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旭国

作品数:40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艺术

主题

  • 19篇文学
  • 10篇生态文学
  • 5篇文学创作
  • 5篇小说
  • 4篇文化
  • 4篇报告文学
  • 3篇学史
  • 3篇生态报告文学
  • 3篇青春
  • 3篇青春之歌
  • 3篇文学史
  • 3篇写作
  • 3篇《青春之歌》
  • 3篇春之歌
  • 2篇代文
  • 2篇当代流行歌词
  • 2篇人性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批评
  • 2篇生态文学创作

机构

  • 20篇浙江农林大学
  • 12篇浙江林学院
  • 5篇铁岭师范高等...
  • 1篇辽宁省财政厅

作者

  • 37篇高旭国
  • 7篇闫慧霞
  • 2篇张小芳
  • 1篇黄明海
  • 1篇吴艳芳
  • 1篇高晖

传媒

  • 5篇辽宁师专学报...
  • 2篇广西社会科学
  • 2篇南方论刊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小说评论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当代文坛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阴山学刊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大学教育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199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写作的文学史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1980年代开始的生态写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此前的几次大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如"五四"时期的"人"性写作,1930-1940年代的阶级性写作,1950-1960年代的政党性写作和"文革"时期的领袖——集团性写作,其思维模式和表现视阈都没有跳出"人与社会"的樊篱;此后以"人与自然"为反思和表现对象的生态写作,与前几次大的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比较,是一次最富有新质、最没有重复性和最具有开拓性的转向。
高旭国闫慧霞
关键词:生态写作文学史意义
无“根”的漂泊——新时期30年文学的症结
2009年
回顾、总结和评述"新时期30年文学",不应只展示其面上的成绩,也应揭示其内里的问题。"新时期30年文学"最突出的问题来自两方面,一是其根干和主线不在文学之内,二是其文化资源的匮乏和断裂。这使得它与"现代30年文学"和"当代30年文学"相比,明显地欠缺那种贯穿始终的思想灵魂和精神走向,而90年代开始出现的为众人所诟病的种种"混乱"、"败落"的场景也正由此而来。
高旭国
关键词:新时期文学文化资源
从《小城春秋》到《青春之歌》——知识分子形象类型化的开始和完成被引量:1
2008年
当代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的类型化其实是从《小城春秋》开始的,《青春之歌》则使之进一步完善和成熟。两部小说对知识分子类型化处理的要素可以概括为"一个标准"、"两个向度"、"四种类型",即在高度一元的政治标准统摄下,从政治属性和个人情感属性两个向度对知识分子展开描写和评价,并最终把他们划分为革命知识分子、进步知识分子、自由知识分子和反动知识分子四种类型。
高旭国
关键词:《小城春秋》《青春之歌》知识分子类型化
“红色经典”的三个历史阶段被引量:7
2008年
1940年代是"红色经典"的形成期,赵树理的小说和新歌剧《白毛女》的成名方式分别代表了"红色经典"最初形成的两种方式;1950—1960年代是"红色经典"的繁盛期;"红色经典"在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探索出、凝练成一种新的日趋成熟的艺术品类;1970年代是"红色经典"的衰落期,后期"样板戏"的理论和实践最具代表性。
高旭国
奠基之作与巅峰之作——谈徐刚的生态文学创作被引量:1
2013年
徐刚是我国新时期以来生态文学领域最为重要的作家,其创作特点、创作成就及创作影响主要体现在1988年发表的《伐木者,醒来!》和1997年出版的《守望家园》上。前者作为"奠基之作"开启了中国生态文学创作之门,后者作为"巅峰之作"不仅代表着其个人生态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准,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内整个生态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准。
闫慧霞高旭国
关键词:生态文学
“红色经典”的时限和分期被引量:2
2008年
"红色经典"是一个"史"的概念,对其时限及分期的探讨非常必要。文章将"红色经典"的时限界定在1920年代至1970年代,期间划分为四个阶段:1920年代的发轫期,以"三个属性"为基本特征;1940年代的形成期,赵树理的小说和新歌剧《白毛女》的成名方式分别代表了"红色经典"最初形成的两种方式;1950至1960年代的繁盛期,"红色经典"在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探索出、凝练成一种新的、日趋成熟的艺术品类;1970年代的衰落期,后期"样板戏"的理论和实践最具代表性。
高旭国
历史神话的消解与爱情神话的建构──读叶兆言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被引量:1
1999年
本文对叶兆言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提出并分析了两个问题:一是认为作品以非正史非正统的写作立场和叙述态度完成了对历史神话的消解;二是认为作品通过一个人物的爱情故事建立起一种新的爱情神话。
高旭国
关键词:爱情消解
灵魂的拷打 人性的挣扎──蒋子龙的长篇小说《蛇神》研究
1999年
在新时期乃至当代中国小说发展史上,蒋子龙的长篇小说《蛇神》是一部很独特的作品。本文作者站在新的认识高度上,有理有据、详细周密地论述了这部小说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高旭国
关键词:灵魂人性挣扎
报告文学创作中宏大的生态叙事——以徐刚生态文学作品为中心
2013年
徐刚作为我国新时期以来生态文学领域的代表性、标志性作家,其最主要的创作特点、创作成就及创作影响是独树一帜的宏大的生态叙事。徐刚宏大的生态叙事大体上由三方面构成,一是恢宏的的表现视野:题材多样知识广博,内容丰富多彩。徐刚笔下的生态叙事呈开放式网络状,密集繁复的架构形成恢宏壮观的系统。二是深邃的思想内涵:从生态整体主义的立场来提出和思考问题,所以他的创作能够站在一个制高点上,进而升华出关于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深邃题旨。三是洒脱的文体文风:将诗和散文的写法引入报告文学写作中,汪洋恣肆、浑洒自如。在徐刚的笔下,诗歌写作的激情和哲理、散文写作的随意和不拘一格、报告文学写作的说理求实和看重数据资料,此三者奇妙地糅合在一起。
高旭国闫慧霞
关键词:报告文学创作生态文学生态整体主义宏大叙事生态叙事
现代知识女性的爱情三部曲——《青春之歌》元话语读解被引量:1
2009年
《青春之歌》的复杂性在于多种话语并存,所以近年来的解构性重读把它拆解得四分五裂。如果我们不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立足于文本的具体分析,并把文本置于30年现代文学的框架和流程里加以考察,会发现"一女三男"——林道静与余永泽、卢嘉川、江华的情爱纠葛,是小说众多话语当中的元话语,其他话语都是在此基础之上的繁衍和再生。特别耐人寻味的是,林道静的"情史"其实浓缩了现代知识女性的"情史",从"五四"到1930年代再到1940年代,爱情至上、革命+爱情、情归革命的三部曲形态尽在其中。
高旭国
关键词:爱情至上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