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韬

作品数:49 被引量:238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胃癌
  • 15篇肿瘤
  • 14篇化疗
  • 11篇胸苷
  • 11篇嘧啶
  • 11篇二氢嘧啶脱氢...
  • 10篇尿嘧啶
  • 10篇氟尿嘧啶
  • 9篇晚期
  • 8篇胸苷磷酸化酶
  • 8篇磷酸
  • 8篇磷酸化
  • 8篇磷酸化酶
  • 8篇5-氟尿嘧啶
  • 8篇肠癌
  • 7篇晚期胃癌
  • 7篇DPD
  • 6篇胸苷酸合成酶
  • 6篇直肠
  • 6篇直肠癌

机构

  • 4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48篇马韬
  • 31篇叶正宝
  • 27篇朱正纲
  • 23篇张俊
  • 14篇刘炳亚
  • 10篇奚文崎
  • 9篇计骏
  • 9篇金冶宁
  • 9篇于颖彦
  • 8篇黎皓
  • 8篇尹浩然
  • 7篇徐昊平
  • 7篇纪玉宝
  • 7篇曹卫国
  • 7篇燕敏
  • 6篇楼谷音
  • 5篇耿梅
  • 5篇赵任
  • 5篇林言箴
  • 5篇吴军

传媒

  • 9篇外科理论与实...
  • 4篇内科理论与实...
  • 3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中华肿瘤杂志
  • 3篇肿瘤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国外医学(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国外医学(消...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家庭用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2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11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蝎和蜈蚣的多肽粗提物对肝癌细胞中HBV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全蝎尾部多肽粗提物(peptide extract from scorpion tail,PEST)与蜈蚣头部多肽粗提物(peptide extract from centipede head,PECH)对肝癌细胞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合成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超滤法提取PEST与PECH。选取肝癌HepAD38和HepG2细胞,将其分组:对照组,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PEST组,不同浓度PEST(0.125、0.250、0.500和1.000 mg/mL)处理;PECH组,不同浓度PECH(0.125、0.250、0.500和1.000 mg/mL)处理;阳性对照组,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或四环素处理。MTT法检测细胞活力,qRT-PCR检测HepAD38细胞上清液HBV DNA含量。另取HepAD38细胞,分为PEST组(1 mg/mL PEST处理)、PECH组(1 mg/mL PECH处理)、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含量,qRT-PCR检测HBV X、S、preC、P mRNA表达量,蛋白印迹法检测HBV核心蛋白(HBV core protein,HBc)表达。结果:PEST或PECH处理的肝癌细胞HepG2和HepAD38细胞活力均在70%以上;与对照组相比,PEST组(0.250、0.500和1.000 mg/mL)和PECH组(0.125、0.500和1.000 mg/mL)HBV DNA拷贝数明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PEST组和PECH组HBsAg和HBeAg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HBV P mRNA相对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PEST组HBc表达几乎无差异,而PECH组HBc表达减少。结论:PEST和PECH在HepAD38细胞株中表现出抗HBV作用,可能与其抑制HBV P mRNA合成有关。
马青杨扬马韬徐卫东赵明
关键词:全蝎蜈蚣多肽肝癌
氟尿嘧啶代谢酶与胃肠道肿瘤化疗敏感性关系的探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氟尿嘧啶类药物代谢酶———胸苷酸合成酶 (TS)、胸苷磷酸化酶 (TP)和二氢嘧啶脱氢酶 (DPD)表达水平与人胃肠道肿瘤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MTT法分析 7株人胃肠道肿瘤细胞对 5 FU和FdUrd的敏感性 (半数抑制浓度 ,IC50 ) ,RT PCR检测 3种药物代谢酶mRNA的表达 ,ELISA测定DPD和TP蛋白含量。结果  5 FU与FdUrd对肿瘤细胞的IC50 值分别为 1.2 8~ 12 .2 6 μmol/L和 5 .0 2~ 2 4 .2 1μmol/L ,DPD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与 5 FU的化疗敏感性呈负相关 ,TSmRNA水平与FdUrd敏感性呈负相关 ;DP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之间显著相关 ,但TP没有相关性。结论 DPD和TS表达水平分别可以作为 5
马韬朱正纲纪玉宝张奕刘炳亚于颖彦尹浩然林言箴
关键词:胸苷酸合成酶胸苷磷酸化酶二氢嘧啶脱氢酶
