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庭学
- 作品数:12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亚里士多德对马克思的影响——对英美学者近30年来研究状况的分析
- 近年来,英美学界对马克思思想来源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德国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这三个方面,而是深入到西方文化的源头,探讨马克思的思想与古代智慧之间的关系。部分学者对马克思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展开了比较研究,寻找...
- 韦庭学
- 关键词:学术思想亚里士多德文化渊源
-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依然不需要规范理论被引量:2
- 2019年
- 马克思没有规范理论(normative theory),即一种致力于有理有据和系统地论证他的规范观点(normative opinions),以显示这些观点具有合理的义务性和客观有效性的理论。在这方面,马克思显然不是孤独的。包括那些被广泛认为过着模范“道德”生活的人在内,几乎每个人都在远非理论的规范性直觉和偏好基础之上做决定和行动。然而,像G.A.柯亨和哈贝马斯这样自我标榜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重新带入了一种可能被马克思嘲笑的规范理论。本文捍卫马克思的主张,并尝试解释(为何)西方马克思主义倒退回到资产阶级实践哲学,即在不威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前提下应该做什么的哲学思维。
- 布赖恩·莱特韦庭学
-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思想资源中的社会公正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13年
-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学研究杂志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和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马克思思想资源中的社会公正”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6月28日至7月1日在福建厦门召开。现将与会学者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 韦庭学
- 关键词:社会公正思想资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 贫困定义的伦理转向及其得失
- 2022年
- 随着绝对贫困在世界一定范围内被消除,解决相对贫困成为许多国家减贫工作的重心。解决相对贫困的基础性工作是对贫困的定义(标准)进行合理界定。一些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认为,绝对贫困消除之后以收入为依据的贫困标准已经不足以精确识别社会贫困现象。据此,他们试图超越长期以来以经济标准定义和衡量贫困的传统,把贫困的定义和内涵延伸到“被社会排斥”“可行能力(capabilities)被剥夺”“尊严得不到满足”和“感到羞耻”等方面。对贫困定义的上述扩展不仅能够深化人们对相对贫困的社会危害的认识,而且也推动政府和社会在贫困治理中能够超出以往只局限于基本收入的改善,从而站在更高和多样的层面上塑造贫困者的美好生活。但是,由于贫困的伦理定义存在着比较抽象、模糊和难以量化等问题,在具体的贫困治理工作中,经济收入依然是判断是否贫困的重要依据。
- 韦庭学
- 关键词:绝对贫困相对贫困经济收入社会排斥
- 21世纪以来英语学界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新动向被引量:1
- 2020年
-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不平等以及阶层分化等问题以新的形式呈现,部分英美学者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资源。其中一个尝试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进行基于当代形势的解读与重构。通观英美学者最近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他们的研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内容:第一,对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理论构架内重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做法进行反思、批判,并试图恢复团结、人的自我实现和生活充足等价值准则在构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的作用;第二,追根溯源,考察马克思主义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哲学传统以及西方主流政治理论之间的关系,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寻找更加坚实和清晰的理论基础;第三,重新考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事实—价值”关系问题,克服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之间的矛盾,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立方法论基础。
- 韦庭学
- 关键词:团结自然法自我实现方法论
- 亚里士多德论正义与友爱对政治共同体持存的作用
- 2012年
-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只有在政治共同体当中人才能实现其作为"政治动物"所具有的潜能。那么,是什么维系着这种政治共同体呢?亚氏在《政治学》等著作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回答,他认为,其中正义与友爱是政治共同体必备的两个关键因素。正义是政治共同体的基石,它可以衍生共同体运行所需要的各种规则;而友爱则是政治共同体的黏合剂,也是正义的基础,它可以使政治共同体得到更加美好的发展。
- 韦庭学
-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正义友爱政治共同体
- 拯救伦理又保卫历史唯物主义——从布莱克里奇的“马克思主义伦理观”谈起被引量:3
- 2015年
- 历史唯物主义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是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争论中提出的核心问题。英国学者布莱克里奇在2012年出版的新作《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自由、欲望与革命》中尝试进行一种新的理论综合。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因素与哲学(包括伦理道德)因素之间,既存在着内在的张力,也存在着历史的一致性,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能仅仅从科学或价值的单一维度去开展,而应该从历史总体的哲学观出发,统摄双重维度来进行思考。据此,他提出,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并未源于抽象或普遍的准则,而是产生于具体的历史、现实生活情境以及人们为建立新社会而推翻资产主义的斗争之中,其主要内容是具有集体自决权的自由及人们之间的团结美德。布莱克里奇的观点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存在着使马克思主义伦理观陷入相对主义等缺陷。
- 韦庭学
- 关键词:伦理团结历史唯物主义
- 马克思的实践伦理思想与正义
- 2013年
- 马克思的著述中是否包含着明确或隐含的道德伦理思想,他是从道德相对主义还是普遍主义的正义观出发批判资本主义剥削,这些问题的回答涉及如何界定道德、伦理和正义概念。马克思在阐述实践唯物主义和未来社会人的关系时,在哲学伦理学意义上赋予了这些概念以新的道德和伦理涵义,而且他拓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使其能在解释现代社会劳动的基础上,阐释人的自由和伦理关系,为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奠定了基础。
- 尹树广韦庭学
- 关键词:伦理正义
- 马克思主义伦理观是功利主义吗?——德里克·艾伦与布伦克特的争论评析被引量:6
- 2017年
- 德里克·艾伦认为,马克思主义者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利益持有一种不偏不倚的立场,并且致力于人类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他们的伦理观是一种功利主义。布伦克特则认为马克思主义者之所以赞成无产阶级革命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是因为这会导向未来人类的"高级活动",而这种"高级活动"本身就是道德上正当的,与"功利"并无关系。并且,马克思还批判了功利主义的自利性和保守性,因此他的伦理观不是功利主义。实际上,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者在前共产主义阶段是存在功利主义倾向的,但是其最终目标是要消除功利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最后实现对这种道德理论的超越。
- 杨松韦庭学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功利主义
- 论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的道德哲学趋向——从马克思恩格斯拒斥“道德说教”谈起
- 2023年
-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道德说教”和“道德要求”所持的反常批判态度,引起人们对这些论断真实意图的多种猜测和解读。通过对他们的具体批判对象和面临的具体历史任务的分析可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只是强调“道德说教”和“道德要求”不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源,但不能因此断定他们是非(反)道德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道德观的基本特征主要在历史唯物主义中获得确认。历史唯物主义也支持某些抽象原则(道德原则)对调控各种社会关系的合理性,但是合理的抽象必须与具体现实紧密联系。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必须挖掘以合作、团结和大公无私等为主要内容的无产阶级道德。对无产阶级道德的时代性阐释,可为思考当今世界复杂的国内外矛盾关系提供伦理基础。
- 韦庭学
-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