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秀娟

作品数:14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内膜
  • 6篇宫内
  • 6篇宫内膜
  • 5篇子宫
  • 5篇子宫内膜
  • 4篇异位症
  • 4篇子宫内膜异位
  • 4篇子宫内膜异位...
  • 4篇内膜异位症
  • 3篇乳头
  • 3篇乳头瘤
  • 3篇乳头瘤病毒
  • 3篇上皮
  • 3篇上皮内
  • 3篇上皮内瘤
  • 3篇上皮内瘤变
  • 3篇皮内
  • 3篇瘤变
  • 3篇瘤病毒
  • 3篇内瘤

机构

  • 14篇承德医学院附...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保定市第二中...

作者

  • 14篇高秀娟
  • 9篇庄新荣
  • 9篇张雅丽
  • 7篇张桂香
  • 2篇李荣霞
  • 2篇史淑红
  • 2篇李艳芳
  • 1篇张玉娟
  • 1篇崔彭华

传媒

  • 3篇现代妇产科进...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ircWHSC1调节miR-107/CLOCK轴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和顺铂耐药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RNA)WHSC1调节miR-107/生物钟循环输出蛋白(CLOCK)轴对卵巢癌(OC)细胞增殖、凋亡和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人正常卵巢上皮细胞IOSE80、卵巢癌细胞(SKOV3、HO-8910、A2780)及卵巢癌DDP耐药株SKOV3/DDP中CircWHSC1、miR-107表达及CLOCK蛋白表达。将SKOV3细胞分为Ct组、si-NC组、si-CircWHSC1组、mimic NC组、miR-107 mimic组、si-CircWHSC1+inhibitor NC组、si-CircWHSC1+miR-107 inhibitor组;将SKOV3/DDP分为DDP组、DDP+si-NC组、DDP+si-CircWHSC1组、DDP+mimic NC组、DDP+miR-107 mimic组、DDP+si-CircWHSC1+inhibitor NC组、DDP+si-CircWHSC1+miR-107 inhibitor组。qRT-PCR检测SKOV3细胞和SKOV3/DDP细胞中CircWHSC1、miR-107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SKOV3细胞中CLOCK、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以及SKOV3/DDP细胞中CLOCK、多药耐药基因(MDR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验证CircWHSC1与miR-107、miR-107与CLOCK的关系。结果:在OC细胞中,CircWHSC1、CLOCK蛋白高表达,miR-107低表达,且SKOV3细胞中CircWHSC1、CLOCK蛋白表达最高,miR-107表达最低(P<0.05)。与SKOV3细胞比较,SKOV3/DDP细胞中CircWHSC1、CLOCK蛋白表达升高,miR-107表达降低(P<0.05);沉默CircWHSC1或上调miR-107可抑制SKOV3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miR-107 inhibitor减弱了沉默CircWHSC1对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沉默CircWHSC1或上调miR-107可增强SKOV3/DDP细胞对DDP的敏感性并降低了MDR1蛋白表达;miR-107 inhibitor减弱了沉默CircWHSC1对SKOV3/DDP细胞DDP耐药性的降低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miR-107与CircWHSC1、CLOCK存在靶向关系。结论:沉默CircWHSC1可能通过海绵化miR-107下调CLOCK表达,进而抑制SKOV3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对DDP的耐药性。
高秀娟庄新荣张雅丽张桂香
关键词:卵巢癌顺铂
承德市妊娠晚期妇女感染HPV分型危险因素及分娩结局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检测承德市妊娠晚期妇女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类型,调查相关感染因素,分析HPV感染与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妇科门诊经治并进行模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及HPV筛查的患者4225例,确诊为HPV感染妊娠晚期妇女268例,检测HPV类型,比较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孕妇分娩结局。所有患者随访2年,观察HPV持续感染情况,并通过Logistic回归法分析HPV持续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68例HPV感染者共检出9种HPV基因型,其中高危型HPV感染229例,以HPV16感染多见(39.18%),HPV18、HPV52感染分别占13.80%和13.06%;低危型HPV感染39例,以HPV6、HPV11多见,分别占6.72%和5.9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0~30岁,患有甲状腺疾病和宫颈炎为HPV持续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危HPV感染组、低危HPV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产妇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后出血等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承德市妊娠晚期妇女感染高危型HPV以HPV16为主,持续感染率较高,但HPV感染与妊娠结局无直接关系。年龄20~30岁、患有甲状腺疾病和宫颈炎为妇女妊娠晚期高危型HPV感染危险因素,可为HPV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
崔彭华张玉娟韩淑玉高秀娟李志艳
关键词:人类乳头瘤病毒妊娠晚期独立危险因素
miR-219a-5p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的影响及与PI3K信号通路的关系
2023年
目的探讨miR-219a-5p对子宫内膜癌(EC)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人EC细胞AN3CA进行培养和质粒转染,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NC组(转染NC质粒)、miR-219a-5p组(转染miR-219a-5p质粒)、miR-219a-5p组+激活剂组(转染miR-219a-5p质粒+含PI3K激活剂740 Y-P的培养基培养)。MTT、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水平。对来自患者的EC和癌旁组织进行miR-219a-5p及PI3K信号通路mRNA表达的检测和验证。结果在四组细胞培养24、48、72 h时miR-219a-5p组细胞增殖活力均最低(F=18.25,16.39,18.96,P<0.01);与对照组相比,miR-219a-5p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1),PI3K、AKT和mTOR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与miR-219a-5p组相比,miR-219a-5p+激活剂组细胞上述指标均呈反向变化(P<0.05);而NC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miR-219a-5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I3K、AKT和mTOR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miR-219a-5p可以抑制E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I3K信号通路活性的抑制相关。
