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大方

作品数:180 被引量:938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9篇多态
  • 39篇基因
  • 36篇多态性
  • 29篇糖尿
  • 29篇糖尿病
  • 27篇基因多态性
  • 22篇2型糖尿
  • 22篇2型糖尿病
  • 12篇血压
  • 12篇流行病学
  • 11篇动脉
  • 11篇健康
  • 11篇高血压
  • 10篇流行病
  • 9篇吸烟
  • 8篇代谢
  • 8篇血糖
  • 8篇尼古丁
  • 7篇早产
  • 7篇健康管理

机构

  • 166篇北京大学
  • 1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1篇北京市房山区...
  • 10篇北京医科大学
  • 9篇北京回龙观医...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北京大学第六...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北京体育大学
  • 4篇同济大学附属...
  • 4篇汕头大学医学...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 4篇贵州省疾病预...
  • 3篇哈佛大学
  • 3篇杭州市第七人...

作者

  • 176篇陈大方
  • 56篇胡永华
  • 25篇唐迅
  • 24篇武轶群
  • 24篇吴涛
  • 19篇徐希平
  • 18篇秦雪英
  • 15篇李劲
  • 14篇刘志科
  • 11篇郑启文
  • 10篇张留伟
  • 9篇黄少平
  • 8篇谢汝萍
  • 8篇王黎华
  • 8篇詹思延
  • 8篇张燕
  • 7篇孙可欣
  • 7篇曹洋
  • 6篇隽娟
  • 6篇傅瑜

传媒

  • 35篇中国慢性病预...
  • 19篇北京大学学报...
  • 1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0篇中华疾病控制...
  • 7篇中国公共卫生
  • 6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中国癌症防治...
  • 4篇北京医学
  • 4篇中国心理卫生...
  • 3篇中国药物依赖...
  • 3篇疾病控制杂志
  • 2篇中华精神科杂...
  • 2篇卫生研究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遗传
  • 2篇Journa...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

