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倩

作品数:3 被引量:65H指数:3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导管
  • 2篇置入中心静脉...
  • 2篇中心静脉
  • 2篇中心静脉导管
  • 2篇肿瘤
  • 2篇外周
  • 2篇外周静脉
  • 2篇外周静脉置入
  • 2篇外周静脉置入...
  • 2篇经外周静脉
  • 2篇经外周静脉置...
  • 2篇经外周静脉置...
  • 2篇经外周静脉置...
  • 2篇静脉
  • 2篇静脉导管
  • 1篇导管使用
  • 1篇导管相关
  • 1篇导管相关性
  • 1篇导管相关性感...
  • 1篇性感

机构

  • 3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3篇高玉芳
  • 3篇黄倩
  • 3篇张宏岩
  • 3篇马晓燕
  • 3篇魏丽丽
  • 2篇房芳
  • 2篇陈伟芬
  • 2篇池小锋
  • 1篇陆连芳
  • 1篇刘聿秀
  • 1篇王敬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护理研究(下...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模型构建及相关指标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构建大鼠不同分期的压疮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并分析其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指标的含量变化。方法将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控制对照组、Ⅰ期压疮组、Ⅱ期压疮组、Ⅲ期压疮组、Ⅳ期压疮组、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组、难以分期压疮组,每组8只。采用臀肌下埋置铁片外加磁铁加压的方法构建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并比较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局部渗出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大鼠各期压疮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均构建成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期压疮组SOD活性明显下降,MDA、CRP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F=55.54~156.90,q=5.026~38.744,P<0.05);各期压疮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q=4.086~33.642,P<0.05)。局部渗出液中TNF-α含量Ⅲ期压疮组低于Ⅳ期压疮组,差异有显著性(t=5.82,P<0.05)。结论构建6期压疮动物模型并明确各期压疮的生理变化,可为压疮相关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黄倩高玉芳魏丽丽陆连芳张宏岩马晓燕
关键词:压力性溃疡缺血再灌注损伤
两种方法治疗肿瘤病人PICC相关皮肤过敏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3
2012年
20世纪90年代初,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引入我国并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病人。在导管维护过程中发现由于导管、敷贴及胶布等相关因素导致的皮肤过敏反应日益增多,不仅影响导管使用,
马晓燕高玉芳魏丽丽张宏岩陈伟芬房芳刘聿秀王敬池小锋黄倩
关键词:皮肤过敏反应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病人肿瘤化疗病人导管使用
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调查分析被引量:47
2012年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分析病原菌种类,为预防感染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追踪373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 373例留置PICC肿瘤患者的总导管留置时间为40 547导管日,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46例,感染率1.13/1000导管日;季节、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移动、机体免疫功能为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导管穿刺技术为保护因素;感染病原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清酒假丝酵母菌、沃氏葡萄球菌。结论使用赛丁格穿刺技术,提高夏季导管维护频次,导管维护标准化及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可以降低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马晓燕高玉芳魏丽丽张宏岩陈伟芬房芳池小锋黄倩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相关性感染肿瘤患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