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海峰

作品数:280 被引量:1,863H指数:22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4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0篇经济管理
  • 10篇文化科学
  • 4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123篇金融
  • 81篇银行
  • 57篇信用
  • 54篇担保
  • 50篇企业
  • 42篇商业银行
  • 37篇信贷
  • 34篇中小企业
  • 32篇信用担保
  • 26篇金融支持
  • 25篇融资
  • 24篇信用风险
  • 23篇资本
  • 23篇货币
  • 22篇货币政策
  • 21篇
  • 16篇银行风险
  • 15篇贷款
  • 15篇新兴产业
  • 15篇信贷配给

机构

  • 201篇东华大学
  • 43篇上海财经大学
  • 27篇常熟理工学院
  • 10篇湖南商学院
  • 9篇中南大学
  • 7篇浙江大学
  • 4篇湖南大学
  • 3篇上海立信会计...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哥伦比亚大学
  • 1篇广州番禺职业...
  • 1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茂名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276篇顾海峰
  • 16篇蔡四平
  • 7篇奚君羊
  • 5篇朱淑珍
  • 4篇陈晓红
  • 3篇谢晓晨
  • 3篇吴狄
  • 2篇应铁进
  • 2篇赵晓红
  • 2篇张元姣
  • 2篇李智
  • 2篇王倩
  • 2篇罗自生
  • 2篇张勤
  • 2篇孙赞赞
  • 2篇李丹
  • 2篇徐哲荣
  • 2篇张晶
  • 2篇韩攀
  • 2篇应苗苗

传媒

  • 13篇金融理论与实...
  • 13篇财经理论与实...
  • 9篇金融教学与研...
  • 9篇征信
  • 8篇证券市场导报
  • 8篇制度经济学研...
  • 6篇当代经济科学
  • 6篇金融监管研究
  • 5篇国际金融研究
  • 5篇中国软科学
  • 5篇金融论坛
  • 5篇新金融
  • 5篇经济与管理评...
  • 4篇开放导报
  • 4篇世界经济研究
  • 4篇统计与信息论...
  • 4篇现代财经(天...
  • 4篇南方金融
  • 4篇金融发展研究
  • 4篇区域金融研究

