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雨

作品数:9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社会学
  • 5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身体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腺癌
  • 3篇疾病
  • 2篇性别
  • 2篇女性
  • 1篇性别差异
  • 1篇职场
  • 1篇认识论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学
  • 1篇社会学视角
  • 1篇身体消费
  • 1篇女性身体
  • 1篇前工业社会
  • 1篇情境
  • 1篇求异
  • 1篇求异法
  • 1篇现象学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9篇鲍雨
  • 3篇黄盈盈
  • 2篇潘绥铭
  • 2篇章敏敏

传媒

  • 1篇社会
  • 1篇学术界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理论界
  • 1篇妇女研究论丛
  • 1篇社会学评论
  • 1篇中国浦东干部...

年份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定性研究中的求异法及其理论依据被引量:8
2015年
求异法是呈现和解释社会现象内部异质性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求异法以后现代主义理论为起点,力求呈现社会现象内部的差异性,并将被研究者的主体建构作为差异性的来源,强调对被研究者主体建构的意义的理解。求异法的这些特征要求研究者呈现不同被研究者对同一现象的差异化理解,并把主诉的充满异质性的经验材料类型化和理论化,以期对现象进行充分的解释性理解。
鲍雨潘绥铭
关键词:求异法理论化
经历乳腺癌:女性主体的身体想象与疾病应对
鲍雨
关键词:乳腺癌身体
论“主体建构”的认识论来源及理论意义被引量:8
2015年
本文着力解决的是主体建构在社会科学诸多范式与取向中的合法性问题。主体建构是一种视角、一个解释工具,也是一种方法论取向,同时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认识论倾向。主体建构以现象学关于主体意向性与意义建构的论断为认识论基础,以理解社会学为理论源泉,试图理解关于同一社会现象在不同主体的视角下的不同的意义。主体建构的目的是对这些不同的意义进行差异性理解、过程性理解与情境性理解,并以此解构垄断意义与固化意义,寻求社会现象的多元意义。
潘绥铭鲍雨
关键词:现象学
经历乳腺癌:从“疾病”到“残缺”的女性身体被引量:45
2013年
在身体社会学的理论背景下,本文关注女性乳腺癌问题。基于对14位有乳腺癌经历女性的深度访谈后发现,经历乳腺癌女性的身体与其说是一种患病的身体,不如说是一种被视为残缺(了乳房)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性别态身体。"残缺"表现在身体机能与感受(疼痛感与行动受阻)、身体形象(掉发与切乳)、个体认同(患者身份、女性身份及正常的社会人身份)和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本文展现了女性在经历乳腺癌的过程中(尤其是被切除了乳房之后)如何面对、管理被医学与社会标定为"残缺"的身体,如何努力恢复身体和"正常"的亲密关系;表达了身体从医疗空间走向社会空间时,"残缺"感与正常化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以及身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多重性与政治性。
黄盈盈鲍雨
关键词:身体乳腺癌残缺女性
从偏差到“体现”:对“残障”意义的社会学理解被引量:13
2015年
残障不仅是一种生理现象,也可被理解为一种社会经验。为了反抗残障的生物医学话语,社会学内部诸多理论传统通过不同的研究范式来解释残障现象。本文理清和呈现不同理论传统中"残障"的不同意义,提出残障概念的四个理论面向:社会偏差、社会压迫、日常经验以及身体"体现",具体分析这四类理论面向产生的背景、基本论述及内部的差异性表述,评述其解释力及其局限性,旨在通过系统的梳理社会学视角下残障研究的理论脉络,了解西方语境下残障的社会学意义,为中国残障研究的开展和本土残障理论的建构提供借鉴。
鲍雨黄盈盈
关键词:残障
经历乳腺癌:疾病与性别情境中的身体认同被引量:10
2014年
身体认同是个体根据身体状况的差异性,将自我归为一定的社会群体中,并再生产这一群体特定的身体表征的过程。乳腺癌作为一种严重的疾病不仅损害了女性患者的身体,而且带来了她们在身体认同上的危机。身体认同分为两种形式:疾病健康态的身体认同与社会性别态的身体认同。身体认同具有流动性,疾病的来临改变了女性原本健康的、完整的身体认同,她们通常会逐步接受患病的、残缺的身体认同,并发展出一系列身体实践与印象管理的手段,在病人/健康人、残缺女性/完整女性两个维度上进行抗争与妥协,形成新的身体认同。
鲍雨黄盈盈
关键词:乳腺癌身体
身体的治理:身体社会学视角下的截瘫者日常生活研究
身体的治理:身体社会学视角下的截瘫者日常生活研究
鲍雨
中国居民非农职场工作满意度的性别差异研究
2014年
本研究基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1数据,通过群体分类法探讨我国居民非农职场工作满意度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和80后90后群体、未婚群体以及领导群体的工作满意度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四个群体的参照群体则存在工作满意度的显著性性别差异。次序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男性工作满意度主要受外在性工作回报的影响,女性的工作满意度既受外在性工作回报的影响,也受内在性工作回报的影响。
章敏敏鲍雨
关键词:工作满意度性别差异
身体的双重实践:从前工业社会到消费社会
2014年
在生产和消费领域身体实践有着双重含义,一种是作为资本的身体实践,一种是作为消费品的身体实践,两种实践形式相互分离却不可分割。本文从历史的视角梳理了从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再到消费社会中两种身体实践的关系,旨在揭示身体从作为原始的工具存在,到作为资本运用到雇佣劳动领域,再到资本和消费品属性同时存在的发展脉络。并指出消费社会的发展和后福特制的出现,是身体作为消费品得以出现的原因。
鲍雨章敏敏
关键词:身体消费工业社会消费社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