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在田

作品数:305 被引量:2,472H指数:30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5篇期刊文章
  • 103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272篇天文地球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理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8篇勘探
  • 76篇地震
  • 72篇叠前
  • 67篇地震勘探
  • 48篇叠前深度
  • 42篇叠前深度偏移
  • 31篇地震波
  • 31篇震波
  • 27篇地震数据
  • 23篇反演
  • 20篇油气
  • 19篇波场
  • 18篇有限差分
  • 14篇成像
  • 12篇道集
  • 12篇地震资料
  • 11篇角度域
  • 11篇分辨率
  • 10篇地球物理
  • 9篇偏移成像

机构

  • 294篇同济大学
  • 26篇中国石油化工...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1篇浙江大学
  • 8篇广州海洋地质...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江汉石油学院
  • 6篇中山大学
  • 3篇加利福尼亚大...
  • 3篇湖南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数...
  • 3篇华北石油管理...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石油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石油天然气总...
  • 2篇杭州应用声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304篇马在田
  • 102篇王华忠
  • 39篇程玖兵
  • 29篇曹景忠
  • 26篇耿建华
  • 19篇陈生昌
  • 18篇董良国
  • 18篇杨锴
  • 16篇张宝金
  • 13篇成谷
  • 11篇辛可锋
  • 10篇金胜汶
  • 10篇张关泉
  • 9篇杨淑卿
  • 9篇胡中标
  • 9篇宋海斌
  • 8篇李振春
  • 8篇许士勇
  • 8篇匡斌
  • 7篇夏凡

