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森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成都市卫生局重大科技攻关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房颤
  • 2篇心房
  • 2篇碎裂电位
  • 1篇胆碱
  • 1篇动态血压
  • 1篇动态血压监测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房纤颤
  • 1篇血压
  • 1篇血压监测
  • 1篇夜间睡眠
  • 1篇乙酰
  • 1篇乙酰胆碱
  • 1篇有效不应期
  • 1篇脂肪垫
  • 1篇睡眠
  • 1篇年龄
  • 1篇纤颤
  • 1篇消融
  • 1篇消融治疗

机构

  • 4篇成都大学

作者

  • 4篇葛正庆
  • 4篇雷森
  • 4篇安闽生
  • 3篇李珂
  • 2篇周传堃
  • 2篇金加发
  • 1篇李沂
  • 1篇杜荣生

传媒

  • 3篇四川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4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肺静脉脂肪垫酒精消融治疗犬心房颤动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肺静脉脂肪垫酒精消融对左心房-肺静脉交界触发的局灶性房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成年杂种犬10只,通过脂肪垫静注氯化乙酰胆碱(Ach)+心房短阵快速电刺激(burst)诱发出左心房-肺静脉交界触发的局灶性房颤,并给予心内电生理监测。比较房颤模型建立前后及肺静脉脂肪垫酒精消融前、后,左右心房不应期、肺静脉-左房交界处不应期以及房颤诱发率。结果所有犬均能诱发房颤,左房和肺静脉-左房交界处不应期均较基线(窦性心律时)显著缩短(P<0.0001),右房无明显变化(P=0.343)。酒精消融后房颤诱发率显著降低(P<0.003);肺静脉-左房交界处不应期显著增加(P=0.037);左房及右房不应期无变化(P=0.343)。结论肺静脉脂肪垫酒精消融对左心房-肺静脉交界触发的局灶性房颤治疗有效。
李珂安闽生雷森葛正庆
关键词:心房颤动脂肪垫有效不应期
动态血压监测对不同年龄高血压患者夜间睡眠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估动态血压监测过程对不同年龄高血压人群夜间睡眠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02例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4组,比较其日常与行动态血压时夜间睡眠时间、觉醒次数的变化。结果动态血压监测时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高血压患者的夜间睡眠时间均较日常缩短、觉醒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影响在老年组较中青年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老年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对不同年龄高血压患者夜间睡眠均有不利影响,对老年患者较年轻患者影响更明显,老年人之间差异不明显。
安闽生雷森葛正庆金加发李珂
关键词:动态血压不同年龄
乙酰胆碱对房颤复杂碎裂电位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评估乙酰胆碱对房颤犬心房复杂碎裂电位的影响。方法成年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AB两组。暴露左右房,多级电极导管置于左、右心房记录碎裂电位,A组于肺静脉脂肪垫处注射乙酰胆碱,B组于上腔静脉处注射乙酰胆碱。分别于右心耳(A组)、左心耳(B组)给予BURST刺激,诱发房颤观察房颤发作后碎裂电位于两组记录位点有无差异。结果 A组房颤诱发后,左房均可记录到碎裂电位,右房未能记录到碎裂电位;B组房颤诱发后,右房能记录到碎裂电位,左房未能记录到碎裂电位。结论碎裂电位产生与局部乙酰胆碱相关。
安闽生雷森金加发周传堃葛正庆
关键词:碎裂电位乙酰胆碱房颤
迷走神经张力与碎裂电位及房颤之间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张力与碎裂电位及房颤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健康成年杂种犬15只随机分为3组,A组心外膜脂肪垫注射氯化乙酰胆碱(Ach)1mg;B组心外膜脂肪垫注射氯化乙酰胆碱5mg;C组心外膜脂肪垫注射生理盐水共5ml。3组均于注射后行BURST刺激记录房颤诱发与否,房颤诱发时间,左房侧壁(A点)、左房后壁(B点)、左心耳(C点)碎裂电位持续时间。结果 C组房颤诱发率于注射生理盐水前后予BURST刺激无明显变化。A、B组乙酰胆碱注射后房颤诱发率显著增加,但A、B两组房颤诱发率无显著变化。C组房颤持续时间较A组[C vs A:(7.00±2.10)svs(50.42±6.36)s,P=0.013;C vs B:(7.00±2.10)s vs(143.24±11.28)s,P<0.001]短。B组房颤持续时间长于A组[(143.24±11.28)s vs(50.42±6.36)s,P<0.001]。C组左房侧壁,后壁位点碎裂电位持续时间均较A、B组相应位点短。[C,A,B组:A点(2.2±0.5)s vs(37.4±6.3)s vs(132.5±12.7)s,P<0.0001];[B点(2.2±0.5)s vs(37.2±6.3)svs(132.5±12.7)s,P<0.001];C组左心耳(C点未能记录到碎裂电位)。A组碎裂电位持续时间较B组短[A点:(37.4±6.3)s vs(132.5±12.7)s,P<0.001;B点:(37.2±6.3)s vs(132.5±12.7)s,P<0.0001;C点:(35.1±6.7)s vs(130.7±13.3)s,P<0.0001]。A,B组自身对照,左心耳位点较左房侧壁、后壁碎裂电位持续时间短[A组:(37.4±6.2)svs(37.2±6.3)s vs(35.1±6.7)s,P<0.0001;B组:(132.4±12.7)s vs(132.5±12.7)s vs(130.7±13.3)s,P<0.0001]。C组左房侧壁,后壁碎裂电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0.5)s vs(2.25±0.5)s,P=0.183]。结论迷走神经张力越高,越容易产生碎裂电位,则房颤持续时间愈长。
葛正庆雷森周传堃李珂安闽生李沂杜荣生
关键词:迷走神经张力心房纤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