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毓新

作品数:18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4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主义
  • 3篇马克思主义
  • 2篇哲学
  • 2篇社会主义
  • 2篇马克思主义中...
  • 2篇民族
  • 2篇赫斯
  • 2篇费尔巴哈
  • 1篇德治
  • 1篇行动者
  • 1篇学生守则
  • 1篇义学
  • 1篇印迹
  • 1篇院校
  • 1篇哲学史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教育
  • 1篇治道
  • 1篇治教
  • 1篇中国共产党

机构

  • 16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空军预警学院

作者

  • 16篇马毓新
  • 1篇糟志科
  • 1篇岳彬
  • 1篇姚芳

传媒

  • 3篇社科纵横
  • 2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党政论坛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生产力研究
  • 1篇甘肃民族研究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河西学院学报
  • 1篇经济研究导刊
  • 1篇西部法学评论
  • 1篇西部学刊
  • 1篇兰州文理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5
  • 2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泽民的人才思想及现实启迪
2012年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江泽民人才思想的核心理念;德才兼备是江泽民人才思想的价值取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江泽民人才思想的重大方针;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体制机是江泽民人才思想的关键内容;
马毓新姚芳
关键词:现实启迪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民族地区文化建设
2003年
马毓新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文化结构文化发展文化交流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法治道路的理论溯源——以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百年进程为主线
2022年
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阐述了深刻的法学原理、展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凸显出我国的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以阶级意识和社会主义国家观念为出发点,对社会主义法与道德的关系作出论断,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了理论铺垫。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百年进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关于法制与道德建设的观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关于法制与道德建设的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论述、科学发展观关于法治与道德协调发展的论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走向良法善治的重要体现。
马毓新王劲坤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法学法治德治良法善治
民族院校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被引量:23
2003年
要搞好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必须从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特征出发 ,联系少数民族学生在文化背景、宗教习俗、成长环境等方面的特殊性 ,从一系列手段、方式、方法上加以创新。
马毓新
关键词: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
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轨迹
2015年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探索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的实际结合起来。文章试图从历史维度推演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并梳理其内在的逻辑理路,以求更加明晰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行轨迹,这对当前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马毓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主革命
马克思的“自由人”团体批判--兼论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赫斯印迹
2021年
“自由人”团体是马克思在青年黑格尔派时期思想变化历程中一个并不醒目的历史阶段,对“自由人”的批判是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哲学批判转向的重大诱因,并由此开启了面向现实的批判以及向共产主义迈进的必要路径。同时,在马克思的现实批判转向历程中赫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赫斯既是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道路上的同路人,也是先行者。通过对马克思的“自由人”团体批判以及马克思哲学历程中的赫斯印迹的历史文本解读,对指认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之间的不同思想路径,并探明马克思现实批判转向的这一重要维度大有裨益。
马毓新王劲坤
关键词:自由人赫斯共产主义
卢格、赫斯与马克思现实批判转向的两个维度
2021年
在马克思转向现实批判的过程中,卢格与赫斯是促成马克思这一转变的关键人物,卢格主张资产阶级领导的"激进民主主义",^([1]259)其对普鲁士政府的政治批判对马克思由宗教批判转向现实批判有直接影响,马克思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决裂,构成了马克思现实批判转向的第一个维度;赫斯作为德国共产主义的先锋派,其主张以"爱"为基础并通过伦理道德唤醒国民的"真正的社会主义",^([2]3)通过对赫斯社会主义思想的批判,马克思意识到了向现实批判转向的重要性,马克思与伦理的社会主义和"爱"的共产主义的决裂,构成了马克思现实批判转向的第二个维度。当下,通过对卢格与赫斯革命理论的反思以及他们在马克思思想轨迹中产生的影响的梳理,可使我们明晰马克思现实批判转向的历史线索,并重新思考马克思为何转向现实批判的两个重要维度。
王劲坤马毓新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赫斯
论社会管理的加强和创新
2012年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党和政府以及公民和社会组织面临的重大课题。社会行动、社会事实新变化,社会管理中道德与制度权威性来源的变化,新型社会秩序和社会管理格局的形成,倒逼、催生、呼唤社会管理创新发展。走基层、找规律,深刻认识社会管理新格局的内涵,完善社会管理顶层设计;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夯实创新社会管理的物质基础;加强对政府社会管理人员、公民和社会组织的教育、培养和规范,提高社会自治能力;合理配置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健全各种利益协调、利益表达和利益保护机制,用制度确保社会安定有序,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取向。
马毓新
关键词:社会管理
向“行动者”的回归:从费尔巴哈批判看马克思的“近康德”阐释
2021年
关于马克思哲学路径的"康德—黑格尔"之争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一学术讨论使得重新审视马克思思想进路的契机再次彰显。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批判有益于明晰马克思的"近康德"阐释与"近黑格尔"阐释之间的张力;通过对马克思费尔巴哈批判的再审视,可以有效得出马克思"近康德"阐释的意义所在,探明马克思哲学思想当中的"行动者"向度,并进一步阐明马克思对康德的继承与超越。
马毓新王劲坤
关键词:费尔巴哈行动者
马克思对鲍威尔批判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解析
2021年
对鲍威尔的批判是马克思由哲学批判转向现实批判的关键环节,正是在这一阶段他抓住了批判的本质,即走向现实的批判才能使人真正摆脱宗教神学的精神统治。对以鲍威尔为首的自我意识哲学批判的完结,是马克思解开人的解放关口的必要选择,同时也标志着现实批判领域大门的开启。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路径对鲍威尔的唯心史观进行了批判,明确指出意识是人类在社会存在的精神产物,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却只是作为形而上学上的功用。马克思指出了历史的发展进程,使群众作为历史发展的主导,成为主体自身思想的创造者,而鲍威尔仅将群众看作是自我意识创造出来的傀儡。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彻底地批判和超越了青年黑格尔派的群众观和历史观,同时对鲍威尔的自我意识哲学做了彻底的清算。
王劲坤马毓新
关键词:西方哲学史历史唯物主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