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病理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寻常
  • 1篇寻常痤疮
  • 1篇天疱疮
  • 1篇皮炎
  • 1篇皮质
  • 1篇皮质类固醇
  • 1篇中西医
  • 1篇中西医结合
  • 1篇中西医结合治...
  • 1篇组织病理
  • 1篇组织病理变化
  • 1篇组织病理学
  • 1篇痤疮
  • 1篇痤疮患者
  • 1篇西医结合治疗
  • 1篇细胞

机构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3篇陶玲娣
  • 1篇骆肖群
  • 1篇苏玮
  • 1篇刘承煌
  • 1篇祝禄川
  • 1篇廖康煌
  • 1篇郑志忠
  • 1篇傅海军
  • 1篇邱丙森
  • 1篇孔令城
  • 1篇罗燕
  • 1篇蔡定芳
  • 1篇翁孟武

传媒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上海医学

年份

  • 1篇2003
  • 1篇1994
  • 1篇199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寻常痤疮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观察被引量:1
1990年
痤疮的发生与皮脂有密切关系,但又不是惟一的因素,此外尚与皮脂毛囊漏斗部上皮角化形成异常,内分泌、微生物等其他因素有关。它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
刘承煌陶玲娣
关键词:寻常痤疮血液流变学病理
慢性光化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变化被引量:2
1994年
对51例慢性光化性皮炎(CAD)57个皮肤活检标本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组织病理变化呈多形性,为迟缓性变态反应,自早期或活动期的湿疹样皮炎至晚期皮肤T细胞淋巴瘤样谱系改变。上述不同组织病理变化与同一标本石蜡包埋块中异倍体或二倍体的发现无明显关系,但CAD与皮肤恶性淋巴瘤(CML)皮损石蜡包埋块中异倍体的发生率相似,表明CAD与CML有某些类同或相关联。
罗燕邱丙森廖康煌陶玲娣孔令城
关键词:皮炎组织病理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天疱疮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进行清热利湿中药方剂(Chinesetraditionaldrugs,CTD)联合糖皮质激素(corticosteroids,CS)和单用CS治疗天疱疮的临床对照研究,以及CTD治疗天疱疮作用机制的实验室研究。方法:选取年龄、皮损数量、病程、天疱疮抗体滴度及血清白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相当的急性发病期天疱疮患者40例,按区组随机法分为两组,一组以清热利湿方剂“天疱疮Ⅰ号”联合CS治疗,另一组单用CS治疗,比较两组在皮损愈合时间、皮损控制时的CS用量、抗体滴度、细胞因子水平等方面有无差别。同时建立天疱疮体外器官培养模型,将不同浓度的氢化可的松(HC)加入此模型中,观察抑制棘层细胞松解所需的HC用量;将按无毒限量稀释的“天疱疮Ⅰ号”与HC同时加入此模型中,观察“天疱疮Ⅰ号”有无抑制棘层细胞松解的作用。结果:“天疱疮Ⅰ号”联合CS治疗组与CS单独治疗组相比,皮损愈合时间缩短,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S用量显著减少(P<0.05);抗体滴度下降没有差异(P>0.05);IFN-γ下降幅度明显增加(P<0.05)。天疱疮器官培养模型中,抑制棘层细胞松解所需的HC用量为1×10-3mol/L;但加入1∶100的“天疱疮Ⅰ号”后,0.5×10-3mol/LHC即可基本抑制棘层细胞松解。结论:“天疱疮Ⅰ号”
骆肖群祝禄川陶玲娣苏玮傅海军郑志忠蔡定芳翁孟武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天疱疮疗效皮质类固醇细胞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