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守蓉

作品数:26 被引量:291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4篇淀粉
  • 4篇血糖
  • 4篇缺血
  • 4篇细胞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梗死
  • 3篇蛋白
  • 3篇滴丸
  • 3篇脑缺血
  • 3篇老年
  • 3篇Α-淀粉酶
  • 2篇淀粉酶活性
  • 2篇丁咯地尔
  • 2篇多糖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管性痴呆
  • 2篇血液

机构

  • 18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汉大学
  • 1篇潍坊教育学院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市普爱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26篇魏守蓉
  • 7篇薛存宽
  • 6篇王文
  • 4篇张军辉
  • 3篇李哈妮
  • 3篇杨盛力
  • 3篇陈敏
  • 3篇王丽平
  • 2篇艾厚喜
  • 2篇张丽
  • 2篇张道鹏
  • 2篇沈凯
  • 2篇袁彬
  • 2篇张心中
  • 2篇蒋鹏
  • 2篇孙芳玲
  • 2篇曾玲
  • 2篇朱军
  • 2篇文秀英
  • 2篇何学斌

传媒

  • 3篇医药导报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医药导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药
  • 1篇药学学报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新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医药
  • 1篇神经药理学报
  • 1篇第二届全国老...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0
  • 7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199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金森病的炎症及抗炎药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2年
帕金森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其特征是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纹状体内多巴胺水平降低,进而引起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失调的症状。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复杂,病因目前仍不清楚。但近年来,炎症反应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炎性因子的高表达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抗炎药物延缓或阻止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已成为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帕金森病中的炎症机制以及抗炎药物的进展进行综述。
张美蓉孙芳玲艾厚喜张丽蒋莹魏守蓉王文
关键词:帕金森病小胶质细胞炎症抗炎药物
绞股蓝多糖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7
2005年
目的探讨绞股蓝多糖(GP)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体外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四氧嘧啶高血糖大鼠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GP。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观察GP在体外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采用正常大鼠和四氧嘧啶高血糖大鼠模型,以血糖、糖耐量为指标研究GP的降血糖作用。结果GP体外对α淀粉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大鼠的空腹血糖及糖耐量。结论GP可降低四氧嘧啶高血糖大鼠的空腹血糖及糖耐量,其降糖机制可能与其刺激胰岛素的释放或促胰岛炎恢复,抑制α淀粉酶,延缓碳水化合物在小肠的吸收有关。
魏守蓉薛存宽何学斌沈凯袁彬蒋鹏朱军李颖曾玲
关键词:Α-淀粉酶降糖作用
缬芎滴丸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复方缬芎滴丸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缬芎滴丸低剂量组、缬芎滴丸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9只,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评分;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后周边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1)及其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的生成情况。结果:缬芎滴丸低剂量组、缬芎滴丸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模型组减轻(P<0.05);各组大鼠脑缺血周边组织VEGF、Ang1及其受体Tie2蛋白表达量对比,缬芎滴丸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均高于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芎滴丸可能通过促进大鼠脑缺血周边组织VEGF和Ang1/Tie2的生成,诱导脑缺血周边组织产生新生血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干良敏魏守蓉王文薛存宽
关键词:脑缺血半暗带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1
缬芎滴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新生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探讨中药复方缬芎滴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在血管新生方面的机制。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缬芎滴丸低剂量(30 mg·kg-1)组、缬芎滴丸高剂量(50 mg·kg^(-1))组和尼莫地平(10mg·kg^(-1))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假手术组大鼠只结扎颈总动脉,不插栓。大鼠清醒后进行第1次神经功能评分,然后对缬芎滴丸低、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大鼠灌胃给药,每次2 m L/只,每天1次,共7天,每次均在同一时间点,同时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蒸馏水。给药7天后对大鼠进行第2次神经功能评分,处死后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梗死周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及新生血管数量的情况。结果显示,缬芎滴丸能显著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减小脑梗死体积,促进脑梗死周边组织VEGFR2表达和新生血管形成。结果表明,缬芎滴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管新生有关。
干良敏魏守蓉向本旭王文薛存宽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评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新血管形成
