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冬根

作品数:20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学
  • 6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陶渊明
  • 3篇文化
  • 3篇北宋
  • 2篇诗歌
  • 2篇宋代
  • 2篇解缙
  • 2篇北宋中期
  • 2篇传媒
  • 1篇道论
  • 1篇东晋
  • 1篇杜甫
  • 1篇新语境
  • 1篇信仰
  • 1篇叙事
  • 1篇盐商
  • 1篇扬雄
  • 1篇意象
  • 1篇隐逸
  • 1篇舆论
  • 1篇预设

机构

  • 19篇井冈山大学

作者

  • 19篇陈冬根

传媒

  • 8篇井冈山大学学...
  • 2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江汉论坛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天中学刊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苏州教育学院...
  • 1篇地方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家视野下“靖难之役”中解缙的抉择平议——兼论儒家的“忠义”观
2020年
明初“靖难之役”改变了一大批士大夫的人生轨迹。人们在这场皇权争夺战中所做出的不同选择,直接改变了其后半生的命运,同时也影响了后世对其所作的历史评价。解缙、王艮、金幼孜、练子宁等一批庐陵籍士子都是这次政治变革的亲历者,最后他们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就解缙而言,其选择燕王朱棣而放弃了建文帝朱允炆。解缙的人生也因此发生根本性变化:既曾到达事业辉煌的时刻,也走向了悲剧的结局。后世对解缙在这场“变革”中的抉择,充满了争议性评价。
陈冬根
关键词:解缙
传媒新语境下杨万里的创作论略
2017年
宋代的传播形式、途径、速度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新的传媒语境。南宋初期传媒出现的这些新情况,直接作用到杨万里的文学特别是诗歌的创作。无论是在其文集编订的体例与形式上,还是在其诗文创作的题材、体式、语言和叙事方式的选择上,杨万里的创作都有一个传媒新语境下的读者预设和舆论考量。其独树一帜的"诚斋体"与其说是学习诸家之后的独创,不如说是杨氏在新的传媒语境下进行自我设计和包装的结果。
陈冬根
北宋中期文化生态与欧阳修被引量:1
2013年
欧阳修所生活的时代——北宋中期,有着良好的文化生态。北宋中期对欧阳修等文人来说,不仅是入仕的黄金时代,也是建功立言的自由时代,又是文人自由辩论的理性时代,还是文人们相互扶持、相互慰藉的暖人时代。从某种意义上说,欧阳修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文人生活的最幸福的时代之一。
陈冬根
关键词:北宋中期文化生态
陶渊明彭泽辞官别解被引量:5
2010年
陶渊明在彭泽令上决然的辞官行为,既不仅是因为"不堪吏职",也不仅是"久有归隐之志"等,关键还是他的门阀观念受到了刺激。陶渊明有着作为士族大户的身份优越感,"束带"见"乡里小人"督邮,对他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侮辱。彭泽辞官其实是陶渊明在晋宋之际门阀士族地位剧变文化语境下一个必然的抉择。
陈冬根
关键词:陶渊明东晋
欧阳修与王安石嘉祐元年诗歌互赠再议被引量:4
2011年
在欧阳修与王安石嘉祐元年第一次会面后的互赠诗歌中,欧氏期待王安石能够继承"诗文革新"精神,引领北宋中期的文学创作发展,而王氏的"奉酬"诗却委婉地传达了自己的志向是承传孔、孟道义之学,而不是韩愈等人的文学革新。这种情形的出现,既有欧阳修与王安石对待文学创作的不同态度的原因,也有欧、王对韩愈的认同差异的原因。欧阳修在明了王安石的心意之后,迅速转向了新的接班人的寻找。嘉祐二年科考,苏轼的登台,与此次欧、王诗歌互赠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陈冬根
宋代“隐括词”的文体生成及传媒因素考察被引量:1
2021年
“隐括”从一种特殊修辞手法逐步泛化为一种写作手法,含义即是对原有文章的改写、剪裁和概括。唐宋以来,隐括手法在词创作中得到广泛而普遍的使用,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式。自北宋中期苏轼《哨遍》(为米折腰)之后,隐括词便成为宋人常用的一种文学体式。在隐括词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传媒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陈冬根
关键词:文体
试论陶渊明的孤独叙事被引量:2
2018年
世人多以冲淡平和的标尺来评述陶渊明及其诗文创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误读,或者说是一种选择性传释。细读陶氏诗文不难发现,其中满是孤独之意象和寂寥的情思。可以说,孤独几乎成了陶渊明一种叙事方式。陶氏的孤独寂寞之感深源于其儒家士大夫的思想底色。陶氏诗文中的孤独叙事,不是未能勘破生死而对生命短暂的恐惧,实为渴望有所建树的士大夫们所常有的那种功业不成的人生悲叹。从屈原到阮籍、左思,到陶渊明、鲍照,再到陈子昂、李白、杜甫,甚至可以到宋代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人那里,都能显现这样一种情态。
陈冬根
关键词:陶渊明《陶渊明集》孤独叙事
欧阳修的“庐陵身份”意识被引量:1
2009年
欧阳修一生行文写作,其籍贯题署却比较特别。他并没有一开始就认同"庐陵身份",而是选择了"渤海"。欧阳修在景三年第一次题署"庐陵欧阳修",并在以后的日子,特别是庆历、嘉年间,不断强化着这种"庐陵身份"意识。从深层来看,这显示出了宋代士大夫强烈的自立意识和担当意识。欧阳修的"庐陵身份"不断被后世强化,同时也影响着后来吉州籍士子的身份意识。
陈冬根
关键词:身份意识
王安石与苏轼对扬雄和韩愈的接受及其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北宋文坛两位大家王安石和苏轼,他们对扬雄有着截然不同的接受态度:王安石对扬雄充满了景仰之情,对扬雄的事业及其文艺观予以充分肯定;苏轼则对扬雄持质疑态度,对扬雄的文艺观基本予以否定。与之相对应的是,王、苏二人对韩愈态度颇为接近,即认可韩愈的文学创作,却对韩愈之道论颇有微词。王、苏二人对扬、韩接受的异同,对二人文学创作及批评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陈冬根
关键词:道论文艺观
欧阳修“平易”风格论辨析
2013年
人们习惯以"平易"二字评价欧阳修的创作,尤其是其散文。但这种评价不是当世之公论,而是后世读者特别是朱熹等人阐释的结果。欧阳修诗文创作"平易"之格的形成有多种原因,既有他务实尚简思想的影响,也有他遵从自然之文艺观的作用。此外,欧阳修的"平易"不仅包含文章与道德两部分内容,同时也指向了诗词文诸种文体。
陈冬根
关键词:平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