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强

作品数:4 被引量:56H指数:1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群落
  • 2篇大型底栖动物
  • 2篇底栖动物
  • 2篇多样性
  • 2篇一枝黄花
  • 2篇植物
  • 2篇植物入侵
  • 2篇入侵
  • 2篇群落特征
  • 2篇西溪湿地
  • 2篇环境因子
  • 2篇加拿大一枝黄...
  • 1篇营养
  • 1篇营养结构
  • 1篇土著种
  • 1篇群落比较
  • 1篇群落结构
  • 1篇外来种
  • 1篇线虫
  • 1篇类群

机构

  • 4篇杭州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陆强
  • 3篇陈慧丽
  • 2篇许湘琴
  • 2篇林植华
  • 1篇王莹莹
  • 1篇陶敏
  • 1篇唐龙
  • 1篇邵晓阳
  • 1篇何京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对杭州湾地区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近年来随着地下生态学的发展,生态学家们逐渐重视生物入侵导致的地下生物多样性及其相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改变。为探究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入侵对土壤线虫的影响,我们在杭州湾地区选取镇海、平湖、慈溪、奉贤、海盐和杭州6个研究地点,比较外来种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与土著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土壤中的线虫群落结构和功能。结果显示:两种植物群落土壤中的线虫属数和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而线虫营养多样性、大多数营养类群百分比以及线虫群落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杭州湾地区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中土壤食真菌线虫比例趋于增加,植食性线虫比例降低,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可能对土壤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产生影响,在入侵地抗寄生线虫能力强于土著植物芦苇;采样地点与植物的交互作用对线虫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显著,表明入侵地点是决定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土壤生物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颗粒组成、碳含量和氮含量是影响线虫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许湘琴王莹莹陆强林植华陈慧丽
关键词:植物入侵SOLIDAGOCANADENSIS线虫群落结构
西溪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对生态保护工程的响应
杭州西溪湿地作为世界罕见的城市次生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但却破坏严重。近年启动的西溪湿地生态保护工程明显改善了西溪湿地的水质,但是否建立了健康的生物种间关系,改善了水生系统的物质循环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大型底栖...
陆强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西溪湿地多样性功能摄食类群环境因子
文献传递
外来种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土著种芦苇根际土壤线虫群落比较
2011年
为比较外来入侵种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与土著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根际土壤线虫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笔者分别于2009年4月(出苗期)、9月(开花期)和12月(枯萎期)对杭州下沙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及相邻芦苇群落的根际土壤线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两种植物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存在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与采样时间(植物生长阶段)有关.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的线虫数量、属丰富度和多样性在出苗期和开花期与芦苇根际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枯萎期则显著高于芦苇.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线虫营养多样性在三个生长阶段均显著高于芦苇.在出苗期和开花期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植食性线虫比例明显低于芦苇根际,食真菌线虫比例则明显高于后者;在枯萎期,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线虫的食真菌线虫比例明显高于芦苇根际土壤,而食细菌线虫比例趋于降低.非参数多变量排序(MDS)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结构与芦苇在其三个生长阶段均差异明显,其中枯萎期差异最大.上述结果表明外来植物入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线虫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营养结构,这种改变可能导致土壤生态系统中营养源流向和路径发生变化,并促进外来植物进一步入侵.
许湘琴陆强林植华陈慧丽
关键词:植物入侵加拿大一枝黄花营养结构
杭州西溪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55
2013年
为揭示现阶段西溪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其对湿地生态保护工程的响应,于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对西溪湿地在3个不同时期建设的区域(Ⅰ区、Ⅱ区和Ⅲ区)中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季度调查。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3门8纲15科45种。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多毛管水蚓(Aulodrilus pluriseta)和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是现阶段西溪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最早建设的Ⅰ区的环节动物密度在各季节均低于建设较晚的Ⅱ区和Ⅲ区,而软体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则相反;Ⅰ区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密度虽然与Ⅱ区和Ⅲ区没有明显差异,但总生物量、物种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上升。上述结果表明,西溪湿地生态保护工程早期建设区域的底栖动物多样性趋于增加,水生生态系统环境质量得以改善。ANOSIM分析显示,西溪湿地不同区域或季节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这些差异的主要贡献物种为多毛管水蚓(Aulodrilus pluriseta)和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表明这两个优势物种对西溪湿地底栖环境变化反应敏感,可作为湿地环境评价的指示物种。BIO-ENV分析表明,水温是影响春季和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水深是影响秋季和冬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主要因子,同时底泥总磷含量对解释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具有一定作用。
陆强陈慧丽邵晓阳王莹莹陶敏何京唐龙
关键词:西溪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