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云泽

作品数:116 被引量:606H指数:14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1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8篇香蕉
  • 31篇土壤
  • 18篇枯萎
  • 18篇枯萎病
  • 16篇养分
  • 16篇微生物
  • 15篇有机肥
  • 14篇香蕉枯萎病
  • 11篇生物有机肥
  • 11篇镰刀
  • 11篇镰刀菌
  • 11篇蕉园
  • 10篇连作
  • 10篇红壤
  • 10篇菠萝
  • 9篇土壤微生物
  • 9篇砖红壤
  • 8篇施肥
  • 8篇香蕉园
  • 7篇水稻

机构

  • 106篇海南大学
  • 14篇南京农业大学
  • 13篇中国热带农业...
  • 12篇海南万钟实业...
  • 8篇华南热带农业...
  • 3篇海南省土壤肥...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深圳诺普信农...
  • 2篇攀枝花市农林...
  • 2篇海南省农垦科...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海南农垦科技...

作者

  • 113篇阮云泽
  • 29篇赵艳
  • 20篇王蓓蓓
  • 12篇高伟
  • 11篇李荣
  • 10篇汤华
  • 9篇董存明
  • 9篇张晓波
  • 8篇沈其荣
  • 8篇沈宗专
  • 6篇唐树梅
  • 6篇孟磊
  • 6篇邓燕
  • 5篇刘子凡
  • 5篇谭志琼
  • 5篇张爱华
  • 4篇黄洁
  • 4篇陈鹏
  • 4篇张曼
  • 4篇卢明