刘雪洁高秀娟李晓妍
关键词:凋亡
miRNA-34b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侵袭、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究miR-34b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对Jag1/Cyclin D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人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和miR-34b组。通过流式细胞技术、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凋亡、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及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Jagged-1蛋白(Jag1)及其靶基因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g D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裸鼠荷瘤实验分析miR-34b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对照组、NC组和miR-34b组细胞凋亡比例分别为5.6%±0.12%,5.80%±0.22%和19.4%±0.51%。miR-34组细胞凋亡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25,P<0.01);对照组、NC组和miR-34b组细胞迁移数分别为322.15±13.71个,327.67±9.14个和162.19±7.49个,miR-34b组细胞迁移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45,P<0.01);对照组、NC组和miR-34b组细胞侵袭数分别为357.6±14.11个,364.05±16.12个和157.58±8.77个,miR-34b组细胞侵袭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43,P<0.01);qPCR结果表明对照组、NC组和miR-34b组Jag1 mRNA表达为2.75±0.21,2.67±0.14和1.19±0.19,miR-34b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34,P<0.01);对照组、NC组和miR-34b组蛋白表达为1.71±0.11,1.77±0.24和0.69±0.16,miR-34b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95,P<0.01);对照组、NC组和miR-34b组Cyclin D1mRNA表达为1.29±0.13,1.32±0.11和0.59±0.13,miR-34b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24,P<0.01);对照组、NC组和miR-34b组蛋白表达为1.81±0.18,1.79±0.14和1.29±0.16,miR-34b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27,P<0.01);裸鼠荷瘤实验表明过表达miR-34b裸鼠肿瘤生长曲线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并且肿瘤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t=8.184,P<0.01)。结论miR-34b可以促进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
李晓妍高秀娟刘雪洁
关键词:人子宫内膜癌
NLRC3参与的肿瘤免疫机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
2023年
目的:探索Ⅲ期、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患者卵巢异位内膜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胱天蛋白酶募集结构域蛋白3(NLRC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Western Blot、qRT-PCR方法检测17例Ⅲ期、17例Ⅳ期卵巢异位内膜组织和1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NLRC3的表达,分析NLRC3与EMT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Ⅲ期、Ⅳ期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NLRC3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而NLRC3的表达在Ⅲ期、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25水平高者NLRC3蛋白表达阳性率更低(P<0.05)。不同年龄、不同病灶大小、不同痛经程度EMT患者的NLRC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T的发病与腹腔微环境免疫失衡有关,NLRC3发挥的免疫监视功能下降或缺失可能参与EMT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CA125和NLRC3的表达可能为预测或诊断EMT发挥良好的作用。
郝梦启姬佩雲高秀娟庄新荣张桂香张雅丽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监视CA125
宫颈和阴道上皮内瘤变手术治疗后HPV持续性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vagin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aIN)患者经手术治疗后HPV转归状况,并分析术后24月HPV持续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26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7例宫颈HSIL合并阴道HSIL为研究组,195例仅有宫颈HSIL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术后6月、12月、18月、24月的HPV转阴率。将研究组患者依据术后24个月HPV是否转阴分为转阴组和持续感染组,分析术后HPV持续性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53岁,绝经后患者占比、HPV多重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6月、12月、18月、24月HPV转阴率分别为49.3%、61.2%、65.7%、71.6%,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个月研究组HPV持续性感染率高达28.4%,经单因素分析显示,HPV多重感染及阴道多中心病灶是影响术后HPV持续性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而绝经状态、是否感染HPV16、CIN级别及VaIN级别与术后HPV持续性感染无相关性(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阴道病变多灶性是宫颈HSIL合并阴道HSIL患者术后HPV持续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7.157,95%CI:1.909-26.841,P=0.004)。结论宫颈HSIL合并阴道HSIL经手术治疗后HPV持续性感染率较高,阴道病变多灶性是导致术后HPV持续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应密切随访,以早期发现复发并及时处理。
庄新荣高秀娟张雅丽刘阳张桂香
关键词:阴道上皮内瘤变宫颈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
