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疾忤

作品数:103 被引量:791H指数:1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37篇关节
  • 29篇韧带
  • 22篇骨骼肌
  • 20篇关节镜
  • 19篇交叉韧带
  • 19篇骨骼
  • 15篇前交叉韧带
  • 13篇钝挫伤
  • 13篇肌损伤
  • 13篇肌腱
  • 13篇骨骼肌损伤
  • 13篇挫伤
  • 11篇膝关节
  • 10篇肩袖
  • 9篇胰岛
  • 8篇自体
  • 8篇成肌细胞
  • 6篇蛋白
  • 6篇胰岛素
  • 6篇韧带重建

机构

  • 96篇复旦大学
  • 4篇合肥市第一人...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南华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医学部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昆山市中医医...
  • 1篇太仓市第一人...
  • 1篇浙江萧山医院

作者

  • 101篇陈疾忤
  • 81篇陈世益
  • 42篇李云霞
  • 33篇华英汇
  • 31篇李宏云
  • 17篇张鹏
  • 13篇吴子英
  • 11篇蒋佳
  • 11篇尚西亮
  • 10篇李宏
  • 9篇翟伟韬
  • 9篇孙亚英
  • 8篇智云龙
  • 8篇刘少华
  • 6篇董宇
  • 6篇卫宏图
  • 4篇陈始秋
  • 4篇龚立
  • 4篇吴伟
  • 4篇田克超

