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重型
  • 4篇慢性
  • 4篇肝炎
  • 3篇乙型
  • 2篇性疾病
  • 2篇药物
  • 2篇乙型肝炎
  • 2篇预后
  • 2篇妊娠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重型肝炎
  • 2篇重型手足口病
  • 2篇注射液
  • 2篇细胞
  • 2篇慢性乙型
  • 2篇降钙素
  • 2篇降钙素原
  • 2篇降钙素原检测

机构

  • 16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市中心血...
  • 1篇瑞安市疾病预...

作者

  • 16篇陈威
  • 8篇孙庆丰
  • 8篇丁继光
  • 5篇杜庆玮
  • 4篇吴金国
  • 4篇洪亮
  • 3篇高悠婷
  • 3篇王晓峰
  • 2篇潘继豹
  • 2篇吴杨荷
  • 2篇蔡福景
  • 2篇林光锚
  • 2篇赵仁国
  • 2篇周青青
  • 2篇李刚
  • 1篇上官宗校
  • 1篇易林高
  • 1篇叶志勇
  • 1篇金国信
  • 1篇付荣泉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浙江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2006年浙...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防己甲素对脂多糖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对脂多糖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瘦素表达的影响,并观察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研究汉防己甲素抗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脂多糖刺激大鼠肝星状细胞后,加汉防己甲素分组培养。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瘦素和Ⅰ型胶原水平。结果脂多糖可刺激HSC增殖,汉防己甲素抑制脂多糖刺激的HSC增殖,并抑制瘦素和Ⅰ型胶原的表达。结论汉防己甲素可能通过抑制HSC增殖和抑制瘦素的分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王晓峰董培红陈威洪亮
关键词:防己科脂多糖类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上预后判断和有效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4年12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206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结果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肝性脑病(HE)、肝肾综合征(HRS)、消化道出血(GB)和继发细菌感染(SBI),HE组与无HE组好转率分别是6.9%和55.5%,HRS组与无HRS组好转率分别是0和58.9%,GB组与无GB组好转率分别是9.7%和40%,SBI组与无SBI组好转率分别是27.6%和54.1%,以上各组比较P值均≤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并发症的出现预后差,临床上预防、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并发症,能有效改善预后,应引起临床工作者更大重视和关注。
洪亮叶志勇孙庆丰丁继光付荣泉吴金国杜庆玮陈威王晓峰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症预后
重型手足口病20例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总结2008年5月1日至2008年6月2日某市暴发流行中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为各地手足口病诊治提供经验。方法某市2008年5月1日至2008年6月2日共报告手足口病1001例,其中重型20例,对此次暴发流行的诊治及重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和救治进行了总结。结果重型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患儿年龄多在3岁以下,平均年龄(23.6±19.2)月龄;最高体温≥39℃,平均(39.52±0.39)℃;发热至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时间1~4d,平均(2.35±0.99)d;神经系统并发症均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最常出现的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占60.0%(12/20),易惊占55.0%(11/20),肢体抖动占45.0%(9/20),嗜睡占35.0%(7/20);12例EV71感染患儿与6例其他肠道病毒(非EV71、非CoxA16)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原核酸咽拭子检出率为83.3%(15/18),脑脊液检出率为94.4%(17/18);按照分期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病死率为0。结论本次流行中重型手足口病病情相对较轻,神经系统并发症以无菌性脑膜炎为主,病程在4d以内体温超过39℃者应及时留观,分期治疗疗效显著。
丁继光孙庆丰郑戈温怀加虞上勇林峰潘嘉西孙芳红陈威杜庆玮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妊娠晚期慢性乙肝患者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SNMC)治疗妊娠晚期慢性乙肝患者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晚期慢性乙肝患者160例,分为SNMC组和思美泰注射液(SAM)对照组,每组80例。随访测量婴幼儿出生后6、12和24个月时的身高、体重、头围和胸围;同时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智力发展指数(MDI)和运动发展指数(PDI)对婴幼儿的智力和运动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婴幼儿在6、12和24个月时的身高、体重、头围和胸围均数比较以及MDI和PDI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妊娠晚期慢性乙肝患者,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高悠婷陈威孙庆丰吴杨荷周青青蔡福景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妊娠
9例危重型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正>目的探讨危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9例危重型手足口病病例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危重型手足口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病情进展快,大多在发病后1~5天内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本组病例病...
徐旭丁继光陈威金国信
文献传递
一种快速悬挂拆卸的呼吸机挂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悬挂拆卸的呼吸机挂架,包括悬挂机构和万向轮,所述悬挂机构的端部安置有调节机构,且调节机构的底部焊接有底座,所述万向轮安装于底座的底部,所述悬挂机构的顶部粘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顶部设置有底板,所述...
夏婷婷赵仁国陈威
文献传递
降钙素原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是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两者临床表现相互混淆,临床上常用的感染指标有血沉、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铜兰蛋白、触珠蛋白、α1-酸性糖蛋白、α1- 抗胰蛋白酶,本研究旨在探讨降钙素原等七项感染指标对感染性疾...
洪亮丁继光潘继豹吴金国李刚孙庆丰陈威杜庆玮
关键词:降钙素感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
文献传递
苦黄注射液联合思密达散剂治疗老年戊型肝炎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用于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退黄药物品种繁多,如思美泰、优思弗、美能、茵栀黄、苦黄等,苦黄与思密达联合应用是否进一步提高疗效值得研究。笔者2009-04-01~2011-03-31采用苦黄注射液联合思密达散剂口服治疗老年戊型黄疸型肝炎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陈威王晓峰孙庆丰吴金国丁继光杜庆玮傅荣泉
关键词:老年戊型肝炎苦黄注射液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肝炎药物品种
复方甘草酸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患者疗效及对新生儿联合免疫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估复方甘草酸注射液(SNMC)治疗晚期妊娠乙型肝炎患者及新生儿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HBVac)、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医院妊娠晚期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复方甘草酸注射液治疗组(试验组)和腺苷蛋氨酸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4周为1疗程,定期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两组孕妇新生儿出生时测量体重、身长,计算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后12h、1、6个月分别给予HBVac 20、10、10μg肌内注射,同时于出生后12h及1个月肌内注射HBIG 200IU;1周岁时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滴度以评估对新生儿联合免疫的影响。结果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及新生儿体重、身长、Apgar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LT的复常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2.0%和60.0%(P<0.05);AST的复常率,试验组亦优于对照组,分别为88.0%和68.0%(P<0.05);两组治疗前后TBil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1周岁婴儿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2.0%和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抗-HBs滴度为(553.9±72.35)mIU/ml和(537.6±53.54)mIU/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联合免疫效果相仿。结论复方甘草酸注射液能改善患慢性乙型肝炎的晚期妊娠患者的肝功能,且不影响新生儿联合免疫。
陈威高悠婷孙庆丰吴杨荷周青青蔡福景丁继光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新生儿联合免疫复方甘草酸腺苷蛋氨酸
肝病治疗药物不良反应103例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观察治疗肝病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安全用药。方法对我院两年来治疗肝病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4.8%)、胃肠系统(14.3%)、发热(11.9%)、局部静脉反应(10.3%)。结论医护人员掌握治疗肝病药物的适应证和给药方法,对减少不良反应具有积极意义。
陈爱玲徐象平王钧榕易林高陈威夏小芳高悠婷王玉双
关键词:肝病安全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