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付强

作品数:67 被引量:431H指数:13
供职机构:青岛市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青岛市科技局资助项目青岛市科技局立项课题青岛市科技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神经痛
  • 19篇经痛
  • 17篇带状疱疹
  • 17篇疱疹
  • 15篇带状疱疹后
  • 13篇疼痛
  • 12篇镇痛
  • 11篇带状疱疹后神...
  • 11篇疱疹后神经痛
  • 9篇自控镇痛
  • 8篇细胞
  • 8篇吗啡
  • 8篇癌痛
  • 7篇镇痛治疗
  • 7篇射频
  • 7篇自控镇痛治疗
  • 7篇疗效
  • 6篇电刺激
  • 6篇电刺激治疗
  • 6篇腰椎

机构

  • 66篇青岛市市立医...
  • 3篇青岛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济宁医学院
  • 2篇潍坊医学院
  • 2篇山东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青岛市精神卫...
  • 2篇单县中心医院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银川市第一人...

作者

  • 67篇陈付强
  • 25篇谢平
  • 25篇于洋
  • 18篇王昕
  • 17篇时飞
  • 16篇艾登斌
  • 15篇胡丹
  • 14篇刘慧松
  • 14篇孙明洁
  • 11篇付世欧
  • 10篇杨文荣
  • 10篇王英
  • 7篇侯静
  • 6篇刘军超
  • 6篇李畅
  • 5篇王蕊
  • 4篇王学平
  • 3篇王凤华
  • 3篇侯晶
  • 2篇蔡坤