  • 5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20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7篇2014
  • 15篇2013
  • 10篇2012
  • 8篇2011
  • 13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9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8篇2004
1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氧化物水解酶1基因(EPHX1)多态性与新生儿出生体重间关系分析被引量:6
2001年
为研究母亲环氧化物水解酶1基因(EPHX1)多态性与新生儿出生体重间关系。收集了某纺织厂342名女工的资料,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分析母亲EPHX1基因型,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母亲EPHX1多态性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关系。结果发现调整主要混杂因素后EPHX1的His139Arg/Arg139Arg基因型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显著性相关(β±SE=-149g ± 56,P=— 0.0083)。经被动吸烟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仅在有被动吸烟史人群中EPHX1的His139Arg/Arg139Arg基因型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显著性相关,(β±SE=- 234g ± 88,P= 0.0088);而根据工作紧张程度分层分析后发现,仅在有工作紧张史人群中发现EPHX1的His139Arg/Arg139Arg基因型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显著性相关(β±SE=- 157g ±t 59, P= 0.0079)。我们的结果显示母亲 EPHX1多态性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显著性相关,并存在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
吴涤张秀清杨帆洪秀梅琚菲陈大方
关键词:多态性出生体重吸烟新生儿
葡萄糖转运蛋白4基因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葡萄糖转运蛋白 4 (GLUT4 )基因Val3 83Ile突变与 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寡核苷酸连接测定方法对北京地区 2 0 4例患者 配偶进行GLUT4基因Val3 83Ile多态性基因型检测。结果 病例组中发现 2例为GLUT4基因Val3 83Ile突变的杂合携带者 ,对照组中未发现GLUT4基因Val3 83Ile突变。结论 GLUT4基因Val3 83Ile突变在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不常见 ,可能为 2型糖尿病某种亚型的致病因素。
王国英李琼芳洪天配陈大方徐希平
关键词:2型糖尿病基因突变
肿瘤坏死因子α/G30 8A多态性与早产的关联性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G30 8A多态性对早产的影响 ,于 1997年 7月至 2 0 0 1年 6月 ,在安徽省安庆市医院进行了一项早产遗传影响因素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及核心家系的研究设计 ,于 1997年 7月至 2 0 0 1年 6月 ,在安徽省安庆市医院收集了 133个核心家系的资料。其中 5 4个家系为早产家系 ,79个家系为正常分娩孕周家系。全血采用 puregene Kit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 ,PCR方法鉴定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型。结果 :首先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婴儿肿瘤坏死因子α/G30 8A多态对早产的影响 ,以G30 8G同源野生基因型作为参照组 ,研究发现 ,A30 8A同源突变基因型能够显著增加早产的危险性 [OR =0 .0 39,95 %CI:1.14~12 8.75 ]。考虑到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于人群遗传背景的异质性 ,从而可能导致疾病与基因之间统计结果的假相关 ,本研究进一步采用了以核心家系为基础的家系关联分析 ,发现 30 8A突变等位基因隐性遗传模型结果和叠加模型结果均显示对早产产生不良影响 ,其P值分别为 0 .0 4和 0 .0 18,与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研究结果一致。结论 :婴儿肿瘤坏死因子α/G30 8A基因中的 30 8A突变等位基因与早产相关 ,可能为早产的遗传易感位点之一。
陈大方胡永华吴白燕陈枥方治安杨帆王黎华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多态性早产
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探讨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the 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5.0中文版,对来自全国13个中心的1478例最初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进行重新诊断,其中190例被诊断为双相障碍Ⅱ型,将这190例误诊患者按照有无自杀风险进行分组,从性别、年龄等社会人口学资料及起病年龄、是否伴有自杀观念等临床特征方面探讨被误诊患者自杀风险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有自杀风险组共74例患者,无自杀风险组共116例。有自杀风险组与无自杀风险组相比,年龄更小[(34.45±11.18)vs.(37.23±13.22)],起病年龄更早[(26.20±9.16)vs.(30.37±11.59)],更常伴有自杀观念(82.4%vs.5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69,95%CI:0.945-0.993)、伴有自杀观念(OR=4.129,95%CI:2.030-8.397)与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发生自杀风险相关联(均P〈0.05)。结论年龄小、伴有自杀观念可能是误诊为抑郁症的双相障碍Ⅱ型患者自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君陈林吉振鹏张索远辛立敏刘艳红陈大方杨甫德王刚方贻儒陆铮杨海晨胡建陈致宇黄颐孙静王小平李惠春张晋碚司天梅
关键词:双相障碍抑郁症自杀风险误诊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MSP1基因对有机溶剂的易感性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观察在有机溶剂暴露情况下母亲和新生儿细胞色素 P45 0氧化酶 MSP1基因易感性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 ,使用统一调查表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在北京燕山某医院对 1997~ 1998年入院分娩的 792个母婴对进行调查。结果 采用自由效应模型 ,将母亲文化程度、年龄、被动吸烟、倒班、生育史、孕前身高、体重、新生儿性别、孕周混杂因素放入回归模型进行调整 ,发现 AG(母亲 ) - AG(新生儿 )基因型其新生儿出生体重(- 6 4.6± 2 9)显著低于其它各组基因型。进一步分析发现 AG(母亲 ) - AG(新生儿 )基因型在有机溶剂暴露情况下 ,可以使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降低 (- 10 7.9± 34 .2 )。可见 AG(母亲 ) - AG(新生儿 )基因型可能是有机溶剂暴露的易感基因。结论 在这组人群中新生儿出生体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同时 ,母亲、婴儿
陈大方王晓斌吴迪王黎华徐希平
关键词:有机溶剂细胞色素P450新生儿环境毒理学
