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志敏

作品数:83 被引量:601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1篇动脉
  • 27篇冠状
  • 27篇冠状动脉
  • 19篇血管
  • 18篇病变
  • 13篇综合征
  • 13篇介入
  • 12篇颈动脉
  • 12篇梗死
  • 11篇心肌
  • 11篇心肌梗死
  • 11篇预后
  • 10篇动脉粥样硬化
  • 9篇动脉疾病
  • 9篇冠状动脉疾病
  • 9篇超声
  • 8篇血管病
  • 6篇电图
  • 6篇心电
  • 6篇心电图

机构

  • 70篇首都医科大学
  • 33篇北京大学
  • 10篇北京大学第一...
  • 8篇北京电力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世纪坛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市垂杨柳...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延安市人民医...

作者

  • 80篇马志敏
  • 36篇胡大一
  • 20篇王吉云
  • 14篇许玉韵
  • 13篇王宏宇
  • 11篇赵明中
  • 10篇孙淑红
  • 10篇刘文玲
  • 9篇李运田
  • 8篇李翠兰
  • 8篇陈喆
  • 8篇史旭波
  • 6篇李田昌
  • 5篇王国宏
  • 5篇朱天刚
  • 4篇彭建军
  • 4篇马长生
  • 4篇陈步星
  • 4篇马山
  • 3篇李蕾

