黄卫 作品数:14 被引量:29 H指数:3 供职机构: 广东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胸腺上皮细胞上清液促进85细胞增殖的研究 1999年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原代人胸腺上皮细胞生长情况,观察上清液对T细胞林85细胞增殖及存活的效应。方法原代胸腺上皮细胞培养、85细胞增殖测定、台盼兰试验及FACS分析。结果合血清的培养基与合生长日子的培养基均能培养出原代胸球上皮细胞,TES上清单独能促使85细胞增殖且能提高85细胞的存活率。结论研究发现合血清的培养基与合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培养效果无明显差异,仅剪切也能培养纯净的麻腺上皮细胞。TES上清单独能促使85细胞增殖,提示上清液中可能存在一种未知的细胞因子。上清液能维持85细胞生存,可能与影响T细胞生长周期有关。 龙建平 黄卫关键词:胸腺上皮细胞 上清液 细胞增殖 幼猪体外循环期间应用氟碳化合物乳剂对肺气体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在幼猪体外循环期间应用以氟碳化合物乳剂为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模式对体外循环后幼猪肺组织气体交换的影响以及病理改变。【方法】18只幼猪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对照组,即单纯体外循环(CPB)组;Ⅱ组于体外循环期间在肺内灌入5 mL/kg的氟碳化合物OxygentTM;Ⅲ组于体外循环期间在肺内灌入15 mL/kg OxygentTM。分别在CPB前、停CPB 5 min及停CPB后0.5、1、1.5、2 h观察动脉血气指标以及肺动态顺应性的变化,并计算氧合指数。实验结束后取右肺下叶基底段做病理切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Ⅱ组停CPB后0.5、1、1.5、2 h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 2)明显升高,氧合指数明显增加,肺顺应性明显改善(P<0.05)。Ⅲ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病理切片比较,小剂量组(Ⅱ组)病变轻于对照组和Ⅲ组。【结论】在幼猪CPB期间应用小剂量(5 mL/kg)OxygentTM进行部分液体通气,可明显地改善体外循环后其肺氧合能力,改善肺顺应性,减轻肺部的病理改变。 王晟 曾嵘 黄卫 郭晓纲关键词:部分液体通气 氟碳化合物 体外循环 肺损伤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前后桡动脉压力与股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前后桡动脉压与股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监测50例心脏手术患者切皮前、CPB停机5 min、1 h、2 h、4 h和8 h等不同时点的桡动脉和股动脉平均压以及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中心静脉压(CVP)。结果在CPB前所有患者桡动脉与股动脉平均压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在CPB停机早期有7例患者桡动脉平均压小于股动脉平均压且超过10 mm Hg,个别患者超过20 mm Hg。结论心脏手术CPB后早期,在有些患者桡动脉压力低估了中心动脉的压力,而股动脉压力更能反映中心动脉的压力。 郭晓纲 曹忠明 黄卫 柴云飞 王晟关键词:体外循环 桡动脉压 PiCCO技术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应用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价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技术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风湿性或退行性瓣膜病人在体外循环(CPB)下行瓣膜置换手术,应用PiCCO监测仪监测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连续心排血量(CCO)、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指标,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_1)、诱导后(T_2)、CPB前(T_3)、CPB后(T_4)及术后12h(T_5)数据,并观察相关并发症。结果 30例病人成功完成手术。T_2时MAP较T1时明显降低(P<0.05);T_4时ITBI较其他时点明显增多(P<0.05),SVRI较其他时点明显降低(P<0.05)。30例病人未发现置管即时和延迟并发症。结论 PiCCO可安全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 郭晓纲 王继宏 黄卫 王晟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 血流动力学 颈动脉内膜剥除及冠状动脉搭桥同期手术的麻醉管理 2004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除及冠状动脉搭桥联合手术同期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合并颈动脉狭窄的麻醉管理。方法 同期行颈动脉内膜剥除及冠脉搭桥联合手术的患者 5例 ,用丙泊酚、芬太尼、异氟醚和维库溴铵全麻。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容量治疗 ,避免低血压和血压波动。术中用利多卡因 2 0mg浸润阻滞颈动脉窦神经丛。切开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后 ,放置内分流管 ,注意脑保护。结果 麻醉平稳 ,围术期血液动力学稳定 ,术后未发现心、脑并发症。结论 围术期麻醉处理的关键是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 ,避免血压波动及脑保护。 王文贤 郑少忆 罗沙 黄卫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 同期手术 麻醉管理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的易发因素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血管麻痹综合征的易发因素。