传媒

  • 46篇石油地球物理...
  • 39篇地球物理学报
  • 17篇同济大学学报...
  • 15篇地球物理学进...
  • 14篇石油物探
  • 9篇天然气工业
  • 8篇勘探地球物理...
  • 8篇油气地球物理
  • 8篇中国地球物理...
  • 6篇1998年中...
  • 6篇1995年中...
  • 5篇1997年中...
  • 4篇声学学报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计算物理
  • 3篇地球科学(中...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震学报
  • 2篇SEG北京联...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25篇2007
  • 22篇2006
  • 16篇2005
  • 30篇2004
  • 32篇2003
  • 26篇2002
  • 26篇2001
  • 11篇2000
  • 3篇1999
  • 23篇1998
  • 19篇1997
  • 9篇1996
  • 20篇1995
  • 9篇1994
3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养成对问题多方面思考的习惯
2005年
我的家世与科技无关.也不是书香门第。据说叔祖父是个读书人,但没有什么名气,在我5岁时,他就去世了。父辈们只是粗识字的农民。当我到了该上学读书的年龄时家道已经中落。但是父母在“望子成龙”的思想支配下,在我6周岁时就把我送到小学读书。这在当时的乡村中是很少见的。由于我每个学期都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学业.
马在田
关键词:望子成龙识字读书人养成年龄乡村
基于积分中值参变量法的质心频移Q值估算被引量:5
2010年
常规频移Q值估算方法通常具体假定震源子波振幅谱展布形态,因此限制了方法的适用性及Q值估算结果的准确性。为了拓展频移法的适用范围,不对震源子波振幅谱展布做具体前提假定,由质心频率定义出发,基于积分中值定理及回归分析原理,提出了基于积分中值参变量法的质心频移Q值估算方法。通过引入双向逼近正Q扫描策略,进一步提高了积分中值参变量法的计算稳定性及准确性。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及准确性。
张立彬王华忠马在田
关键词:震源子波中值定理
稳定的Born近似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被引量:34
2001年
本文针对 Huang L J等 (1999)在“扩展的局部 Born Fourier偏移方法”一文中提出的散射波场计算公式对于强横向变速介质的不稳定性 ,提出了一种新的 Born近似散射场计算公式 ,并把该公式应用于波场递归外推过程中 ,进而得到一种稳定的 Born近似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与 Split- StepFourier方法和 Phase- Screen方法相比 ,本方法对 Marmousi模型炮集数据的偏移处理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本文提出的 Born近似散射场计算公式可扩大 Born近似的应用范围 ,对散射波场的计算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陈生昌曹景忠马在田
关键词: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散射波场波场外推地震勘探
当前中国地震勘探问题分析(特邀报告)
就国内当前地震勘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路,以期在理论与实用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对中国油气开发中的地震地质、地震采集、地震偏移成像、波形保真与岩性预测、地震数值模拟、地震与地质的结合等问题...
马在田
关键词:地震勘探岩性预测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用于AVO分析的振幅保真平面波叠前时间偏移(英文)被引量:1
2008年
为了适应复杂构造地区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分析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平方根波动方程的振幅保真叠前时间偏移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速度弱横向变化介质。该方法实现时首先采用数据影射算法计算共中心点道集的偏移距平面波数据体,然后利用带有振幅校正项的非递归相移算法得到偏移距射线参数域共成像点道集和构造成像结果。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的实验表明,本文研究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有助于改善复杂地质构造地区的AVO分析效果。
王棣程玖兵郑晓东王华忠马在田
关键词:平面波AVO分析
精确的频率空间域黏声波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1年
在时间空间域,模拟吸收衰减效应时对计算机内存需求大,计算效率不高、非常难以进行模拟吸收衰减;频率空间域通过引入品质因子和复值速度,使用经验物理、数学公式进行数值模拟吸收衰减就容易多了。笔者使用十分节省计算机内存需求的嵌套剖分法,使用Kjartansson模型高效率地进行模拟吸收衰减。数值试验证实吸收衰减影响地震场的所有频率、对高频的影响最为明显,降低了地震记录的质量;频率空间域非常容易模拟吸收衰减效应,为黏声波全波形反演实际地震资料而奠定很好的基础。
廖建平王华忠刘和秀杨天春王齐仁刘新华马在田
关键词:频率空间域
非完全弹性介质的地震波吸收与频散问题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非完全弹性介质会引起地震波的传播能量衰减和相速度频散,从而影响地震成像分辨率。因此在地震波正演和反演中需要十分重视对能量衰减和相速度频散问题的研究。本文在分析造成能量衰减和相速度频散的机理及其诸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Boltzmann提出的线性非弹性介质本构关系,以Kjartansson常Q模型为例,系统推导了该模型的吸收系数及相速度频散关系,并全面分析了8种非完全弹性介质模型的能量吸收、相速度频散关系与特征,可为非完全弹性介质品质因子Q值估计以及反Q补偿等问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张立彬王华忠马在田
关键词:本构关系
叠前地震数据的平面波深度偏移法被引量:28
2003年
提出了一套基于平面波分解的波动方程叠前地震数据深度偏移方法 .通过对共炮点道集和共偏移距道集地震数据的平面波分解 ,分别得到适用于单平方根波场外推方程和双平方根波场外推方程的共ps(炮点坐标平面波参数 )平面波道集和共ph(偏移距坐标平面波参数 )平面波道集 .在对共炮点道集和共偏移距道集地震数据的平面波分解时 ,不需要进行通常意义下的τ p变换计算 .通过对共ps 平面波道集和共ph 平面波道集的偏移效果对比 ,我们认为在速度弱横向变化介质中 ,两种平面波道集偏移方法的效果相当 ,但对于速度强横向变化介质 ,共ps 平面波道集偏移方法的效果要优于共ph 平面波道集偏移方法 .在计算效率方面 ,共ps 平面波道集偏移方法与共ph 平面波道集偏移方法基本相同 .
陈生昌曹景忠马在田
关键词:叠前地震数据
曲面波与地表控制照明技术
2006年
基于野外"点源"观测数据的常规深度偏移等复杂叠前处理方法涉及到巨大的计算量。Berkhout基于"面源"的面炮技术提供了高效精确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成像的有利选择。本文拓展了Berkhout面炮技术,提出了高效精确的基于波动方程的曲面波技术,给出了曲面波合成算子的普适性数学表达式,并发展了面向目标的曲面波地表控制照明技术。其能够对复杂地质构造进行高效高质量成像。理论模型与实际资料的数值计算给出了很好的成像结果。
陈秀梅王华忠程久兵马在田胡中标
关键词:叠前深度偏移
输出道观点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
理论上地震成像算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输入道观点的成像方法和输出道观点的成像方法,而且同一种成像算法既可以用输入道观点亦可以用输出道观点实现.传统共反射面元(CommonReflectionSurface=CRS)叠加方法...
杨锴马在田
关键词:成像方法共反射面元叠加
文献传递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