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和平
- 作品数:31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打造富有特色的高职文化——兼论芜湖高职文化的建设
- 2012年
- 厘清高职文化提出的过程及内涵,是打造富有特色的高职文化的基础。高职文化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现象,它的打造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三方面综合发力。而在打造过程中,需要从事区域文化,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入手。
- 马和平
- 关键词:高职文化高职教育
- 中医营养学课堂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被引量:1
- 2020年
- 《中医营养学》的课程内容具有集医、食、文、史于一体的特点,这为教学实践中“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课堂思政”教育的高效实施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与传承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激发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对于学生坚守专业信仰、夯实专业技能及严守职业道德,具有重要的引领、激励和促进作用。对思政教育与《中医营养学》课堂的有效融合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为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齐头并进提供思路。
- 李鑫葛雯张爽马和平
- 关键词:教学改革
-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称谓的嬗变
- 2020年
-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政课课名的称谓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并伴随了我们党对高校思政课艰难探索、守正创新、全面发展的过程:1949年到1978年的探索与曲折的思政课课名称谓不稳定期;1978年到2004年的发展与规范思政课课名称谓渐稳期;2004年至今全面发展与改革创新的思政课课名称谓确定期。思政课课名称谓的稳定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 马和平
-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称谓嬗变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和伟大实践
- 2019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当今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和具体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有着坚实而丰富的理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是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价值的当代转化。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经过几年的攻坚克难、勇于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展现了强大生命力和吸引力。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了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互鉴、和谐发展。
- 马和平
- “四个全面”的方法论探析
- 2017年
- "四个全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战略布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具体来看:一是坚持系统思维,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二是坚持创新思维,运用"四个全面"解决现实问题;三是坚持民本思维,突出"四个全面"中的人民主体地位。
- 陈维马和平
- 关键词: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民本思维
- 试论岗位群与课程集的互动被引量:1
- 2009年
-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进行课程建设,已经成为当下高职教育界的共识。在共建课程集时,我们要注意与岗位群的互动,其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其一,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其二,岗位群是课程集建设的依据;其三,课程集是岗位群理性再现;此外,课程集要源于岗位群,又要高于岗位群。
- 马和平徐军
- 关键词:岗位群互动
- 双高建设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被引量:2
- 2020年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高职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要求,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途径,更是"双高"背景下扎根中国大地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的基本内涵和历史使命。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高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认知程度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与对策。
- 马和平贾静思葛萍
-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学生
- 模块式考核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被引量:5
- 2010年
-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模块式考核法,就是根据教学实际,将这门课程的考核分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所在系部评价、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等四个模块加以考核。这有利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综合考核,形成一份相对客观的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和水平的总体性结论。
- 马和平
-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 现实与路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实践
- 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当今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新全球治理理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向人类未来提出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当今世界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实然人类命运共同体,但...
- 马和平
- 关键词:世界观
- 文献传递
- 个体与社会:孔子重“礼”原因双维度
- 2010年
- 孔子重"礼",对周礼的迷恋近乎痴狂,但他对周礼进行了与时俱进的修改和充实,一方面扩大了"礼"的社会基础,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限制;另一方面提升了"礼"的内涵,将"礼"与"仁"有机结合起来,赋予了"礼"以"仁"的灵魂。基于对"礼"的重新阐释和改造,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研探出孔子重"礼"的原因:一是孔子认为"礼"为个体趋"仁"的必然途径和桥梁;另一是孔子认为"礼"是社会和谐的必要工具。
- 马和平
- 关键词: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