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秀琳

作品数:18 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伊犁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教育部“春晖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星天牛
  • 7篇天牛
  • 5篇小叶杨
  • 5篇棉铃
  • 5篇棉铃虫
  • 5篇黄斑星天牛
  • 5篇挥发物
  • 4篇诱集
  • 4篇害虫
  • 3篇嗅觉
  • 3篇叶蜂
  • 3篇气味结合蛋白
  • 3篇成虫
  • 2篇新害虫
  • 2篇叶甲
  • 2篇萤叶甲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双斑长跗萤叶...
  • 2篇棉铃虫成虫
  • 2篇克隆

机构

  • 14篇伊犁师范学院
  • 6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18篇陈秀琳
  • 12篇李广伟
  • 6篇尚天翠
  • 4篇腊萍
  • 4篇张建华
  • 1篇屈荷丽
  • 1篇张爱平
  • 1篇陈静
  • 1篇张建萍
  • 1篇姚付龙

传媒

  • 3篇河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植保导刊
  • 2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2006年全...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斑星天牛产卵刻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被引量:5
2012年
黄斑星天牛是新疆伊犁部分地区杨树、柳树、榆树等树种的主要蛀干性害虫.通过判断空间分布型聚集度的5项指标,并利用Iwao M*-m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法则对黄斑星天牛产卵刻槽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斑星天牛的产卵刻槽在柳树上呈聚集分布,Iwao M*-m回归方程M*=5.24+1.03m(r=0.998 2),利用回归方程中的两个参数值α、β,计算在不同允许误差下(0.1,0.2,0.3)的抽样数公式N0.1=239 7.16/m+11.52,N0.2=599.29/m+2.88,N0.3=266.35/m+1.28,计算了黄斑星天牛产卵刻槽在不同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并制作了序贯抽样分析表,对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人力、物力确定调查样本数、制定防治指标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李广伟陈秀琳尚天翠腊萍
关键词:黄斑星天牛抽样技术序贯抽样
宽颊纹潜叶蜂触角的分布和超微形态
2015年
利用扫描电镜对宽颊纹潜叶蜂Kaliofenusa genata雌蜂触角的形态特征、感觉器的类型及分布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宽颊纹潜叶蜂雌蜂触角呈丝状,由基节、柄节、梗节、鞭节组成.其中,鞭节由7鞭小节组成.触角上着生有6种感觉器,分别是毛形感觉器(Ⅰ型、Ⅱ型、Ⅲ型和IV型)、锥形感觉器(Ⅰ型和Ⅱ型)、刺形感觉器、锥形乳突状感觉器、芽形感觉器和B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觉器I广泛分布在除基节以外的其他各节上;毛形感觉器II和III主要分布在柄节和梗节上;毛形感觉器IV主要分布在鞭小节的端部.刺形感觉器、芽形感觉器以及锥形感觉器I主要分布在鞭节的末端鞭小节上.腔锥形乳突状感觉器和锥形感器II主要分布在除第1鞭小节以外的其他鞭小节上.Bhm氏鬃毛仅分布在基节中部.结合相关研究报道,对宽颊纹潜叶蜂雌蜂触角各种感觉器可能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李广伟陈秀琳尚田翠
关键词:触角扫描电镜感觉器
小叶杨枝把在田间对棉铃虫的诱集作用
2010年
研究了小叶杨枝把、黑光灯和性诱剂在田间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的诱集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小叶杨枝把在田间对棉铃虫成虫有较强的诱集作用,但诱集效率没有黑光灯高,小叶杨枝把所诱雌雄蛾量基本相同.杨枝把之间的摆放距离对诱蛾有影响,在5~40m范围内,随着距离的增大,单把杨枝把平均诱蛾量增加,但总体呈减小趋势.另外,还观察了棉铃虫成虫在夜间的活动规律,在新疆石河子垦区24:00~4:00时段内是棉铃虫成虫活动最频繁的时间。
陈秀琳
关键词:棉铃虫诱集
五角枫挥发物的提取鉴定及黄斑星天牛对主要组分的触角电位反应被引量:7
2017年
在确定新疆伊犁地区黄斑星天牛成虫嗜食寄主的基础上,利用GC-MS技术鉴定五角枫嫩枝和叶片的挥发物组分,并利用触角电位反应测定成虫对主要挥发物的电生理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寄主植物混栽区,黄斑星天牛成虫更偏好取食五角枫的嫩枝补充营养,更喜好在旱柳和复叶槭枝干上刻槽产卵.从五角枫挥发物中共鉴定到34种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和酯类物质是主要组分,相对含量分别占挥发物组成的70.49%和23.94%.(Z)-β-罗勒烯、桧烯、β-石竹烯、α-水芹烯和乙酸-顺-3-己烯酯在挥发物组成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分别达21.07%、19.59%、7.35%、13.58%和12.99%.在10 mg·mL^(-1)质量浓度下,雌虫对β-石竹烯的EAG反应显著高于其他供试气味物质,雄虫对乙酸乙酯和α-蒎烯的EAG反应最为强烈,雄虫对α-蒎烯和乙酸乙酯的EAG反应显著高于雌虫;雌虫对β-石竹烯和2-甲基丁酸-顺-3-己烯酯的EAG反应显著高于雄虫.本试验在黄斑星天牛成虫感受信息化学物质的角度分析了成虫偏好五角枫的原因,对利用化学生态手段调控该虫的危害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李广伟芦屹陈秀琳尚天翠