北京周口店地区环境硒含量及居民血清硒水平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调查北京周口店地区环境硒含量及居民血清硒水平,并探讨血清硒水平与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北京周口店地区选取401名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体检和常规血生化测定。从该地区采集土壤、饮用水和粮食样本,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样本中的硒含量进行测定。应用 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土壤、饮用水、大米和面粉的硒含量分别为:(0.210±0.013)μg/g,(0.017±0.002)μg/L,(0.034±0.002)μg/g 和(0.034±0.012)μg/g。人群血清硒含量为(75.01±28.35)μg/L。血清硒水平与体质指数、总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β=0.137,P=0.011;β=0.785,P=0.000);与收缩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β=-0.172,P=0.023;β=-0.170,P=0.007;β=-0.121,P=0.027;β=-0.568,P=0.027)。结论北京周口店地区环境呈低硒状态,当地居民普遍存在缺硒问题,血清硒水平与体质指数、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有关。
李娜高志东罗德刚唐迅陈大方胡永华
关键词:血清
精准营养的实践与挑战被引量:6
2021年
精准营养是指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综合个体遗传背景、生活方式特征、生理状态、代谢指征和肠道微生物特征等多个因素,进行安全而高效的个性化营养干预,维持个体健康,预防及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精准"这一概念起源于2011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出版的《走向精准医学》一书中提到的精准医学^([1])。随着2015年美国启动精准医疗计划,"精准"也在不断发展,在营养干预领域则出现了精准营养这一新的营养干预方式。
郭英男郭倩颖柳鹏柳鹏陈大方王琳琳
关键词:营养干预
C反应蛋白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
2011年
研究表明,炎性机制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其中,炎性反应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的血清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发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近年来,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tymorphisms,SNP)遗传标记的出现,
杨旭赵晓丽高永俊陈大方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脑缺血卒中
2型糖尿病有关候选基因的文献计量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易感基因研究的文献分布质量,科学评价当前国内外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研究。方法文献检索年限为1981年1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纳入对T2DM易感基因进行研究的文献,研究类型可以是家系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无对照研究等,排除综述、评述、书评、分析、专家意见、病例报告等类型的文献以及重复发表的研究、动物实验性研究的文献。符合入选标准的T2DM有关候选基因研究的文献共计1721篇,采用NoteExpress2.4软件管理文献,Epidata3.1进行数据双录入并建立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学思想结合SPSS16.0软件对T2DM有关候选基因的研究进行数量、质量和研究结局分析。结果 T2DM候选基因研究最早的论文发表在1981年,2005—2008年是增长最快的时期。该方面发文量最多的英文期刊是"Diabetes"和"Diabetologia",美国发表的SCI论文数量最多,平均影响因子(IF)也最高,为7.798。但以丹麦和芬兰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百万人发表该方面论文量分别为9.27和3.40篇,远高于美国的0.83篇/百万人。中国发表的该方面SCI论文的平均IF为3.184,每百万人发表论文量为0.05篇。论文中涉及的T2DM有关候选基因共计235种,研究方法主要为家系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共计占到了文献总数的89.94%。结论美国发表的有关文献质量最高,欧洲国家在该方面的学术生产力较高。中国是发表该方面英文论文较多的唯一的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但学术生产力尚需提高。T2DM有关候选基因众多,各地域和种族结论不一,可能存在种族异质性。
张燕蕾陈大方
关键词:候选基因文献计量学统计学
TCF7L2和KCNQ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对TCF7L2,KCNQ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相关性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方法通过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中有关TCF7L2,KCNQ1基因多态性与T2DM易感性关联研究的文献,用漏斗图检验入选文献的偏倚,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此过程均在软件包Launch Stata11.0上完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20篇文献(:1)KCNQ1基因rs2237892位点与T2DM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共纳入7篇,得到7764例T2DM患者和8937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rs2237892位点C等位基因能够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OR=1.300,95%CI:1.234~1.366);CC/TC基因型是T2DM的危险基因型(OR=1.453,95%CI:1.279~1.651)。(2)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与T2DM发病风险相关性研究12篇,共得到1144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1003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rs7903146位点T等位基因能够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OR=1.379,95%CI:1.261~1.508),TT/TC基因型是T2DM的危险基因型(OR=1.469,95%CI:1.333~1.620)。(3)TCF7L2基因rs12255372位点与T2DM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12篇,共得到12173例T2DM患者和10869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rs12255372位点T等位基因能够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OR=1.381,95%CI:1.275~1.495),TT/TG基因型是T2DM的危险基因型(OR=1.463,95%CI:1.337~1.602)。结论 TCF7L2基因rs7903146位点TT/TC基因型和rs12255372位点TT/TG基因型,以及KCNQ1基因rs2237892位点CC/TC基因型均能够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
张留伟陈大方
关键词:KCNQ1基因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