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风华

作品数:89 被引量:43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手术
  • 20篇细胞
  • 19篇动脉瘤
  • 19篇颅内
  • 18篇干细胞
  • 16篇肿瘤
  • 12篇肿瘤干细胞
  • 11篇血管
  • 11篇外科
  • 10篇动脉
  • 10篇脑肿瘤
  • 8篇显微手术
  • 7篇颅内动脉
  • 7篇免疫
  • 7篇胶质
  • 6篇烟雾病
  • 6篇疗效
  • 6篇CD133
  • 5篇神经干
  • 5篇神经干细胞

机构

  • 88篇中南大学
  • 5篇广东公安边防...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杭州市萧山区...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常德市第一人...
  • 1篇岳阳市第二人...

作者

  • 88篇陈风华
  • 43篇方加胜
  • 26篇王君宇
  • 20篇袁贤瑞
  • 20篇刘劲芳
  • 18篇伍军
  • 17篇姜维喜
  • 16篇张明宇
  • 16篇王延金
  • 14篇邓永文
  • 10篇刘运生
  • 10篇霍雷
  • 9篇刘景平
  • 9篇毕长龙
  • 9篇彭泽峰
  • 9篇蒋星军
  • 8篇黄军
  • 7篇曾飞跃
  • 7篇马建荣
  • 7篇侯永宏

