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姝兴

作品数:16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城市
  • 2篇农村
  • 2篇区域经济
  • 2篇面板数据
  • 2篇经济政策
  • 2篇空间溢出效应
  • 2篇共同富裕
  • 1篇地价
  • 1篇动力机制
  • 1篇信息化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银行
  • 1篇银行发展
  • 1篇影子银行
  • 1篇债务
  • 1篇债务危机
  • 1篇人口
  • 1篇社会再生产
  • 1篇实践指向
  • 1篇视域

机构

  • 16篇西南财经大学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6篇陈姝兴
  • 3篇丁任重
  • 2篇李标
  • 2篇吴康
  • 2篇唐玉峨
  • 1篇吴贾
  • 1篇朱博

传媒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理论月刊
  • 1篇当代经济研究
  • 1篇商业时代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经济地理
  • 1篇财经科学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商情
  • 1篇政治经济学评...
  • 1篇区域经济评论
  • 1篇马克思主义理...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与中国的能源强度被引量:30
2015年
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对能源强度正负双面效应的叠加,使其施加于能源强度的总体影响难以把握。本研究依托资本、劳动和能源三要素生产函数,借助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联系机制,推导三者与能源强度的数理关系。我们以此为基础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并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05-2013年的数据,使用FE、IV-FE、IV-GMM和MG四种估计方法,实证分析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与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城镇化短期内能够显著降低能源强度,但中国在城镇化发展道路中并没有持续发挥其在集约利用能源方面的优势,以至于城镇化对能源强度的长期影响表现为正。2在控制工业化的内生性后,IV-FE、IV-GMM模型表明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可有效改善能源强度。3信息化在改善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强度方面的短期和长期作用均较为显著。从而,中国需将城镇化短期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化为长期节能降耗优势;需构筑节能型现代产业体系,释放工业化结构节能红利;需深挖"信息节能"潜力,强化信息化节能效应。
李标吴贾陈姝兴
关键词: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能源强度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财富积累机制研究
2023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促进共同富裕,短板和弱项在农村,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高质量的财富积累。财富积累能够提升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拓宽农民家庭的收入来源渠道、调节再分配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科学分析农民财富积累的现状和实现方式有助于为揭示驱动农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财富积累的动力机制提供方向指引。为进一步夯实不同类型财富的积累机制以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以及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陈姝兴张明明
关键词:财富积累动力机制
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平台经济的垄断性探析被引量:3
2022年
平台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社会生活和经济运行方面都具有强大效力。数字平台具有四个主要特征,即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效应、双(多)边市场,以算力、算法、数据为核心要素的数字技术是构造平台的基础。这些模式和技术特征使平台具有天然的垄断倾向,以风险投资为代表的虚拟资本在推进平台垄断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数字平台的垄断虽然产生了一定益处,但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都有更加明显的负面作用。解决平台经济的垄断问题要从底层的资本逻辑出发,要在竞争、分配、资本、监管四个方面发力,从而弱化垄断力量,削减超额利润,促使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陈姝兴郑凌峰
关键词:平台经济反垄断资本逻辑超额利润
消费潜力与宏观经济增长:基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和经验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对畅通国内大循环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和宏观经济增长模型,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中系统剖析消费的功能,探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提振效应。结合马克思两部类经济增长模型和包含结构变量的潜在产出模型测算中国1979年以来的消费潜力,并预测未来至2035年的消费潜力,探究未来消费潜力支撑经济增长的内在数量关系。研究表明,中国消费潜力的趋势总体平稳,既不会出现强劲的反弹,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失速,中国消费提振面临的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叠加周期性问题;中国经济增长的痛点是消费潜力未得到充分释放,严重制约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据此,本文提出了提升消费潜力的相应路径。
陈姝兴丁任重
关键词:经济增长社会再生产
浅析铁道部“债务危机”的成因
2013年
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家投资比重过低、严格管制铁路运价、外部经济效益低。导致我国铁路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不高;以负债为主筹措铁路发展资金,推高了铁路的资产负债率,形成了铁路债务问题;应借鉴国外经验。调整我国政府投资方向,增加政府对铁路的资本金投入,实施铁路投资补助、转贷和贷款贴息等公共政策.解决铁路债务问题。
唐玉峨陈姝兴
关键词:铁路债务
中国区域经济政策协调的再思考——兼论“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手段被引量:23
2016年