方法24例CABG后发生血管麻痹综合征的患者,同时选入48例术后未发生血管麻痹的患者以1∶2的比例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麻痹组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45%的占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4%(P<0.01);左室舒张末前后径(LVEDD)也明显大于对照组[(56.78±7.20)vs.(52.80±6.74)mm](P<0.05)。结论术前低LVEF(<45%)是CABG后血管麻痹综合征的易发因素。 郭晓纲 黄卫 程卫平 李立环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麻痹综合征 Fontan手术的麻醉处理 2004年 【目的】分析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姑息性手术--Fontan或改良Fontan手术围麻醉期的处理。【方法】25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年龄1~15岁,体质量8.5~38kg。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Fontan或改良Fontan手术。麻醉诱导按小儿常规,麻醉维持用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及吸入低浓度异氟醚。体外循环后吸入高浓度氧气,过度通气,控制低气道压力,低肺血管阻力及低左房压、较高水平的右房压;同时用适量血管活性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等综合处理维持心输出量及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麻醉过程平稳,4例病人由于严重低心排、心肺功能衰竭于术后5h~7d死亡,其余病人均痊愈出院。术后住院时间平均26.68d。【结论】Fontan或改良Fontan手术是治疗复杂紫绀型先心病的一种功能矫正性手术,麻醉处理中于体外循环后使肺血流达到最大、维持低状态的肺血管阻力、低水平的左房压和较高水平的右房压是成功的关键。 王文贤 黄卫 罗沙 张永勤关键词:FONTAN手术 麻醉处理 肺血管阻力 左房压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正性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患者的术后转归 2008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患者的术后转归。【方法】2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血管麻痹综合征的病人同时选入48例术后未发生血管麻痹的患者以1:2的比例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麻痹组术后12h胸腔引流液,心律失常的发生率,IABP安装率显著增多(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麻痹组亦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血管麻痹综合征的病人,其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胸腔引流液,IABP使用率明显增多,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延长。 黄卫 郭晓纲 程卫平 李立环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麻痹综合征 术后转归 快通道非体外冠脉搭桥术中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对快通道非体外冠脉搭桥术(OPCABG)中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择期进行OP—CABG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与芬太尼组(F组),每组42例,术中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术中苯肾上腺素,麻醉性镇痛药与异丙酚的用量,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以及ICU滞留时间。结果与R组相比,F组在静注芬太尼后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改善,整个术程中苯肾上腺素及异丙酚的用量相仿,术后R组机械通气时间是(1.4±0.8)h,拔管时间为(1.9±1.0)h,ICU停留时间为(18.2±8.7)h,明显短于F组(P〈0.01)。结论在OPCABG中,瑞芬太尼既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又能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以及ICU滞留时间,较芬太尼更适用于快通道OPCABG的麻醉。 李莉 刘怀萍 黄卫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 麻醉 温度对异氟醚和七氟醚在Oxygent^(TM)中的分配系数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测定异氟醚和七氟醚在氟碳化合物乳剂OxygentTM中的分配系数,评价分配系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异氟醚和七氟醚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分配系数。方法采用注射器-锥形瓶二次顶空平衡法,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一个大气压下,4、22、27、32℃及37℃五个温度条件下,异氟醚和七氟醚在OxygentTM中的分配系数,分析分配系数与温度的相关性。结果一个大气压,4、22、27、32℃和37℃温度时,异氟醚为85.30±5.60,40.48±1.09,37.14±3.64,27.38±2.28和24.66±1.03;七氟醚在OxygentTM中的分配系数分别为91.54±5.40,42.50±0.91,37.21±2.76,25.43±1.03和28.05±1.74。异氟醚和七氟醚分配系数和温度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1.893X+89.20(R2=0.942);Y=-2.075X+95.58(R2=0.951)。两个分配系数均与温度呈显著性相关。在4、22℃以及37℃条件下,七氟醚在OxygentTM中的分配系数高于异氟醚(P<0.05)。结论随着温度升高,异氟醚和七氟醚在OxygentTM中的分配系数逐渐下降。七氟醚在OxygentTM中的溶解性高于异氟醚。 王晟 黄卫 项明方关键词:异氟醚 七氟醚 氟碳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