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辰晨

作品数:18 被引量:82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专利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扩增
  • 12篇环介导等温扩...
  • 10篇引物
  • 10篇组合物
  • 7篇镰孢
  • 5篇镰孢菌
  • 4篇炭疽
  • 4篇炭疽菌
  • 4篇扩增技术
  • 4篇环介导等温扩...
  • 4篇大豆
  • 3篇水体
  • 3篇污染
  • 2篇植物-微生物...
  • 2篇热循环
  • 2篇污染水
  • 2篇污染水体
  • 2篇硝化
  • 2篇硝化细菌
  • 2篇木贼

机构

  • 18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苏出入境检...

作者

  • 18篇陆辰晨
  • 13篇郑小波
  • 12篇王源超
  • 11篇张海峰
  • 4篇王帅帅
  • 4篇田擎
  • 4篇戴婷婷
  • 3篇陈亚华
  • 2篇王桂萍
  • 2篇李星惠
  • 2篇夏妍
  • 2篇毛颖
  • 2篇冯志航
  • 2篇沈振国
  • 2篇沈浩
  • 1篇徐中华
  • 1篇苏淼
  • 1篇刘莉
  • 1篇周权锁
  • 1篇吴翠萍

传媒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杂草科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木贼镰孢菌的方法和引物组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木贼镰孢菌的方法和引物组合物。用于检测大豆木贼镰孢菌的LAMP引物组合物,由SEQ ID NO.2所示的正向内引物FIP、SEQ ID NO.3所示的反向内引物BIP、SEQ ID ...
郑小波陆辰晨王源超张海峰
文献传递
一种检测胶孢炭疽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胶孢炭疽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以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为靶标基因,设计并筛选出可用于LAMP检测胶孢炭疽菌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引物,由SEQ ID NO.2所示的正向外引物GS-F3,S...
郑小波王帅帅陆辰晨田擎张海峰王源超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LAMP技术检测大豆尖镰孢菌的方法及使用的引物组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AMP技术检测大豆尖镰孢菌的方法及使用的引物组合物。一种基于LAMP技术检测大豆尖镰孢菌的引物组合物,由大豆尖镰孢LAMP分子检测的四条特异性引物FIP、BIP、F3、B3,以及两条用于加快反应速度...
郑小波陆辰晨戴婷婷王源超张海峰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诊断大豆根部主要病害的研究
大豆根部病害是造成我国大豆生产中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引起大豆根部病害的病原真菌及卵菌多达十几种。引起的病害症状往往相似,不易区别,给病害准确诊断带来困难。本文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了大豆根部8种主要病害...
陆辰晨
关键词:镰孢菌立枯丝核菌环介导等温扩增
一种反硝化细菌及其用于水体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硝化细菌及其用于水体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法。反硝化细菌LR,于2011年5月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菌种保藏号为CCTCC NO:M2011159。一种对氮素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植物-微生物联合...
陈亚华李星惠冯志航毛颖陆辰晨夏妍王桂萍沈振国
文献传递
一种检测平头炭疽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平头炭疽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的引物组合物由SEQ ID NO.2所示的正向外引物Rpb1‑F3,SEQ ID NO.3所示的反向外引物Rpb1‑B3,SEQ ID NO.4所示的...
郑小波田擎陆辰晨王帅帅张海峰王源超
文献传递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橡树疫霉菌被引量:18
2013年
应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了基于颜色判定的简单、快速和灵敏的橡树疫霉菌(Phytophthora ramorum)检测方法。以ITS为靶序列对橡树疫霉菌的分子检测存在无法区分近似种的问题,笔者在橡树疫霉菌的基因组研究中,发现了PrA3aPro类转座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序列非常适合作为大豆疫霉分子检测的靶标。利用LAMP技术,以PrA3aPro为靶序列,设计LAMP特异性引物,建立LAMP反应体系与条件,并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整个检测过程仅需1 h,即可通过肉眼直接目测试验结果。在等温条件下(64℃)进行核酸扩增反应1 h,然后经3种方法验证扩增结果:1)浊度仪验证浊度变化;2)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3)在扩增前加入染料HNB(羟基萘酚蓝)作为反应指示剂,根据HNB的颜色变化判定。特异性试验中,在橡树疫霉菌株中能够产生浊度曲线,扩增到梯形条带,同时HNB显色观察到天蓝色的阳性反应,而在其他疫霉、腐霉和真菌供试菌株中均没有观察到这些现象。在灵敏度试验中,PrA3aPro-LAMP技术最低检测限为1 ng.μL-1。该方法的建立为橡树疫霉菌的检疫及其所致病害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
戴婷婷陆辰晨沈浩王源超郑小波
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禾谷镰孢菌的方法及引物组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禾谷镰孢菌的方法及引物组合物。用于检测大豆禾谷镰孢菌的LAMP引物组合物,由SEQ ID NO.2所示的正向内引物FIP、SEQ ID NO.3所示的反向内引物BIP、SEQ ID ...
郑小波陆辰晨王源超张海峰
文献传递
大豆茎褐腐病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技术的建立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应用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建立基于颜色判定的简便、快速和灵敏的大豆茎褐腐病菌[Phialophora gregata f.sp.sojae(PGS)]检测方法。[方法]利用LAMP技术,以ITS为靶序列,设计了4条特异性的LAMP引物和2条环引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检测大豆茎褐腐病菌的LAMP体系。[结果]整个检测过程仅需1 h就可通过肉眼直接目测试验结果。在等温条件下(64℃)进行核酸扩增反应1 h,在扩增前加入染料HNB(羟基萘酚蓝)作为反应指示剂,根据HNB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PGS的存在与否。特异性试验中,大豆茎褐腐病菌菌株DNA扩增后HNB呈天蓝色的阳性反应,而在其他大豆常见病害的供试菌株中均呈紫色的阴性反应。在灵敏度试验中,ITS-LAMP技术最低检测限为10 pg·μL-1,对于进口大豆残体样本中PGS的检测灵敏度为每10 g大豆植株残体50个孢子。[结论]该方法的建立为检疫性病害大豆茎褐腐病菌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符合我国口岸对大豆茎褐腐病菌快速检测的迫切需要。
吴旭东陆辰晨沈浩吴翠萍张海峰王源超郑小波
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ITS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木贼镰孢菌的方法和引物组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木贼镰孢菌的方法和引物组合物。用于检测大豆木贼镰孢菌的LAMP引物组合物,由SEQ ID NO.2所示的正向内引物FIP、SEQ ID NO.3所示的反向内引物BIP、SEQ ID ...
郑小波陆辰晨王源超张海峰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