传媒

  • 14篇热带作物学报
  • 11篇中国南方果树
  • 7篇热带生物学报
  • 6篇广东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中国土壤与肥...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3篇植物保护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土壤
  • 2篇热带农业科学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8篇2022
  • 14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10篇2016
  • 16篇2015
  • 1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豆科绿肥残体对连作蕉园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采用室内恒温箱培养方法,探讨2种豆科绿肥残体对连作蕉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连作障碍严重的蕉园土壤为研究背景,共设置4个处理:无残体添加(CK)、添加田菁残体(S)、添加白三叶残体(W)和添加香蕉残体(B)。结果表明:(1)在培养第5天时,与CK相比,B、S和W添加后均增加了土壤可培养尖孢镰刀菌、真菌、细菌的数量;然而在培养第45天,S和W尖孢镰刀菌数量逐渐下降。45d时,与B相比,S和W尖孢镰刀菌数量分别降低33.09%和79.92%;(2)与CK和B相比,S显著降低土壤pH,而W能显著提高pH和速效钾含量;(3)主坐标分析(PCoA)和多元回归树分析(MRT)结果均说明,添加不同豆科绿肥残体(S和W)与CK差异显著,说明不同豆科绿肥残体添加可改善土壤肥力。因此,在高发病香蕉园地,间套作白三叶可改善其土壤理化和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状况,对香蕉连作障碍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杨劲明王禹童陈冰刘满意王蓓蓓阮云泽赵艳
关键词:白三叶土壤微生物
一种火龙果的半基质栽培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龙果半基质底肥栽培方法,通过将生物有机肥进行起垄前起垄后分段施加,能够为火龙果根系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火龙果夭折现象明显减少,促进火龙果植株和根系的生长;搭配草木灰使用能够有效保持土壤酸碱度,杜绝土...
甘良阮云泽邓迎春杨永志黄贵强陈晨周维杰高伟
文献传递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菠菜平衡施肥上的应用被引量:39
2005年
利用ASI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研究平衡施肥对菠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海南花岗岩砖红壤土壤养分为缺钙>缺氮>缺铜;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菠菜产量提高,体内的硝酸盐含量增加;氮肥施用量与硝酸盐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化学氮肥r=0.9876,有机氮肥r=0.8175)。氮肥用量超过ASI系统研究法的推荐用量,硝酸盐积累量达显著水平。在最佳施氮量情况下,(尿素240kg/hm2)随施钙量的增加,菠菜产量增加。ASI土壤系统研究法推荐的施钙处理叶片硝酸盐积累量最低,硝酸还原酶活性随钙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试验施用钾和镁肥对菠菜产量有负效应,且菠菜硝酸盐的积累量增加。ASI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的诊断结果与菠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菠菜平衡施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阮云泽孙桂芳唐树梅
关键词: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菠菜平衡施肥硝酸盐积累
热研7-33-97橡胶人工林水文过程中的养分特征
2010年
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3队和4队的16龄和22龄的热研7-33-97橡胶人工林水文过程中养分N、P、K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降雨过程中N、P、K养分都有盈余。但在季节性变化中P在3、4月份有亏损;大气降雨和穿透雨是降雨养分输入的主要形式,分别占总养分输入量的42.84%和52.69%,树干径流占4.47%;树龄大穿透雨养分输入较小,坡度大的地表径流输出的养分多。
谢学方蒋菊生阮云泽
关键词:地表径流树干茎流
一种根部灌溉式水稻育苗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根部灌溉式水稻育苗装置,包括底座、进水管、培育盘以及调节组件,底座上具有U形槽,调节组件位于U形槽中并与底座可活动连接,培育盘连接于调节组件的两端,进水管上还分设有灌溉管...
韦兰春王庆辛雨高钰张婉莹阮云泽
海南胶园土壤肥力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09年
对胶园第1代老胶园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第1代胶园土壤除有机质和全钾外,其他养分离子大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尤其是速效磷和速效钾。土壤普遍偏酸,阳离子代换量低。土壤综合评价指标在0.25~0.50之间,综合肥力水平低。
丘秀灵刘正富阮云泽茶正早罗微孟磊
关键词:胶园土壤
海南槟榔园土壤养分状况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为了海南槟榔产业稳步健康的发展,针对槟榔生产现状和槟榔园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采集了大量的土壤和植株样品,采用常规分析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海南槟榔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偏低(1.86%),全氮处于极度贫乏(0.0165%),碱解氮较丰富(103.0mg/kg);有效磷含量偏低(11.6mg/kg),有效钾处于中等水平(73.9mg/kg),Na+和Cl-含量丰富(平均分别为323.3mg/kg;72.7mg/kg)。槟榔叶片含有较高的Na。海南槟榔生产管理极为粗放,土壤水土流失严重,槟榔园土壤肥力整体水平低下,导致槟榔产量难于提高。
杨安富王汀忠王华阮云泽唐树梅
关键词:土壤养分钠含量
菠萝心腐病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被引量:4
2017年
从海南省乐东县菠萝等不同作物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菠萝心腐病菌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拮抗菌,挑选抑菌作用较强的拮抗菌,并观察其形态特征、测定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种类。结果表明,筛选出2株细菌HL2和HL3对烟草疫霉抑菌作用较强,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1.6%、53.3%,对病菌游动孢子囊的抑制率分别为83.3%、61.7%,其挥发性物质能明显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初步鉴定,HL2为枯草芽孢杆菌,HL3为链霉菌。
吕诗锦黄华莲阮云泽赵艳王蓓蓓秦海利
关键词:土壤拮抗菌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海南龙血树和剑叶龙血树分子鉴定被引量:2
2020年
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和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是传统名贵中药血竭在中国的重要基源植物,但其在苗期至成株期之间难以用传统分类学进行鉴定,而DNA条形码技术为这一科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本研究利用已经通过形态学鉴定的海南龙血树和剑叶龙血树叶片开发了两种龙血树的DNA条形码,发现ITS2具有较大的变异度,可与来自叶绿体的trnL-trnF作为鉴定的分子标记,并基于变异最大范围构建了分子标记的示意图。为探究龙血树的分子生态学上的进化地位,基于两种龙血树的ITS2序列与其同源的41个物种的ITS2序列构建了分子进化树,发现龙血树属植物与龙舌兰科、百合科组成分支的亲缘关系近于含有天门冬科的分支,此结果为海南龙血树和剑叶龙血树的种质资源鉴定提供了分子标记,并为龙血树属在百合纲确切分类地位的确定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庞宽壮蔡彩虹梅文莉戴好富阮云泽丁旭坡*
关键词:海南龙血树剑叶龙血树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氮素养分形态配合对水稻生长发育和品质影响的整合分析
2023年
作物对氮素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偏好,一直以来研究者认为水稻是典型的喜铵作物,也有研究指出增加硝态氮能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和产量的提升,但尚未明确协同多指标增效的最适铵硝配比。有机无机配合施用也是有效增加稻米品质的重要营养调控手段,但有机养分占比过高会降低水稻产量。整合现有的研究结果,定量分析铵硝态氮的配合和有机无机氮的配合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明确水稻最佳铵硝配比和有机替代方案。采用Meta分析方法,收集了2000—2021年间发表的48篇文章,将养分形态配比分类,研究不同分类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差异。与纯铵态氮供应相比,适宜配比的铵硝混合营养显著改善水稻干物质累积、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其中最佳配比为75∶25,可分别增加水稻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量和总干物质量36.2%、19.5%和26.0%,分别增加生长发育指标叶面积、分蘖数、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氮素积累量17.9%、28.8%、209.5%、60.5%、139.5%、30.6%,分别显著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叶绿素56.5%、16.3%、21.9%。但当硝态氮比例增加到50%时,上述指标无法得到显著提升甚至下降。与纯无机氮供应相比,<40%的有机氮替代下水稻产量、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分别提升8.9%、4.5%、1.4%,稻米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下降19.7%、0.7%,但有机替代比例超过40%则无显著改善效果。合理铵硝配比和有机肥替代比例可进一步实现水稻增产、提质、增效。
李精华陈嘉涛李冉李伟芳樊帆阮云泽李婷玉
关键词:水稻氮素形态生长发育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