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钢
- 作品数:20 被引量:114H指数:7
- 供职机构:马里兰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宽额假磷虾和中华假磷虾生化遗传差异分析
- 本文以假磷虾为对象,利用等位酶技术分析种群间的遗传差异,以期获得它们间的生化遗传学特征,对进一步了解假磷虾属的起源和系统进化提供实验证据,为浮游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 郭东晖李少菁林元烧陈钢
- 关键词:等位酶生化遗传学浮游生物
- 文献传递
- 中华假磷虾碳氮收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实验室培养条件下,以新近孵化的卤虫(Artemia salina)为食物,观测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雌性成体、仔虾和后期带叉幼体的碳氮收支.实验表明摄食率随食物浓度的升高呈线性提高,成体未出现饱和现象,反映其较高的摄食潜力.呼吸率(碳消耗率)与碳的摄食率及同化率分别呈线性正相关,比动力作用分别为9%~16%(摄入碳)和10%~17%(同化碳)以后期幼体更小.总氮排泄率与氮的摄食率及同化率也分别呈显著正相关,但仔虾例外.排粪率随摄食率升高而提高,从而同化效率与摄食率无关,介于0.84~0.95.食物氮源是中华假磷虾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当摄食率低于10μg(mg·d)(千重)时,假磷虾呈负生长.同化的氮以排泄消耗为主,体质生长次之,而蜕皮损失最少.同化的碳也以呼吸消耗和体质生长居多,但随摄食率有变化,蜕皮损失最少.在成熟雌体,估算的生殖生长(碳、氮)比蜕皮损失略高.净生长效率随摄食率(及同化率)升高而升高.达一定值后,仔虾和后期带叉幼体净生长效率略有下降.
- 郭东晖李少菁陈峰王桂忠陈钢
- 厦门港球型侧腕水母染色体组型被引量:6
- 2001年
- 报道厦门港球型侧腕水母的染色体制备方法及核型分析结果 .球形侧腕水母染色体数目 2 n=30 ,可配成 15对同源染色体 :8对为中部着丝点 ( m) ,4对为亚中部着丝点 ( sm) ,1对为亚端部着丝点 ( st) ,2对为端部着丝点 ( t) ,其核型公式为 2 n=30 =16m+8sm +2 st+4t,NF=54,第
- 曹文清林元烧许云飚陈钢许振祖
- 关键词:染色体组型
- 台湾海峡南部营养通道模型研究
- 台湾海峡南部的闵南台湾浅滩海区由于上升流的存在,形成了高生产力、高渔业产量的上升流渔场,集聚了丰富的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头足类和虾类资源.因此台湾海峡南部也是海洋科学研究的特别关注的海区,历史上进行了多次的海洋学调查和...
- 陈钢李少菁
- 关键词:台湾海峡南部中上层鱼类头足类
- 文献传递
- 厦门港中华哲水蚤碳氮收支的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本文在分析厦门港中华哲水蚤元素组成基础上,研究其各项生理速率并估算碳氮收支.结果表明:摄食率与饵料含量呈线性相关,未发现饱和摄食.同化效率介于92%~96%之间,与饵料含量及摄食率无关.呼吸率与摄食率及同化率均呈线性相关,其SDA系数介于摄入碳量的9.3%(m/m)或同化碳量的9.9%(m/m).总氮排泄率随摄食率与同化率的提高而呈线性增加.随着摄食率的提高,分配给卵生产的能量也增多,二者呈线性相关.饵料中N含量是厦门港中华哲水蚤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当其对N的摄食率低于10.5×10^(-3)(m/m)/d时,动物“负”生长.
- 李少菁郭东晖陈峰林元烧陈钢
- 关键词:中华哲水蚤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系统浮游动物
- 厦门港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的摄食研究被引量:12
- 2003年
- 采用肠含物分析和摄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厦门港常见浮游动物———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glo bosa)的食物组成、摄食行为、摄食强度进行研究.并根据台湾海峡、厦门港球型侧腕水母的生物量,估算其种群摄食强度.
- 陈丽华陈钢李少菁郭东晖
- 关键词:浮游动物食物组成摄食行为摄食强度海洋生态系统
- 厦门港中华哲水蚤染色体研究
-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是我国近海浮游桡足类优势种之一,是许多经济鱼类,特别是幼鱼的重要饵料.它们不仅通过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和转化过程控制着水域初级生产的变化,而且,其自身的季节演替和数量变动对整个海洋...
- 曹文清林元烧姚津津李少菁陈钢
- 关键词:中华哲水蚤染色体研究
- 文献传递
- 厦门港中华假磷虾春季种群的初步分析
- 本文报道了2000年春季厦门港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Wang&Chen,1963)群体初步分析的结果,表明:1 中华假磷虾种群体长呈正态分布,介于6.86~8.35mm的个体占种群数量的5...
- 郭东晖陈钢李少菁陈丽华
- 海洋浮游动物学研究被引量:41
- 2001年
- 中国的海洋浮游生物学由我校已故科学家郑重、金德祥教授创建于本世纪 4 0年代 .近 10年来 ,该领域继续取得一批研究成果 ,促进了我国海洋浮游生物学的发展 .在浮游动物生物学方面 ,揭示了台湾海域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 ,发现水母类 39个新种 ,桡足类 2个新种 ,并对浮游动物生态类群、群落结构、微小型浮游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基础生态学取得了系列成果 .同时 ,开展了实验生理生态学及个体生物学研究 .其中 ,浮游动物生化组成与生理生态功能、浮游桡足类卵型与滞育、浮游动物能学、主要浮游动物染色体、生活周期与世代 ,摄食生态 ,经济贝类幼体附着与变态等研究 .
- 李少菁许振祖黄加祺曹文清陈钢柯才焕陈丽华
-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态学海洋生态系统生态类群群落结构
-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中华哲水蚤的分布和繁殖被引量:14
- 2002年
-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Brodsky)是我国近海的优势桡足类。它的数量大,分布广。特别在冬、春季,在我国近海浮游动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它的个体也较大,是滤食性种类。因其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相当的作用,所以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 黄加祺李少菁陈钢
- 关键词:邻近海域桡足类昼夜垂直移动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