阿瑞匹坦在消化道肿瘤中预防中度致吐性化学治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阿瑞匹坦联合帕洛诺司琼和地塞米松方案在预防中度致吐性化学治疗(化疗)方案治疗消化道肿瘤所致的恶心呕吐的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住院接受中度致吐性化疗方案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完成4个周期以上的化疗。109例在第1周期化疗开始时即使用阿瑞匹坦、帕洛诺司琼和地塞米松(第1日),第2~3日使用阿瑞匹坦和地塞米松;21例在第1周期化疗使用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第1日),第2~3日使用地塞米松,未使用阿瑞匹坦,在第2周期及后续化疗中均在第1~3日加用阿瑞匹坦。患者完成MASCC止吐工具量表。主要研究终点是第2周期化疗全程(0~120 h)的完全缓解(无呕吐及无挽救治疗),次要研究终点是第2周期化疗全程、急性期(0~24 h)和延迟期(24~120 h)的完全保护(无呕吐及无明显恶心)。结果·第2周期全程、急性期、延迟期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0.0%、94.6%、90.8%。第2周期全程、急性期、延迟期的完全保护率分别为83.8%、87.8%、84.6%。21例患者在第2周期加用阿瑞匹坦后急性期完全缓解率由42.9%提高至57.1%,延迟期完全缓解率由9.5%提高至90.5%。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食欲减退、呃逆。结论·阿瑞匹坦联合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的三联止吐方案能够有效预防消化道肿瘤中度致吐性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且能在多周期化疗中维持有效的止吐疗效。
奚文崎陆莉蒋金玲马韬张俊
关键词: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化学治疗
TP与DP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TP和DP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5-FU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 检测了TP和DPD在52例胃癌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了酶表达水平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对30例标本以M...
马韬叶正宝张俊纪玉宝刘炳亚朱正纲尹浩然林言箴
关键词:胃癌胸苷磷酸化酶二氢嘧啶脱氢酶5-氟尿嘧啶
文献传递
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指导下腹腔化疗的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体外药敏试验指导下对晚期肿瘤进行腹腔化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分离51例恶性肿瘤患者腹水中的肿瘤细胞,MTT法测定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选择对肿瘤细胞抑制率最高或次高的一种化疗药物进行腹腔化疗,观察药敏结果与癌性腹水疗效的一致性,及其与临床病例特征、KPS评分和预后的关系。结果MTT法显示TXT和HCPT是最敏感的化疗药物,而HCPT用于腹腔化疗最多(56.9%)。全组共有24例患者癌性腹水治疗有效(CR 7例,PR 17例),药敏结果与癌性腹水疗效之问存在低度一致性(P=0.014),癌性腹水有效组的行为状态评分(KPS)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无效组(P<0.001)。癌性腹水治疗是否有效,系本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 0.035)。结论MTT法药敏试验指导下腹腔化疗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方法,癌性腹水治疗有效者的KPS及预后可明显改善。
耿梅马韬叶正宝纪玉宝楼谷音奚文崎蒋劲松夏红强黎皓
关键词:体外药敏试验腹腔化疗癌性腹水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5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或转移性胃癌患者,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西...
施敏计骏吴军马韬刘莹周尘飞苏洋叶正宝张俊朱正纲
伊立替康化学治疗的不良反应与UGT1A1*28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研究应用伊立替康化学治疗(化疗)的进展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UGT1A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66例汉族进展期消化道肿瘤患者,使用含伊立替康的方案化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化疗前总胆红素水平和化疗后至Ⅲ度以上严重毒性时间(周);外周血中抽提基因组DNA,测定UGT1A1基因启动子区TATA盒胸腺嘧啶-腺嘌呤(TA)序列重复次数,统计分析基因型与不良反应的关系,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化疗前总胆红素水平和至严重毒性时间的差异。结果:55例患者(83.3%)UGT1A1基因启动子区TA序列6次重复,为纯合野生型(TA)6/(TA)6(UGT1A1*1/*1);11例患者(16.7%)基因型为TA序列6次和7次重复的杂合(TA)6/(TA)7(UGT1A1*28/*1),未发现TA序列7次重复UGT1A1*28/*28的纯合突变。以上2组患者发生Ⅲ度以上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分别为26例和5例(47.3%比45.5%,P=1.000),发生Ⅲ度以上腹泻者分别为5例和4例(9.1%比36.4%,P=0.036)。2组治疗前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15.1±1.1)μmol/L和(20.8±5.1)μmol/L(P=0.09),至严重毒性时间2组分别为9周和3周(P=0.186)。结论:在应用伊立替康化疗的汉族患者中,UGT1A1启动子区TATA盒基因多态性(TA)6/(TA)7杂合状态可以增加患者发生Ⅲ度以上腹泻的风险,但不会增加患者发生Ⅲ度以上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