传媒

  • 15篇中国医药导刊
  • 7篇中华心血管病...
  • 5篇中国心脏起搏...
  • 5篇中国民康医学
  • 3篇临床荟萃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3篇中华老年多器...
  • 3篇第七次全国心...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8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2篇2004
  • 8篇2003
  • 9篇2002
  • 1篇2001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自动体外除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3
2005年
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初步证实了全自动体外除颤器(Powerheart)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既往研究多限定于不同病因导致的室颤和室速的患者,研究目的在于评价其监测、识别及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可靠程度,尚无研究评价其是否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我们在32例AMI患者应用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常规心电监测并预设室颤和室速的识别和治疗程序,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马志敏胡大一王长华朱正炎王吉云刘立新
关键词:室速急性心肌梗死室颤
Boomerang血管封堵器和手法压迫止血效果的比较
2011年
目的:比较Boomerang血管封堵器和传统手法压迫对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和患者舒适程度的区别。方法: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48例分为Boomerang血管封堵器组(第1组,108例)和传统手法压迫组(第2组,14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卧床制动时间、不适症状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止血效果相似,第1组的卧床制动时间显著缩短,不适症状发生率较低,优于2组(P<0.05)。结论:Boomerang血管封堵器止血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
厉红马晖彭华马志敏郁鹏
关键词:血管封堵器股动脉止血
心绞痛患者血浆N-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6
2004年
目的 观察心绞痛患者血浆N proBNP(N terminalpro B typenatriureticpeptide)浓度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对象 70例分为三组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34例 ,稳定性心绞痛组16例 ,正常对照组 2 0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N proBN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室壁运动和心功能。结果  ( 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浆N proBN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对照组 ,P <0 0 1;而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2 )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中 ,左室射血分数 (LVEF)与血浆N proBNP水平呈明显负相关 ,r =- 0 5 89,P <0 0 1;LVEF减低(LVEF <5 0 % )的患者血浆N proBNP水平明显高于LVEF正常 (LVEF≥ 5 0 % )的患者 ,P <0 0 1。在LVEF正常的患者中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浆N proBNP水平仍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 ,P <0 0 1。结论 血浆N proBNP浓度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中明显升高 。
刘梅林李继敏胡大一马志敏高霖庞永正
关键词:心绞痛血浆心脏功能试验
介入治疗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6
2002年
目的 观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 (PCI)对高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STEMI连续行直接PCI的患者 1 56例 ,对IRA行直接PCI。随访 1~ 1 2个月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的发生率。结果 ≥ 75岁组较 <75岁组中脑卒中比例较高 (P <0 0 5) ,患者发病至再灌注时间延长 (P <0 0 5) ,左室射血分数 (LVEF)降低 (P <0 0 5)。共随访 1 4 5例患者 ,两组住院期发生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差异无显著性 ,但≥ 75岁组心脏性死亡增高 (9 4%比1 8% ,P <0 0 5) ;随访平均 (7 3± 3 2 )个月 ,≥ 75岁组患者总心脏性病死率明显高于 <75岁组(1 2 5 %比 1 8% ,P <0 0 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 75岁与LVEF值降低分别与STEMI患者行直接PCI后心脏性死亡增加密切相关 ,是心脏性死亡事件危险增高的独立预测变量。结论 年龄≥
赵明中胡大一马志敏孙淑红许玉韵
关键词: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预后
心电图变化及肌钙蛋白水平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的价值被引量:29
2003年
目的 探讨心电图变化及肌钙蛋白水平对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危险分层与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自 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6月 ,在急诊室因急性胸痛拟诊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而收入住院且记录资料完整的连续 2 56例患者。入急诊室后仔细询问病史、查体 ,并在 10min内完成常规 18导联心电图检查 ,将患者入院时心电图的改变分为ST段压低组 (包括伴有T波倒置者 )、单纯T波倒置组、尚不能诊断的心电图组及正常心电图组 ,同时床旁抽静脉血做肌钙蛋白I(TnI)检测。并据TnI水平将患者分成TnI阳性组 (TnI定量检测≥ 0 1μg/L)和TnI阴性组 (TnI <0 1μg/L )。观察各组住院期主要心血管事件 (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 ) ,并随访 1~ 12 (7 2± 3 8)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变化。结果 与正常心电图组比较 ,ST段压低组的反复心绞痛发作及复合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 3 2 1%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及所有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TnI阳性 ,TnI阳性组有明确冠心病诊断者较TnI阴性组多 ,TnI阳性组较TnI阴性组的住院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增高 ,住院期与随访期反复心绞痛发作增加 ,总心脏性病死率也上升 ,且复合心血管事件显著增多。对复合心血管事件的预测 。
赵明中胡大一许玉韵马志敏刘如辉
关键词:心电图肌钙蛋白ST段UAPNSTEMI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N-proBNP水平的变化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浆N—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44例研究对象分为2组,2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所有入选者血浆N—proJBNP水平;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结果①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N—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并发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浆N—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无左心室肥厚者,P<0.05;③血浆N—proBNP水平与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Td)、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室重量(LVM)明显相关,P<0.05。结论 并发有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血浆N—proBNP水平明显升高,临床测定血浆N—proBNP水平可能有助于鉴别并发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
李继敏刘梅林马志敏高霖庞永正胡大一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
两种指引导丝操作技术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应用以球囊做支撑用普通指引导丝(中等硬度3~6g)(球囊支撑组)及单独使用指引导丝(普通组)治疗冠状动脉(冠脉)慢性闭塞性病变(CTO)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效果。方法经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有CTO病变并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10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2例,稳定型心绞痛27例)。普组组65例,球囊支撑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08例CTO病变88例(81.5%)获得成功,20例(18.5%)未成功,普通组与球囊支撑组分别成功52例(80.0%)与36例(8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并发症普通组7例(10.8%)高于球囊支撑组的1例(2.3%)(P<0.05)。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结论以球囊支撑普通指引导丝做CTO安全方便。
郭炜华王国宏吴明营陈波王雷刘君马志敏陈喆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
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 (spontaneousrecanalization ,SR)的临床意义。方法 自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9月共有 6 17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进行了急诊冠脉造影 ,其中符合SR定义者共 118例。 118例患者中有 6 9例施行了直接PTCA。为使研究有可比性 ,将 6 9例SR (SR组 )与 4 4 2例无SR而直接PTCA患者 (无SR组 )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 SR组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显著低于无SR组(2 9%vs 16 9% ,P =0 0 0 2 ) ,SR组的梗死前心绞痛显著多于无SR组 (6 9 5 %vs 2 9 8% ,P <0 0 0 1)。SR组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较无SR组有降低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R组的CK、CK MB峰值均显著低于无SR组。SR组充血性心力衰竭比例显著低于无SR组 (2 9%vs 15 8% ,P =0 0 0 4 )。SR组 6个月时的EF值亦显著高于无SR组〔 (6 4 3± 7 8) %vs (5 5 6± 6 4 ) % ,P =0 0 3〕。结论 存在SR的AMI患者心肌梗死范围小 ,急性期和直接PTCA后 6个月的心功能均得到保护。
彭建军胡大一贾三庆庞文跃马志敏李田昌
关键词:梗死相关动脉直接PTCA心功能梗死前心绞痛SR
中断他汀降脂药使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07年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二级预防中长期使用他汀类降脂药时,因各种原因停用后血清炎症标记物水平的变化。方法 接受标准治疗(包括服用辛伐他汀20~40mg/天)的ACS患者,分别在人院时和出院后3、6、12个月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标记物水平。根据随访情况分为持续应用他汀类药物组(A组,70例)和中断他汀类药物组(B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标记物水平的变化。结果 (1)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和出院后除他汀药外的其他治疗情况相似。(2)A组患者的CRP、IL-6水平随时间逐渐降低,而B组患者在停用辛伐他汀前CRP、IL-6水平的变化趋势与A组相似,停用药物后CRP等水平逐渐升高。第12个月时B组患者炎症标记物CRP水平显著高于A组患者[3.62(1.26~16.21)比1、59(0.26~7.81),P〈0.01]。结论 长期坚持应用他汀降脂药的ACS患者CRP等炎症标记物水平持续下降,中断使用他汀降脂药的ACS患者的炎症标记物水平明显升高。
刁景兰潘国忠仝其广马志敏
关键词:降脂他汀类急性冠脉综合征炎症C反应蛋白
颈动脉超声可用于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常伴有颈动脉疾病,而且颈动脉疾病和不良的临床后果相关。内中膜厚度预测心血管事件的价值超过了传统的危险因素,不过,内中膜厚度对CAD的阴性预测价值很小,而且不能预测CAD的病变范围和严...
马志敏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测技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