关键词:黄斑星天牛寄主选择植物挥发物触角电位反应嗅觉通讯
黄斑星天牛种群消长动态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文章用生物学、生态学的基本方法研究了黄斑星天牛在林间的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在新疆伊犁地区,黄斑星天牛在5月中下旬开始羽化,6月20日羽化达到高峰期,8月底成虫羽化趋于结束,雌成虫6月初开始产卵,7月上旬产卵达到高峰,6月下旬卵开始孵化,幼虫其长达300余天,蛹期约15天,其生活隐蔽,成活率高。最后指出适宜的气候环境、特殊的栽植格局以及天敌数量、种类不足是导致黄斑星天牛发生、繁殖、扩散的重要因素。
陈秀琳李广伟腊萍
关键词:黄斑星天牛蛀干害虫
新疆伊犁地区榆树宽颊纹潜叶蜂发生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田间调查的方法探讨了宽颊纹潜叶蜂(Kaliofenusa genata Wei)的发生规律及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宽颊纹潜叶蜂能危害大叶榆、圆冠榆、白榆等多种榆树,并可在相应寄主上完成发育。成虫寿命较短,田间调查约10 d,成虫4月初开始羽化,至4月20日左右结束。成虫羽化后5~7 d 开始产卵,卵5~8 d 孵化,幼虫是危害榆树的唯一虫态,危害持续近1月,至5月20日前后幼虫全部落入土壤化蛹,蛹具滞育习性。
李广伟陈秀琳
小叶杨气味物质诱集棉铃虫成虫的机理研究
棉铃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我国为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生危害日趋严重,但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杨树枝把是一种诱杀棉铃虫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的小叶杨萎蔫叶片及其挥发物质对棉铃虫的引诱作用,通过...
陈秀琳
关键词:棉田虫害棉铃虫防治
文献传递
小叶杨枝把田间诱集棉铃虫效果研究
本文对新疆北部几种杨树和杂草诱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的效果进行了田间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小叶杨枝把在田间对棉铃虫有很好的诱集效果,讨论了小叶杨枝把在田间引诱棉铃虫的作用.
张爱平张建华陈秀琳
关键词:棉铃虫小叶杨诱集效果
文献传递
小叶杨叶片及萃取物对棉铃虫成虫的引诱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发现,小叶杨萎蔫叶片对棉铃虫成虫有较好的诱集作用,证明小叶杨叶片气味对棉铃虫成虫有诱集效果。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叶杨叶片挥发物,进行了田间实验与室内测验,结果表明:小叶杨叶片萃取物能对棉铃虫的成虫产生诱集作用。
陈秀琳张建华
关键词:棉铃虫小叶杨萃取物诱集
光肩星天牛气味结合蛋白AglaOBP12的基因克隆、表达及配体结合特征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克隆和鉴定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基因,明确其表达特点及与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结合特性,有助于阐明光肩星天牛嗅觉识别的分子机制。【方法】根据光肩星天牛雌成虫触角转录组数据,利用RT-PCR克隆OBP12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测定OBP12在光肩星天牛成虫触角、头(移除触角)、胸、腹、足、翅中的转录水平。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和Ni离子亲和层析技术表达和纯化OBP12重组蛋白,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定重组蛋白与39种气味配体的结合能力。【结果】获得光肩星天牛气味结合蛋白基因AglaOBP12(GenBank登录号:KX890109)的完整编码序列,其开放阅读框长414 bp,编码137个氨基酸,N末端具有18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蛋白序列具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Agla OPB12属于Classical OBPs亚家族基因。qRT-PCR测定结果表明,AglaOBP12主要在成虫触角中表达,在其他组织微量表达。在待测的39种寄主植物挥发物中,重组蛋白AglaOBP12仅与19种化合物具有结合活性,表明AglaOBP12对寄主植物挥发物具有明显的选择结合特性。重组蛋白AglaOBP12与十二烷醇、十四烷醇、法尼醇、十二醛、乙酸-顺-3-己烯酯和β-石竹烯的结合能力较强,结合常数分别为1.96,0.96,1.03,0.82,0.77和0.74μmol/L。【结论】明确了AglaOBP12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组成,重组AglaOBP12蛋白与主链有12个碳原子的醇类、醛类和萜烯类挥发物有特异性的结合活性。根据AglaOBP12基因的表达特点和重组蛋白的结合特性,推测AglaOBP12在光肩星天牛成虫定位补充营养寄主植物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广伟陈秀琳尚天翠
关键词:光肩星天牛气味结合蛋白嗅觉基因表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