杨立学马韬张俊叶正宝项明朱正纲
关键词:伊立替康UGT1A1基因多态性
胃癌化疗与细胞凋亡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3年
近来大量研究表明,胃癌化学治疗的主要作用机理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且诱导凋亡能力的强弱与化疗的敏感性密切相关,因此细胞凋亡程度可作为评估胃癌化疗疗效的指标和筛选新型抗癌药物的标准之一,并可在化疗的基础上辅以促进凋亡的药物等以提高胃癌的化疗敏感性,本文对上述进展作一综述。
马韬
关键词:胃癌化疗细胞凋亡
多西他赛联合照射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和多西他赛联合放射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人AGS胃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28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多西他赛组、多西他赛+照射组。测量各组移植瘤体积,计算各组抑瘤率,评价多西他赛的放射增敏效果,并对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及原位末段标记(TUNEL)检测。结果:28只裸鼠的成瘤率为100%,实验期间无死亡,比较各组移植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抑瘤率分别为单纯照射组36.4%,单纯多西他赛组44.2%,多西他赛+照射组86.9%。多西他赛对放射治疗的增敏值(enhancement factor,EF)值为1.5。多西他赛+照射组的平均凋亡指数(AI)为(15.6±2.3)%,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西他赛对人AGS胃癌裸鼠移植瘤有良好的放射增敏作用,多西他赛联合放疗能更有效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许赪蔡嵘宋菲马韬黎浩曹卫国叶正宝金冶宁
关键词:胃肿瘤多西他赛放射疗法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与吉西他滨单药辅助治疗体力状态良好的可切除胰腺癌的比较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比较GEMOX方案(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吉西他滨单药方案用于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可切除胰腺癌辅助化学治疗(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与无病生存(DFS)期和总生存(OS)期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ECOG评分0~1分的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其中68例给予GEMOX方案辅助化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以固定速率(FDR)静脉滴注100 min,第1天,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第2天,每2周重复,共8周期;35例接受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和15天静脉滴注30 min,每28 d重复,共6周期。比较2种辅助化疗方案的DFS期、OS期及毒性差异,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探讨预后因素。结果:GEMOX组和吉西他滨单药组的中位DFS期分别为370 d和520 d(P=0.815),中位OS期分别为803 d和888 d(P=0.4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种辅助化疗方案的毒性多为Ⅰ、Ⅱ度且易于控制,GEMOX组呕吐(30.8%比10.5%,P=0.019)及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38.5%比0%,P<0.001)显著高于吉西他滨单药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2组发生率相似,分别为47.7%和44.7%,但吉西他滨单药组Ⅲ度以上ALT/AST升高发生率显著高于GEMOX组(7.9%比0%,P=0.048)。生存分析显示,分化差(P=0.002)、R1切缘(P<0.001)、淋巴结转移(P=0.028)、术后CA19-9≥90 U/m L(P=0.005)及未能完成全部辅助化疗疗程者(P=0.002)中位DFS期显著缩短;而分化差(P=0.001)、R1切缘(P<0.001)、术后CA19-9≥90 U/m L(P=0.003)及未能完成全部疗程者(P=0.001)等因素也预示中位OS期显著缩短。结论:对体力状态良好的胰腺癌患者切除术后,为期4个月的GEMOX方案,与为期6个月的吉西他滨单药化疗生存获益相似,GEMOX方案可视为辅助化疗的备选方案之一。分化差、R1切缘、术后CA19-9≥90 U/m L及未能完成全部辅助化疗疗程等因素是DFS期和OS期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马韬何昌玉蒋金玲杨晨奚文崎叶正宝张俊朱正纲
关键词:胰腺癌辅助化疗吉西他滨单药预后指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