传媒

  • 13篇国际神经病学...
  • 11篇中国现代医学...
  • 6篇医学临床研究
  • 5篇中国医学工程
  • 5篇中南大学学报...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4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中国耳鼻咽喉...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1篇2009
  • 7篇2008
  • 13篇2007
  • 17篇2006
  • 10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缺血性烟雾病围手术期管理
2016年
目的探讨儿童缺血性烟雾病手术期治疗管理,避免患儿在手术室期间及麻醉复苏期可能发生的缺血事件。方法对2011年6月‐2015年12月的45例缺血性烟雾病患儿由同一组手术医生、麻醉师及手术室人员成立的团队进行间接搭桥手术治疗,通过表麻镇痛、术中保温、娴熟配合手术等团队合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时发现并消除可能发生患儿缺血的各种因素。结果在手术室内共发生缺血事件7例(15.55%),有明确诱因者5例,诱发原因为入室后哭闹3例,静脉穿刺时疼痛刺激所致2例;另2例术后即刻CT发现对侧脑梗者原因不能确定;发生可能会诱发缺血的不良事件2例(4.44%),1例为手术间温度过低,另1例为加温毯使用不当。余患儿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结论缺血性烟雾病患儿在手术室期间有可能发生缺血事件,针对性的手术管理策略有助于患儿渡过手术关。
林莉梁银华肖映平唐慧群陈远斌陈风华黄军王君宇
关键词:烟雾病儿童缺血手术
应用3D-CTA界定前床突附近颈内动脉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和硬膜内动脉瘤
目的:探讨使用3D-CTA界定前床突附近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与硬膜内动脉瘤的方法。方法:回顾15例患有前床突附近颈内动脉动脉瘤病人的3D-CTA检查,与手术中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该组病人共有颅内动脉瘤26个,其中前床突...
程全王君宇姜冰黄军宋涛朱智明陈风华
关键词:3D-CTA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脑动脉瘤壁差异表达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脑动脉瘤作为一种高致残率和死亡率的疾病,一直是神经科研究的重点,其致病机制一直难以明确,而对术中的动脉瘤标本进行基因表达的测定并与正常血管进行差异比较研究成为探索其致病机制的新方法。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与血管壁重塑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胶原蛋白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基因、细胞黏附分子基因等)及与免疫/炎症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S100蛋白基因、Krüppel样因子基因等)的相关研究结果并进行综述。
曾鸣陈风华
关键词:脑动脉瘤基因表达血管壁重塑免疫炎症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合理方法。【方法】对42例获得随访的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患者(其中18例行钻孔引流术,24例行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钻孔引流患者中有1例的硬膜下积液在住院期间治愈,其余盎者硬膜下积液出院时未见减少,其中15例1~6个月随访积液好转或自愈,2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另24例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其中21例1~6个月随访积液好转或自愈,1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2例积液扩大有颅高压表现者行开颅剥除包膜并打通外侧裂池,术后6个月后随访痊愈。【结论】多数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可经保守治疗好转或治愈,少数有颅高压症状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开颅剥除包膜并打通颅底脑池的脑脊液循环较为合适,钻孔引流的治疗效果较为有限。
陈风华方加胜姜维喜袁贤瑞刘劲芳
一种判定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位于硬膜下或海绵窦内的新方法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判定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位于硬膜下或海绵窦内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病例的手术前后3D-CTA资料并与手术中动脉瘤探查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该组病人共有颅内动脉瘤44个,其中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共计32个:24个动脉瘤术中证实位于硬膜下,8个位于海绵窦内。将手术观察的结果与3 D-CTA图像对比发现,前床突下缘与鞍结节的虚拟连线在3 D-CTA图像上正好标示颈内动脉床突段硬膜环的近侧环水平,24个颈内动脉硬膜下动脉瘤在该连线上方,8个海绵窦内动脉瘤在该连线下方。结论 3D-CTA图像前床突下缘与鞍结节的虚拟连线可以标示近侧硬膜环水平,能清晰界定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与海绵窦的位置关系。
黄春波程全王君宇陈风华
关键词:3D-CTA
岩静脉在桥脑小脑角肿瘤显微手术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岩静脉在桥脑小脑角肿瘤显微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04年12月至2006年3月进行的桥脑小脑角肿瘤显微手术33例为观察对象,其中2例手术中岩静脉撕裂被电凝处理,31例保护良好。结果31例岩静脉保护好的手术后没有发生小脑出血性梗塞,2例电凝处理岩静脉的术后都发生小脑出血性梗塞并水肿,其中1例死亡,1例恢复良好。结论岩静脉在桥脑小脑角显微手术中应尽可能保护良好,若被处理则需在手术后做好再次后颅窝减压手术的准备。
奚健袁贤瑞李学军蒋星军陈风华李臻琰张明宇彭泽峰杨治权姜维喜罗端午
关键词:岩静脉桥脑小脑角神经外科手术
121例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探讨
1998年
目的:研究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病因诊断,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病例经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和腰穿等检查明确诊断及病因。74洲经手术治疗,21例经血管内治疗.9咧经伽玛刀(γ—刀)治疗,17例保守治疗。结果:121例自发性颅内出血中,动脉瘤46例,瞄血管畸形45例,动脉瘤合并血管畸形2例,颅内肿瘤卒中5例,烟雾病2例,21鲕J原因不明。结论:脑动脉瘤和血管畸形是自发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占74.4%),CT和MRI对出血的病因提供诊断线索,脑血管造影能明确病因诊断,根据病因不同、病变大小和部位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大型脑动静脉畸形(AVM)主张联合治疗。
陈立华刘运生袁贤瑞何正文侯永宏霍雷陈风华杨金福
关键词:自发性颅内出血病因磁共振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重型颅脑损伤137例患者中合并寰枢椎半脱位者17例。每例患者均行颅脑和寰枢椎CT扫描,必要时加做寰枢椎CT三维重建或MRI检查。在积极治疗颅脑损伤同时,均予以颈围固定制动、颌枕吊带或颅环弓牵引治疗。结果17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寰枢椎半脱位患者经治疗后12例神志转清,5例植物生存。2例有脊髓损伤者完全恢复。无1例因寰枢椎半脱位而导致呼吸骤停或猝死,CT复查寰枢椎结构恢复正常。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颅脑伤诊治的同时,应常规行寰枢椎CT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
伍军王君宇邓永文陈风华霍雷刘劲芳侯永宏方加胜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寰枢椎半脱位
自体颅骨修补术后骨吸收的预防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分析自体颅骨修补术后骨吸收的原因,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分析1997年1月至2002年7月本院采用自体颅骨修补术后产生骨吸收的原因,并对比改进手术方法后进行自体颅骨修补后的结果。【结果】1997年1月至2002年7月间使用自体颅骨修补的患者13例,术后1年内产生骨瓣浮动或下陷的共8例,其中2例感染,均行二次修补术。而2002年7月至2004年1月改进手术方法进行自体颅骨修补7例患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均未出现自体骨瓣骨吸收。【结论】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可以避免自体颅骨修补术后骨吸收的发生。
陈风华方加胜刘运生姜维喜刘景平袁贤瑞
远外侧经髁入路解剖标志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对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解剖标志进行观测,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模拟临床手术过程,在显微镜下对15例成年国人灌注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测。结果椎动脉从寰椎横突孔穿出后进入枕下三角内,走行在寰椎侧块的椎动脉沟内,被寰椎后弓的骨膜紧密包绕,覆盖丰富的椎静脉丛;颈静脉结节和枕髁阻碍了脑桥延髓腹侧的术野。结论游离椎动脉会增加出血和创伤的风险,一般情况下不予采用。颈静脉结节和枕髁的磨除有利于增大操作空间和视野,是否磨髁及其磨髁的多少应根据病变的性质和位置来决定,磨除颈静脉结节时勿损伤后组脑神经,术中均需行脑神经监测。
柳浩然杨长虹高俊玮刘劲芳罗湘颖卢明伍军陈风华黄勤方加胜
关键词:椎动脉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