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AT丰富结合域1A基因及昼夜运动输出周期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EAOC)组织中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AT丰富结合域1A基因(ARID1A)及昼夜运动输出周期(CLOCK)的表达,分析PTEN、ARID1A、CLOCK预测EAOC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30例EAOC患者的资料,并设为EAOC组;采集同期收治的30例未发生EAOC的单纯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资料,并设为非EAOC组。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病变组织的PTEN、ARID1A及CLOCK的表达,分析上述指标与EAOC发生的关系。结果 与非EAOC组相比,EAOC组患者癌组织的PTEN与ARID1A蛋白及基因相对表达量较低,CLOCK蛋白及基因相对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EN、ARID1A及CLOCK基因异常表达可能与EAOC发生有关,其中PTEN和ARID1A是EAOC发生的保护因子,CLOCK是促进EAOC发生的风险因子(OR>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癌组织的PTEN、ARID1A及CLOCK单独及联合预测EAOC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6、0.860、0.870、0.931。结论 未发生EAOC的单纯EMS及EAOC病变组织的PTEN、ARID1A及CLOCK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TEN、ARID1A及CLOCK可能参与了EAOC发生;检测病变组织PTEN、ARID1A及CLOCK有助于临床诊断EAOC,且三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
高秀娟张雅丽庄新荣张桂香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癌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组织中ARID1A、PTEN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AOC)组织中AT丰富结合域1A(ARID1A)基因、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45例EAOC患者临床资料,分为突变组和未突变组。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EAO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5例EAOC患者ARID1A、PTEN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7.78%和22.22%。ARID1A、PTEN基因突变均与临床分期、月经失调和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有关,且分别与肿瘤大小、绝经有关。EAOC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国际妇产联盟(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残余病灶、血清CA125、ARID1A及PTEN基因突变。结论 EAOC患者ARID1A基因突变率高于PTEN基因。ARID1A、PTEN基因突变均与患者临床分期、月经失调和血清CA125有关,且分别与肿瘤大小、绝经有关。两种基因发生突变均会促进EM的恶化及EAOC的发生发展,不利于患者预后。
高秀娟张雅丽庄新荣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ARID1A、PIK3CA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关系及发病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者AT丰富结合域1A基因(ARID1A)、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基因(PIK3CA基因)表达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以本院2016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AOC)组4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组4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患者80例作为对照(non-EAOC组),比较3组患者的ARID1A、PIK3CA表达差异,分析RID1A、PIK3CA表达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的诊断效能及发病危险因素。结果:3组患者的ARID1A、PIK3CA表达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EAOC组、non-EAOC组、OEM组(P<0.05)。ARID1A联合PIK3CA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的灵敏度(97.8%)高于单独检测,ARID1A、PIK3CA临界值分别为44.56、40.06;患者年龄大、绝经、卵泡刺激素高、盆腔疼痛、腹部不适、阴道出血及初潮年龄小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者者ARID1A、PIK3CA表达升高,提示临床诊断时更加关注可能因素及早干预,提升疾病的确诊率。
高秀娟张雅丽庄新荣张桂香
盆底手术治疗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肠道症状改善的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行手术治疗后肠道症状改善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因POP行手术治疗的2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应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进行随访,对随访结果中的肠道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OP患者的术前肠道症状发生率为43.6%(102/234),肠道困扰症状发生率为22.2%(52/234);术后56.9%(58/102)的患者肠道症状得到改善,39.2%(40/102)的患者肠道症状持续存在,肠道症状加重者仅为3.9%(4/102),其中梗阻性排便功能障碍术后6个月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便急、排便/排气失禁、排便疼痛、直肠脱垂的肠道症状改善不明显(P>0.05)。应用手助排便和结直肠肛门困扰量表(CARDI-8)评分可见肠道症状评分术前8.3分(2.8~22.2分),术后5.6分(2.1~11.1分),其中梗阻性症状评分术前25分(8.3~58.3),术后8.3分(0~25分),术后评分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5);失禁性症状及疼痛/刺激性症状评分术前与术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阴道后壁脱垂3~4度是术前出现手助排便(OR=3.10,95%CI为1.31~7.34)和排便不尽感(OR=2.63,95%CI为1.15~5.99)症状的高危因素,术前存在肠道症状是术后发生肠道症状的高危因素(OR=20.98,95%CI为10.26~42.93)。重建性手术与封闭性手术在改善患者肠道症状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OP患者中肠道症状较常见,梗阻性排便功能障碍在阴道封闭术和盆底重建性手术后均可得到显著改善,其他肠道症状术后改善不明显。
庄新荣李杰张雅丽高秀娟张桂香
关键词:盆腔器官脱垂肠道症状手术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