在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阶段性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协调,对其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践中,区域经济政策的协调还有一些障碍因素,表现为区域经济政策理念上的碎片化、思路上的趋同化、执行中的孤立化和目标中的短期化。为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大区域治理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我国在亚太地区合作和交流中的带动作用,需要从协调化定位、差异化规划、具体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以及对政府职能的全新理解等方面来思考和探索。
丁任重陈姝兴
关键词:区域经济理论一带一路
共同富裕视域下的农业强国建设
2024年
新时代农业强国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物质和精神生活富裕的重要举措,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强国建设与共同富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指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目标下加快农业强国建设面临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加深、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低等现实难题,要积极采取优化农业劳动力结构、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合理高效利用农业资源等对策来解决上述难题。
陈姝兴张明明
关键词:共同富裕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重价值链耦合协调发展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2024年
省内价值链、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三重价值链)的融合发展,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也是中国企业经济软着陆的关键抓手。在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的背景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成为衡量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有必要探讨三重价值链耦合协调发展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该研究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上市公司数据测算了三重价值链耦合协调度,基于SBM方法测算包含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合得到770家上市公司2012年、2015年和2017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多维固定效应回归考察三重价值链耦合协调度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存在三重价值链耦合协调度提升→GVC嵌入度深化→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正向传播机制,但效果随着企业的要素密集度增加呈现递减趋势。②机制研究和异质性分析表明,前向耦合协调发展为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带来更有效和长期的动能,而后向耦合协调发展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短期显著的绿色生产率提升。基于此,该研究提出了布局本土产业、协调三链关系的相关政策建议:①地方政府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评估本地企业优势,保证在政策制定上更加微观具体,劳动密集型的省份或行业有效利用三重价值链的协调发展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奠定基础,为地方行业的协同发展打通阻碍。②在要素投入端,注重对地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源分配,同时区域间合作完成生产供应端的高度集成,增强前向耦合协调发展对于企业内涵式增长能力的促进效应,兼顾供应链流程的绿色环保标准。③加强省域间的政策协调性和交易通达性,提高各地区企业省域间的市场专业化分工,而非单独地嵌入GVC市场,利用集聚效应推动产业全面升级,打破国内市场循环的技术壁垒。
陈姝兴钟欣鹏郑凌峰
关键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门限效应
大区域协调: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趋向分析——兼论区域经济政策“碎片化”现象被引量:29
2015年
我国区域规划制定在新世纪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规划区域数量剧增,种类繁多,规划目标功能强化和更加的多样化,区域经济政策也更加注重地区特色优势。同时,区域规划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着区域规划政策碎片化、普惠化、非动力化等问题。未来的规划要联系国家总体规划,不仅要有区域的个性化,更要注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把握好战略性、大局性的基本取向;注重区域协调机制化,强化各规划间的有效衔接;未来规划还需要区域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依靠区域自身发展修炼,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发展的质量。
丁任重陈姝兴
城市收缩对土地价格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2024年
【目的】近年来中国的城市收缩现象日益突出,准确识别城市收缩现象及其对土地价格的影响机制,对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常住人口规模测度城市收缩,进行异质性分析和门槛检验,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11—2021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城市收缩对城市地价的影响。【结果】①在控制省份和年份固定效应后,回归结果显示,城市收缩与城市土地价格显著负相关。②将样本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收缩对土地价格的负向影响更加显著,而东部城市的收缩影响不显著,这说明不同区域城市收缩对土地价格影响存在异质性。③以人均碳排放量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双固定效应回归发现,随着人均碳排放量的提高,城市收缩对地价的影响存在结构断点,在越过门槛值后影响更为显著。④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一个城市的收缩会引起周边城市的土地价格上涨。【结论】城市收缩程度越高,其土地价格越低;且城市收缩现象存在着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因此,采取差异化城市收缩策略对引导各地区城市的经济发展、维持其土地价格平稳可控有着重大意义。
陈姝兴付文强吴康
关键词:土地价格人口碳排放门槛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