年份

  • 16篇2023
  • 14篇2022
  • 14篇2021
  • 12篇2020
  • 9篇2019
  • 11篇2018
  • 11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24篇2014
  • 38篇2013
  • 15篇2012
  • 22篇2011
  • 15篇2010
  • 28篇2009
  • 26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2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金融、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
2023年
选取2011~2020年A股全部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与企业创新之间的联系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于企业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数字金融影响企业创新的过程中承担中介作用;与国有企业、非高新科技企业相比,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更为显著。本研究为推动数字金融发展、激励企业创新以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沈樱顾海峰
关键词:数字金融融资约束
金融期权的价格行为与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作为金融衍生工具的期权理论一直是金融界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基于金融衍生工具角度,讨论了期权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核心涵义、定价基础等基本理论,并利用金融工程中的无套利均衡原理与方法深入研究了期权的价格特征。
顾海峰陈晓红
上市公司放弃增发股份认购权的损益效应研究——基于证监会“会计新规”的视角
2013年
以中国证监会"会计新规"为切入点,构建基于"会计新规"的上市公司损益效应测度模型,在此基础上,揭示上市公司损益效应演进的二维微观机理,并以此为理论依据,设计基于损益效应的上市公司增发认购策略。该研究成果可为上市公司理性对待被投资企业的增发认购问题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实现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双赢局面",从而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顾海峰
关键词:上市公司
我国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组织建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系统未能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现有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存在着功能性缺陷。为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我国现代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应当科学定位,合理架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应当是一种自组织结构,从农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层进行组织再造,在提供农村信贷基本服务的基础上,使农村金融机构主动通过提高功能效用来提高服务质量,即面向农村金融的需要进行产权制度设计、微观组织设计和运营模式变革。
顾海峰
关键词:农村金融
区域性产业结构演进中的金融支持政策——以苏州市为例被引量:7
2010年
我国的产业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而金融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核心支持机制。文章从区域金融发展视角,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提出了基于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协调作用的苏州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金融支持架构。
顾海峰
关键词:产业结构金融支持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否会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被引量:7
2022年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部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非国有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的促进力度更大.2)风险承担、净利差及同业业务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主要通过加大银行风险承担、缩窄净利差及扩大同业业务规模来促进银行系统性风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风险承担/净利差/同业业务-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渠道有效.3)银行家乐观度与资本监管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系均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银行家乐观度与资本监管力度的提高均会减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促进作用.该成果将为防控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顾海峰朱慧萍
关键词:银行系统性风险净利差同业业务
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教育体系的设计探讨——功能视角下体系内容的首次系统性建构被引量:8
2009年
加强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教育工作是保护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利益,维护我国证券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文中的投资者特指"个人投资者"。笔者借鉴发达国家证券市场投资者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现状,首次基于功能视角成功构建了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教育体系的内容设计架构,为我国证券市场管理层实施科学有效的投资者教育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顾海峰
关键词:个人投资者投资者保护
银保协作、风险自留与银行信用风险补偿——基于银保信贷系统的分析视角被引量:3
2018年
在分析风险自留的内生逻辑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风险自留实现银行信用风险补偿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银保信贷系统通过对贷款企业个体风险与事先设定的平均代偿风险的匹配性甄别,实现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分级补偿功能。针对银行超预期信用风险,先行实施银行风险拨备机制对银行平均代偿风险进行补偿,然后实施超额风险自留机制对超过平均代偿风险的银行超额风险部分再次进行补偿,超额风险自留补偿基金将由银行与担保机构依据各自的风险均衡配置阈值占比共同筹集,以此来实现银行信用风险分级补偿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银保信贷系统风险自留机制。
顾海峰
关键词:风险自留
大股东股权质押、非效率投资与企业风险承担——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被引量:7
2021年
选取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促进作用。相对于民营企业与低市场化进程地区企业,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国有企业与高市场化进程地区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力度更大。(2)大股东股权质押容易引发企业过度投资而加剧非效率投资,由此加大企业风险承担,“大股东股权质押-非效率投资-企业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有效。(3)股权制衡对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风险承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股权制衡度提高会减弱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4)信贷约束对大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风险承担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信贷约束度提高会加剧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该成果将为防控中国实体企业运营风险及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顾海峰刘子栋
关键词:股权质押股权制衡信贷约束
中国汇率政策对货币政策的传导特征研究--数量型抑或价格型被引量:6
2017年
文章分析了汇率政策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理,在此基础上,选取2005-2015年度的月度数据,对汇率政策对货币政策的传导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与敏感度分析,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1)汇率政策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呈现显著的数量型特征,汇率政策对货币供给量存在显著影响,但汇率政策对利率不存在显著影响。(2)长期来看,汇率政策对货币供给量具有负向影响,货币供给量已成为汇率政策对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载体。短期来看,汇率政策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正向影响,但货币供给量在汇率政策对货币政策传导中的载体功能还是有效的。(3)在纠偏速度层面,汇改前后货币供给量与外汇储备均存在长期正向均衡关系,一旦货币供给量短期内偏离与外汇储备的长期均衡关系,则货币供给量回归到长期均衡状态的反向纠偏速度将从汇改前的0.6528%提升到汇改后的3.3367%,反向纠偏速度提升了5.11倍。在响应速度层面,货币供给量对外汇储备冲击的响应速度从汇改前的第10期达到最大响应值提前到汇改后的第6期达到最大响应值,响应速度提高了66.67%。可见,汇改前后中国汇率政策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敏感度出现大幅提升,足以说明中国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取得很大成效。
顾海峰刘丹丹
关键词: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响应速度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