食管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的临床特点,探究治疗及预防新方向。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合并VTE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个人史、肿瘤相关情况、血栓相关情况、治疗情况等。结果共纳入23例患者,男19例,女4例,年龄(62.74±6.76)岁(48~76岁);22例(95.65%)患者WHO评分≤2分;22例(95.65%)患者KPS评分≥80分;1例有既往VTE病史;6例(26.09%)伴合并症;19例(82.61%)为食管癌Ⅲ期及以上;多数为鳞癌(82.61%);12例(52.17%)发生肿瘤转移;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21例(91.30%),肺栓塞3例(13.04%),DVT合并肺栓塞1例(4.35%);其中16例(69.57%)为上肢血栓,4例(17.39%)为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管内或周围血栓;发现血栓距肿瘤确诊时间6.50(2.25,16.00)个月;16例(69.57%)行PICC置管;发现血栓距置管时间1.00(0.57,3.62)个月;6例(26.09%)于发现血栓前半年内行手术治疗,18例(78.26%)行化疗;仅4例(17.39%)使用了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结论VTE多发生于食管癌中晚期患者,其发生机理与肿瘤转移可能存在相似及相关性,上肢VTE发生多于下肢。肿瘤确诊后6个月内及PICC置管后1个月内为VTE高发期。化疗及PICC置管为VTE发生的高危因素。
姚璜魏守蓉覃秀敏李婷曹思航彭妙杨盛力王清睿
关键词:食管癌静脉血栓栓塞症
螺内酯对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ES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选取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螺内酯治疗,共治疗6个月。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使用经颅多普勒成像测定患者脑动脉脑血管微栓子信号(MES)、采用NIHSS评分和Barhtel指数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和生活能力,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病死率和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研究组MES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个月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Barht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个月后Barht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病死率和脑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卒中复发率、短暂脑缺血发作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可以有效减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微栓子并以此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降低脑卒中复发。
魏守蓉陈敏张军辉桑仕云黄传宇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螺内酯神经功能
颈心饮结合针灸治疗颈心综合征34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颈心饮结合针灸治疗颈心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予颈心饮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对症治疗,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SF-36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均改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症状积分、SF-36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症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颈心饮结合针灸治疗颈心综合征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魏守蓉陈敏张道鹏文秀英
关键词:颈心综合征针灸生活质量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hs-CRP和D-dimer水平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3-03-2015-05在我院治疗的97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者血清hs-CRP和D-dimer水平,同时比较不同严重程度、不同梗死面积ACI患者hs-CRP和D-dimer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和D-dime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ACI患者血清hs-CRP和D-dimer水平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P<0.05);大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D-dimer水平高于小梗死和腔隙性梗死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与双侧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数目呈正相关性(r=0.455,P<0.05),血清D-dimer与双侧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数目无相关性(P>0.05),血清D-dimer与hs-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ACI患者血清hs-CRP和D-dimer水平变化对病情判断以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中hs-CRP能反映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性。
魏守蓉王丽平盛静张军辉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
早期康复训练并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配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及早期康复治疗,均观察30d,评价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治疗后为(4.98±3.39)分,明显低于治疗前(16.78±8.64)分(P<0.01)和对照组治疗后(9.76±4.81)分(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7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配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副作用少。
魏守蓉李哈妮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目的观
脑苷肌肽辅助治疗老年脑梗死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辅助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脑苷肌肽注射液静滴,2组疗程均为14 d。检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血清S-100蛋白(S100B)、神经肽Y(NPY)、同型半胱氨酸(Hcy)、IL-6、P选择素、TNF-ɑ及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统计2组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S100B、NPY、Hcy、IL-6、P选择素、TNF-ɑ及血浆v W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同时辅助应用脑苷肌肽可显著降低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NPY、Hcy、IL-6、P选择素、TNF-ɑ及血浆v WF水平,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肯定。
魏守蓉王丽平陈敏
关键词:脑苷肌肽脑梗死S-100B蛋白同型半胱氨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