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红燕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蟾皮凝胶剂制备工艺及初步药效学研究
- 目的蟾皮具有抗肿瘤和增强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双重作用且在临床已得到广泛证实,民间蟾皮外用早有报道,且疗效显著,本课题将蟾皮制成凝胶剂,对其处方前研究、处方筛选和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初步药效学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处方前研究:...
- 闾红燕
- 关键词:蟾皮凝胶剂
- 文献传递
- 山药超微粉和饮片量效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山药超微粉体外溶出度和药效学研究确定其量效关系。方法:采用浆法测定山药超微粉体外溶出度,以尿囊素为指标用HPLC测定药物累积溶出率;结合体外溶出度及药效学实验确定山药超微粉的量效关系。结果:溶出度实验显示山药超微粉体外累积溶出率相与普通粉相当,显著高于临床煎煮也。药效学实验表明山药超微粉各剂量在提高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低下均有显著疗效,各剂量间呈现出量效关系,且超微粉1/6剂量与临床煎煮剂量疗效相当。结论:饮片经超微粉碎后体外溶出度较临床煎煮浸膏其有效成分溶出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增强药效,提示临床可减少用药剂量。
- 闾红燕黄绳武张志荣高全平
- 关键词:体外溶出度量效关系
- 一种蟾皮凝胶剂及其制备工艺
- 一种蟾皮凝胶剂,其特征在于每100份蟾皮凝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蟾皮8‑12份、HPMC K4M 1‑3份、HPMC K100M 0.5‑0.7份、薄荷脑0.8‑1.2份、氮酮2‑4份、丙二醇0.8‑1.2份、甘...
- 黄绳武李雅雅赵丹丹王俊俊蒋杉杉闾红燕
- 文献传递
- 一种蟾皮凝胶剂及其制备工艺
- 一种蟾皮凝胶剂,其特征在于每100份蟾皮凝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组成:蟾皮8-12份、HPMCK4M1-3份、HPMCK100M0.5-0.7份、薄荷脑0.8-1.2份、氮酮2-4份、丙二醇0.8-1.2份、甘油4-6...
- 黄绳武李雅雅赵丹丹王俊俊蒋杉杉闾红燕
- 文献传递
- 蟾皮凝胶剂制备工艺优选及体外透皮性能考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优选蟾皮凝胶剂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通过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及药效学试验(S180腹水型荷瘤模型)筛选主药干燥方式,采用HPLC测定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含量,流动相乙腈-水(48∶52),检测波长296 nm。以凝胶剂外观性状考察基质种类和用量。以24 h累计渗透量(Q24 h)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氮酮、丙二醇、薄荷脑用量对蟾皮凝胶制备工艺的影响,考察该凝胶剂的体外透皮性能。结果:选择冷冻干燥后蟾皮为主药,蟾皮凝胶剂处方为主药1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 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100M 0.6%,薄荷脑1%,氮酮3%,丙二醇1%,甘油5%,尼泊金甲酯0.1%;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的Q24 h分别为3.53,8.38μg·cm-2。结论:制备的蟾皮凝胶剂外观均匀,黏度适中,涂展性好。
- 谢红梅赵丹丹李雅雅闾红燕黄绳武
- 关键词:蟾皮凝胶剂体外透皮试验脂蟾毒配基华蟾酥毒基
- 基于JCI标准下的高危药品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 目的:探索符合JCI标准的高危药品管理模式。方法:从医嘱审核、调配流程、存放空间、警示标识、效期管理等多方面着手,对高危药品进行系统化管理。结果:初步形成了一套以药学部为主导,医院各部门配合执行监管的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结...
- 闾红燕
- 关键词:JCI
- 文献传递
- 冻干蟾皮凝胶剂质量标准及初步药效学研究
- 2018年
- 目的建立冻干蟾皮凝胶剂质量标准和初步药效学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的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含量,色谱柱kroma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A)-水(B)(48︰52);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96nm;柱温:30℃;进样量:10μL。采用S180腹水型实体瘤小鼠进行初步抑瘤药效学研究。结果硅胶G薄层板上,在与对照品色谱对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且斑点大小适中,分离度良好。华蟾酥毒基和酯蟾毒配基分别在0.056~4.48μg/mL,0.256~10.24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7、0.9996)。加样回收率(n=6)为100.27%、101.68%,相对标准偏差为1.56%、1.67%。初步药效学结果显示冻干蟾皮凝胶剂不同剂量组均有显著抗肿瘤作用,且高剂量组效果最佳,抑瘤率为48.03%。结论建立了冻干蟾皮凝胶剂质量标准,初步药效学表明冻干蟾皮凝胶剂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
- 闾红燕黄绳武
- 关键词:华蟾酥毒基酯蟾毒配基
- 一种隐丹参酮醇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隐丹参酮醇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隐丹参酮醇质体以100mL计,原料组成为:隐丹参酮0.01~0.1g;磷脂0.5~8g;药用低分子量醇20~45mL;余量为水,其制备方法为:(1)将隐丹参酮和磷脂溶...
- 俞振伟韩钢闾红燕马珂
- 文献传递
- 基于JCI标准下的高警示药品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 目的:建立JCI标准下的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制订高警示药品目录,规范高警示药品管理工作流程,建立高警示药品使用管理原则。结果:加强医疗机构高警示药品的规范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落实患者...
- 闾红燕
- 文献传递
- 黄芪甲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炎症模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炎症模型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分离法获取小鼠BMSCs,并利用流式细胞术对特异分子标志(CD90和CD45)进行鉴定。脂多糖(LPS,500 ng·ml-1)处理BMSCs构建细胞炎症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单纯炎症模型组、黄芪甲苷低、中、高剂量组(100,500,1 000 ng·ml-1)。采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检测细胞周期、凋亡比例及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分泌情况;采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通路抑制剂U0126探究黄芪甲苷影响BMSCs的分子机制。结果:经3次传代的细胞属于CD90+/CD45-的BMSCs。与单纯炎症模型组相比,不同剂量黄芪甲苷处理后G1期细胞比例减少,细胞凋亡比例降低(P<0.05)。单纯炎症模型组的BMSCs可分泌白介素8(IL-8)、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经黄芪甲苷处理后各细胞因子下降(P<0.05);加入MAPK/ERK通路抑制剂U0126后,IL-8、IL-1β及TNF-α水平高于黄芪甲苷处理组(500 ng·ml-1)(P<0.05),但与单纯炎症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MAPK/ERK通路促进LPS诱导的BMSCs增殖,抑制其凋亡和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
- 闾红燕
- 关键词:黄芪甲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周期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