传媒

  • 32篇中国运动医学...
  • 5篇国外医学(骨...
  • 3篇复旦学报(医...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骨伤
  • 2篇体育科研
  • 2篇家庭用药
  • 2篇中国医学前沿...
  • 2篇2009年中...
  • 2篇第十三届亚洲...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安徽医学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8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1
  • 2篇2000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关节镜与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临床疗效的比较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与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在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对56肩(55例患者)肩袖撕裂患者进行两种修补方法的疗效比较,至少随访19个月,平均随访27个月。分为A组30肩(29例患者),B组26肩(26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B组患者采用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患者随访资料包括,住院时间、并发症、关节活动度、肌力、MRI评价术后肩袖愈合情况等,并进行UCLA、VAS及ASES评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ASES、UCLA、VAS评分测试结果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组间术后评分改善情况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发现A组再撕裂4例(13.3%),B组再撕裂3例(11.5%),两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撕裂患者与肩袖完整患者相比,术后ASES、UCLA、VAS评分的改善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在2~3年的随访期内并无统计学差异,再撕裂的发生率为10%~15%,肩袖再撕裂与肩袖完整患者在功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李宏云陈世益陈始秋李云霞陈疾忤华英汇
关键词:关节镜肩袖再手术
肩关节撞击症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3年
肩部撞击症是临床常见的肩部疾患。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撞击症伴有肩关节不稳定。深入理解两者在发病机制上的密切关系,有助于临床的正确诊治。
陈疾忤陈世益
关键词:肩关节关节不稳定撞击症
髌股关节疾病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03年
髌股关节疾病,以膝前痛为主要症状,是临床常见的膝关节疾患,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了解髌股关节的功能解剖与力学特点,理解其病理机制,有助于规范临床诊治。
陈疾忤陈世益
关键词:髌骨膝关节软骨疾病病理
肩袖间隙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7
2004年
目的 :研究肩袖间隙的组成部分和解剖学特点 ,及其在肩关节运动中的稳定机制。方法 :在 12具成人尸体 2 4例肩关节标本上 ,解剖观察肩袖间隙的位置、组成和形态学特点 ,以及在肩关节活动中的稳定作用。结果 :肩袖间隙是冈上肌腱与肩胛下肌腱之间的三角形区域 ,主要由喙肱韧带和盂肱上韧带组成 ;在肩内收位时有限制肩关节外旋和肱骨头下移的作用。结论 :①肩袖间隙结构的研究对于RI病变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②肩袖间隙损伤后的修补对于维持肩关节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陈疾忤陈世益张鹏
关键词:肩关节韧带
冻结肩患者关节囊组织中TGF-β和MMPs表达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冻结肩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12例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冻结肩患者为研究对象,术中取肩袖间隙部位关节囊组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TFG-β、MMP1、MMP2、MMP3、MMP9、MMP12 mRNA和蛋白表达。以同期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12例非冻结肩患者作为对照,其中肩关节不稳2例、肩袖损伤5例、肩峰下撞击症5例。结果冻结肩组和对照组关节囊组织TGF-β mRNA表达分别为3.36×104±2.18×103和1.85×104±3.31×103,蛋白表达分别为1.55±0.33和1.13±0.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冻结肩组关节囊组织MMP1、MMP2、MMP3、MMP9、MMP1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冻结肩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关节囊组织中TFG-β和MMPs的高表达有关。
李宏云陈世益翟伟韬陈疾忤
关键词:冻结肩转化生长因子-Β纤维化
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早期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41
2007年
目的:前瞻性对照研究LARS人工韧带与四股自体腘绳肌腱(ST/G)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5年6月,前瞻性选择了4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病例,根据LARS人工韧带使用指征、医生建议和患者意愿,分别选择自体腘绳肌腱或LARS人工韧带作为移植物。其中LARS韧带重建ACL病例23例,两端以挤压螺钉固定;四股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病例19例,股骨端Endobutton悬吊固定,胫骨端Intrafix挤压螺钉和Spiked-washer拴桩双重固定。均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5个月进行Lysholm、TegnerI、KDC评分。结果:采用LARS人工韧带的病例,在术后9个月的随访期内,三种膝关节功能评分值均显著高于自体腘绳肌腱ACL重建的病例(P<0.05)。结论: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较使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陈世益洪国威陈疾忤华英汇李云霞翟伟韬
关键词:LARS人工韧带前交叉韧带
上肢过顶投掷类运动中继发性喙突下撞击症的机制探讨——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上肢过顶运动中发生继发性喙突下撞击症的机制和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16具成人尸体32例肩关节标本上,在肩胛下肌离断前后,观察上肢过顶运动中肩袖间隙与喙突之间的动态关系;自制生物力学测定仪检测肩外展90°位外旋活动度的变化;以压敏片检测肩外展90°位最大程度外旋时肩袖间隙与喙突间接触面积和压力的改变。结果:(1)肩外展位外旋时,肱骨头有向前方移位的趋势,肩胛下肌离断后肱骨头前移更加明显;(2)肩外展90°位的最大外旋活动度,在肩胛下肌离断后明显增大;(3)肩外展90°位最大程度外旋时肩袖间隙与喙突接触面积和压力,在肩胛下肌离断后明显增大。结论:(1)肩胛下肌损伤后导致肩关节前方不稳定,肩外展外旋时肱骨头前移;(2)肩胛下肌损伤可能导致肩外展外旋时肱骨头与喙突的继发性撞击。
陈疾忤陈世益吴伟李宏云董宇
关键词:肩胛下肌喙突撞击症继发性
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两种固定方式的比较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比较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过程中,采用Endobutton和Rigidfix两种股骨端韧带固定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48例陈旧性ACL病例,其中A组24例,B组24例;分别应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重建ACL,其中A组股骨端固定采用Rigidfix交锁钉,B组采用Endobutton纽扣钢板,两组胫骨端固定均为Intrafix界面螺钉+Spiked Washer栓桩固定。平均随访27个月,采用MRI测量两组骨隧道扩大情况,并用Lysholm、TegnerI、KDC、KT1000对患膝进行术前、术后测试和评分。结果:MRI测量发现,B组股骨端和胫骨端骨隧道扩大均较A组明显(P<0.05)。两组病人术后Lysholm、Tegner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KT1000测试结果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术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中,与采用Rigidfix固定相比,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自体腘绳肌腱更容易引起术后骨隧道扩大,但在临床疗效上两种固定方式并无明显差别。
李宏云陈世益陈疾忤李云霞华英汇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
同种异体胫前肌腱和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了60例陈旧性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病例,分为A组30例,B组30例。分别应用同种异体胫前肌腱(A组)和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B组)重建ACL,A组平均随访29.4个月,B组平均随访31.6月。采用Lysholm、Tegner、IKDC、KT2000对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膝关节功能测试、评分,并用等速测试仪测量各组术后伸膝、屈膝、内旋和外旋肌力。结果:两组手术前后Lysholm、TegnerI、KDC、KT2000测试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组间术后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等速肌力测试结果显示术后B组内旋、屈膝肌力较术前下降(P<0.05),而A组术后肌力较术前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叶家宽李宏云陈世益陈疾忤华英汇曹晓林李青郑毅席光宝
关键词:关节镜同种异体移植物前交叉韧带
注射携人IGF-1基因的成肌细胞对小鼠损伤骨骼肌内源性mIGF-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hIGF-1)基因的成肌细胞移植损伤小鼠体内后,内源性mIGF-1mRNA及mIGF-1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雄性C3H小鼠(20~30g,7~11周)共76只随机分为3组:A组(转基因成肌细胞移植组)、B组(空白成肌细胞移植组)、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24只。另4只鼠作正常对照。A、B、C各组小鼠于右下肢腓肠肌内侧面中段实施钝性打击,打击伤后第3天分别于致伤部位注入1×10^6个转基因成肌细胞、等量的空白成肌细胞或100μl生理盐水;打击伤后第2、5、10、15、20、30天,于各组中随机抽取4只小鼠处死,取右侧腓肠肌中段进行检测,以real time 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IGF-1的表达。结果:(1)各组小鼠体内均有mIGF-1mRNA的表达、mIGF-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2)A组小鼠mIGF-1mRNA的表达和mIGF-1因子的分泌明显高于B、C组。结论:携hIGF-1基因的成肌细胞移植入钝挫伤的小鼠体内后,可促进mIGF-1 mRNA的表达和mIGF-1因子的分泌。
李宏云陈世益陈疾忤卫宏图张鹏李云霞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成肌细胞骨骼肌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