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鑫
- 作品数:6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防止周围神经粘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研究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医用膜防止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粘连形成的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两组,即单纯缝合+PDDLA组(实验组)和单纯缝合组(对照组),每组各30只。坐骨神经切断后显微缝合,实验组缝合口局部用PDLLA膜包裹,对照组未做处理。术后2、4、8、12、16周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术后12、16周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术后16周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实验组神经缝合口局部瘢痕增生和粘连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再生神经纤维较直,排列结构较整齐。电生理检查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PDLLA可吸收医用膜能有效地防止周围神经修复后局部瘢痕组织增生和粘连的形成,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
- 苏琰张长青宋飒马鑫曾炳芳
- 关键词:聚-DL-乳酸周围神经
- 不同比例小肠粘膜下层复合双相磷酸钙修复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观察小肠粘膜下层(smallintestinalsubmucosa,SIS)和双相磷酸钙(hydroxyapatite-tricalciumphosphate,HA-TCP)以不同比例制备的复合材料修复兔股骨髁缺损的效果,探讨复合仿生骨组分的合适比例。方法分别以SIS和HA/TCP质量比1,0.5,0.25制备复合材料。取36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双侧股骨髁直径6mm、深10mm的骨缺损模型,分别采用按三种比例制备的复合材料修复缺损[SIS/HA-TCP(1)、SIS/HA-TCP(0.5)及SIS/HA-TCP(0.25)组]。术后2、4、8和12周观察三种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大体情况,并采用组织学和图像分析技术评价材料的修复效果。结果组织学观察SIS/HA-TCP(1)组在12周有少量新生骨形成,骨缺损未修复。SIS/HA-TCP(0.5)组在2周即出现新生骨,4周新生编织骨增多并形成骨小梁融合,8周出现大量小髓腔,12周骨缺损基本修复,并出现大量板层骨。SIS/HA-TCP(0.25)组成骨过程基本与SIS/HA-TCP(0.5)组相似。组织学评分,术后各时间点SIS/HA-TCP(1)组均低于另两组(P<0.05),4、8周SIS/HA-TCP(0.5)组和SIS/HA-TCP(0.25)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2周SIS/HA-TCP(0.5)组优于另两组(P<0.05)。在新生骨形成及HA-TCP颗粒降解方面,术后8、12周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IS/HA-TCP(1)组明显差于另两组,但SIS/HA-TCP(0.5)组优于SIS/HA-TCP(0.25)组。结论SIS与HA-TCP以质量比为0.5制备的复合材料对骨缺损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0.5的成分比可作为构建复合仿生骨支架材料的参考指标。
- 马鑫张长青张开刚苏琰
- 关键词:小肠粘膜下层骨缺损
- 小肠粘膜下层体外细胞支架材料的应用被引量:7
- 2005年
- 小肠粘膜下层的表面特性适合组织细胞的粘附、扩增和分化,已在体外作为一种细胞支架材料应用于膀胱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胰岛细胞等组织细胞的生长,从而构建工程化组织。该文就小肠粘膜下层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用作细胞支架材料的研究作一综述。
- 马鑫张长青
- 关键词:小肠粘膜下层细胞支架材料皮肤成纤维细胞体外膀胱上皮细胞表面特性
- 采用循证医学对糖尿病患者骨科植入物手术感染控制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对糖尿病患者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医院骨科行植入物的糖尿病患者68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循证医学组与对照组,每组3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学模式,循证医学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循证医学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植入物感染率、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循证医学组糖尿病患者植入物感染率为4.7%显著低于对照组植入物感染率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例糖尿病骨科手术植入物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7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占63.4%,革兰阳性菌21株占29.6%,真菌5株占7.0%;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25.4%,革兰阳性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4.1%;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等耐药性较高,分别为:83.3%、88.9%、100.0%,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呋喃妥因等敏感,耐药性分别为:0.0%、0.0%、5.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红霉素耐药性较高,分别为80.0%、80.0%、80.0%,对克林霉素、呋喃妥因、万古霉素等敏感,耐药性分别为:10.0%、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性较高,为75.0%,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呋喃妥因、万古霉素较为敏感,耐药性分别为12.5%、12.5%,0.0%。结论将循证医学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骨科植入术中,可显著降低植入物感染率。
- 管麒元雷森胡青坡马鑫
- 关键词:循证医学糖尿病骨科
- 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生物材料修复骨缺损的研究
- 2005年
- 具有很强的成骨诱导活性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分别与单种生物陶瓷、天然聚合物或人工聚合物复合构成生物活性材料,使材料的骨传导作用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作用相结合,增加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同时与生物陶瓷和天然聚合物复合,或与生物陶瓷和人工聚合物复合,使骨形态发生蛋白释放速度减缓、在界面上维持较高浓度,诱导活性得到充分发挥,成骨作用加强。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对长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的作用尚待研究。
- 马鑫张长青曾炳芳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骨缺损
- 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开放性粉碎骨折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掌指骨开放性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掌指骨开放性粉碎骨折33例。男25例,女8例;年龄21~62岁,平均25.5岁。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型:Ⅱ型7例,ⅢA型26例。单纯掌指骨粉碎骨折20例,合并指间或掌指关节骨折13例。肌腱部分或完全断裂18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8 h,平均3.7 h。一期清创复位,采用微型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结果术后30例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无钉道感染;3例出现切口感染,导致骨不连。2例掌指骨粉碎骨折发生骨不连。3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年,平均8个月。X线片示13例术后8周骨折愈合,其中单纯掌指骨粉碎骨折8例,合并关节骨折5例;12例术后12周愈合,其中单纯掌指骨粉碎骨折7例,合并关节骨折5例;3例单纯掌指骨粉碎骨折术后6个月愈合。去除外固定架后经功能锻炼,仍有3例单纯掌指骨粉碎骨折患者及4例合并关节损伤患者残留关节僵硬,未出现手指旋转及对线畸形,无慢性疼痛发生。术后6个月按照手部关节总活动度功能评分,28例骨折愈合者中,优7例,良12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67.9%。结论应用微型外固定架一期治疗掌指骨开放性粉碎骨折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波及关节的开放骨折术后功能不佳。
- 马鑫孙鲁源代杰志柴益民张长青
- 关键词:微型外固定架掌指骨开放性骨折粉碎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