传媒

  • 23篇中国疼痛医学...
  • 10篇中华疼痛学杂...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疼...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2016中国...
  • 1篇2018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11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2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阻滞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但不影响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reg)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3例老年PHN患者经神经阻滞治疗前后及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的表达及运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uality of sleep,Q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VAS评分和Q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外周血CD4+CD25+、CD4+CD25+Foxp3+Treg的表达量治疗前后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患者自身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存在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神经阻滞治疗能迅速缓解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对机体免疫调节功能无明显作用。
常敏胡丹陈付强时飞王昕付世欧谢平
关键词:神经阻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FOXP3+调节性T细胞
脉冲射频联合康复治疗骨质疏松腰椎压缩骨折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的高发病率(北京地区调查显示老年妇女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5%[1])触目惊心。目前针对这类疾病主要以治疗骨折和骨质疏松为主,而解除其伴有的剧烈疼痛则成为疼痛科医生的攻坚目标。我们在抗骨质疏松治疗基础上,
谢平王英艾登斌杨文荣王学平陈付强帅训军
关键词:骨质疏松腰椎压缩骨折康复治疗抗骨质疏松治疗脊椎骨折
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观察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20):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观察组(n=20):脊髓电刺激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期(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2月和术后3月)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简化Mc Gill评分(short-form of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及睡眠质量综合评定治疗效果,并记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时期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期SF-MPQ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降低,睡眠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同期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佳,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良好,疗效优于脉冲射频疗法。
杨文荣于洋谢平付世欧王学平艾登斌陈付强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脊髓电刺激
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病人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水平,并计算Th17/Treg比率,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病人外周血Th17的含量及IL-6、IL-17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Treg细胞含量及IL-10、TNF-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Th17/Treg比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7细胞在PHN外周血中显著降低,Treg细胞显著增高,与二者相关的细胞因子也相应变化,Th17/Treg比率显著降低,提示两者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Th17/Treg的失衡可能在老年PHN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陈晓彤王蕊常敏孙明洁王昕于洋王清义陈付强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
神经阻滞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两组病例入院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查T淋巴细胞亚群,经4次神经阻滞治疗之后,再次对患者进行VAS评分并查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经神经阻滞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4+/CD8+,CD3+/DR-明显较少(P<0.05);NK细胞明显较多(P<0.05)。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CD4+、CD4+/CD8+明显减少(P<0.05),CD8+明显增多(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比较CD4+明显减少(P<0.05),余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老年患者免疫状态明显下降,神经阻滞治疗对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效果显著,对提高患者免疫状态无明显作用。
刘军超时飞陈付强谢平王英王昕于洋刘慧松
关键词:神经阻滞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免疫
经皮穿刺DSA/CT引导下三叉神经节微球囊短时间、重复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短时间、重复压迫术(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疼痛科住院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年龄≥18岁,性别不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穿刺微球囊单次压迫术治疗组(OPMC组)与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短时间三次压迫治疗组(TPMC组),各组10例。OPMC组在PMC治疗过程中,球囊采用单次压迫三叉神经,压迫时间3 min;而TPMC组在PMC治疗过程中球囊三次压迫三叉神经,每次压迫时间60 s。采用简化麦吉尔评分(SF-MPQ)、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在术前及治疗后3 d、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疗效对比;采用巴罗神经研究所面部麻木评分(BNI)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面部感觉障碍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VAS及PSQI评分均降低(P均<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后3 d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BNI评分逐渐降低(P均<0.05),而TPMC组患者在治疗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BNI评分均明显低于OPMC组(P均<0.05)。所有患者面部感觉障碍均在术后1年内逐步恢复或耐受。结论DSA引导下PMC两种压迫方法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其中短时间、重复压迫法面部麻木较轻。
王蕊唐玉茹陈付强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罗哌卡因对氢吗啡酮鞘内自控镇痛治疗难治性上腹部癌痛患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对氢吗啡酮鞘内输注自控镇痛治疗上腹部难治性癌痛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青岛市市立医院疼痛科收治的上腹部难治性癌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鞘内输注港植入术。A组为氢吗啡酮输注组,B组为罗哌卡因联合氢吗啡酮输注组。前者药物为氢吗啡酮20 mg,后者为氢吗啡酮20 mg+1%罗哌卡因20 ml,两组均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至200 ml。记录两组患者鞘内镇痛治疗前(T0)及治疗后1 d(T1)、1周(T2)、1个月(T3)时视觉模拟评分(VAS)、SF-36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活质量评分、阿片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测定T0、T3时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结果与T0时比较,鞘内自控镇痛后各时点VAS评分、SF-36生活质量各分项评分均改善(P均<0.05);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3时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较高(P均<0.05);与A组比较,B组T3时VAS评分较低(P均<0.05);两组间各时点SF-36生活质量各分项评分、淋巴细胞亚群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T2、T3时氢吗啡酮用量均较少[(0.82±0.18)比(2.12±0.12)mg,(1.52±0.26)比(4.35±0.42)mg,P均<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氢吗啡酮较单独氢吗啡酮鞘内输注治疗难治性上腹部癌痛,短期镇痛及对生活质量和免疫状态影响相当,但长期镇痛较优,且可减少氢吗啡酮用量。
陈付强封明霞于洋孙明洁孟静王伟宁
关键词:罗哌卡因氢吗啡酮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自控镇痛用于中、晚期顽固性癌痛的临床研究
时飞陈付强胡丹艾登斌王明山谢平刘慧松王昕
癌症患者在疾病的各个时期都可能发生疼痛,因此疼痛成为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常比癌症本身引起死亡更令人畏惧。癌症疼痛从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多个方面破坏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  尽管WHO制定了...
关键词:
关键词:自控镇痛小剂量氯胺酮顽固性癌痛
腺病毒介导热休克蛋白70对创伤后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修复作用的研究
曲彦胡丹王玉春杨璇陈付强关纯杨芳芳徐小娜陈文静
脑的缺血缺氧性创伤的及时救治往往是决定临床抢救是否成功的关键,对于一些原发病并发中毒性脑病,脑灌注不足或是低氧血症等病人,常常会出现原发病得到救治,但却造成大脑的永久损害。因此,对于有这些并发症倾向的病人,如果早期给予一...
关键词:
关键词:创伤神经元胶质细胞导热
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自控镇痛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静脉或皮下自控镇痛用于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可行性及止痛效果。方法:选择78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均为虽经三阶梯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未能很好地控制疼痛,同时毒副作用较大的患者。按是否可以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分成三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组(n=28例)、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n=24例)和皮下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skinanalgesia,PCSA)组(n=26例)。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组,镇痛液为200 ml,内含吗啡20 mg+氯胺酮100 mg。静脉和皮下自控镇痛组200 ml内含吗啡80 mg+氯胺酮400 mg。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24小时、48小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三组病例疼痛明显缓解。三组间视觉模拟评分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吗啡和氯胺酮用量PCIA组和PCSA组明显多于PCEA组。PCEA组生活总满意度明显高于PCIA组和PCSA组。恶心呕吐、便秘、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PCIA组和PCSA组明显高于PCEA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三组无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静脉或皮下自控镇痛都可以有效治疗中/重度晚期顽固性癌痛。经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自控镇痛具有镇痛作用强、用药量少、副作用小等优点。
陈付强胡丹时飞谢平刘慧松艾登斌
关键词:吗啡氯胺酮癌痛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