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敏华

作品数:37 被引量:51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10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3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气候
  • 9篇三江平原
  • 7篇湿地
  • 6篇沼泽
  • 6篇降水
  • 5篇降水量
  • 4篇松嫩平原
  • 3篇稻田
  • 3篇稻田甲烷
  • 3篇稻田甲烷排放
  • 3篇遥感
  • 3篇沼泽湿地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温
  • 3篇下垫面
  • 3篇粮食产量
  • 3篇甲烷排放
  • 3篇REGCM3
  • 2篇稻田甲烷排放...
  • 2篇东北三省

机构

  • 37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泰山学院
  • 2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作者

  • 37篇闫敏华
  • 13篇邓伟
  • 8篇陈泮勤
  • 5篇刘兴土
  • 4篇姚作芳
  • 4篇梁丽乔
  • 4篇马学慧
  • 4篇杨飞
  • 4篇张伟
  • 3篇李秀军
  • 2篇王毅勇
  • 2篇闫百兴
  • 2篇王德宣
  • 2篇华润葵
  • 2篇吕宪国
  • 2篇赵志春
  • 2篇何池全
  • 2篇宋新山
  • 2篇张晓平
  • 2篇赵魁义

传媒

  • 6篇湿地科学
  • 4篇地理科学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地理教育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气象科技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吉林气象
  • 1篇生态环境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土壤与作物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面积开荒扰动下的三江平原近45年气候变化被引量:125
2001年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近 45年来 ,经过大规模的开荒 ,农田已取代原来的沼泽和沼泽化湿地 ,成为现今三江平原的主要景观类型 ,其下垫面发生了巨大变化。采用 1 955~ 1 999年三江平原地区 2 1个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气压 4个要素的资料 ,分析近 45年来三江平原的气候变化和发展趋势 ;用 Yamamoto法和 Mann- Kendall法对 5年滑动平均的区域季节和年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测 ,定量地论述了三江平原地区的气候变化事实。对于各气候要素出现在 2 0世纪 60年代、70年代和 80年代的突变事实 ,尤其是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阶梯式的持续变暖事实 ,认为三江平原区域气候系统内部的变化可能是引起这些突变的直接原因。
闫敏华邓伟马学慧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突变下垫面三江平原
长春周围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通过对长春及其周围地区稻田上空甲烷浓度和稻田甲烷排放量持续2年的监测研究发现,在水稻生长季内,该区稻田甲烷排放量的变化曲线里单峰型,排放高峰出现在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的水稻孕穗期,且在此期间,稻田上空甲烷浓度和稻田甲烷排放量关系密切。采用持续淹水方式的C稻田的甲烷平均排放通量为7.65mg·m-2·h-1;采用间歇灌水方式的A、B稻田分别为0.Z7和0.72mg·m-2·h-1。人为的水管理方式和施肥对该区稻田甲烷排放具有重要影响。采用间歇灌水的水管理方式可大幅度降低稻田甲烷的排放量。
闫敏华王德宣马学慧吕宪国
关键词:稻田甲烷排放量稻田土壤排放通量水管理产甲烷菌
松嫩平原西部5-9月地表蒸散量研究
选择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松嫩平原西部作为研究区,分析作物生长季5-9月地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松嫩平原西部35个气象站1951~2000年5-9月地表蒸散量资料,建立了5-9月区域蒸散量时间序列,用气候数理统计方...
粱丽乔闫敏华邓伟
关键词:松嫩平原西部
文献传递
中国东北区大气降水的地域分异特征研究
本文利用东北区208个气象站41年(1961~2001年)的年降水量资料,采用EOF和REOF方法,对研究区的年降水量场进行经验正交展开,并结合应用GIS技术,将降水的空间分布直接生成在标准的地形图上,揭示出东北区大气降...
闫敏华邓伟梁丽乔
关键词:年降水量空间分异
文献传递
三江平原气候突变分析被引量:53
2003年
采用累积距平法、Jy参数法和Mann-Kendall法联合检测1955~2000年三江平原气候变化过程中的突变现象,讨论了引发三江平原气候突变的可能原因。分析发现,三江平原年降水量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减少突变;而三江平原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连续两次经历的增温突变,使其气温变化与东北北部平原其它地区明显不同;年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的减少突变均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总体来看,三江平原气候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最明显。
闫敏华邓伟陈泮勤
关键词:气候突变三江平原
东北区器测年代气候变化及其地域差异研究
闫敏华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环境气象观测
东北三省冬季气温变化的有关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09年
通过简要回顾中国学者有关东北三省冬季气温变化的研究成果,概括分析了近百年或近几十年时间尺度平均气温及最高、最低气温年际、年代际变化的基本特征,综述了与冬季气温年际、年代际变化相关的各类海-气环流因子。近百年来,东北冬季气温上升,1987年前后发生增暖突变;北极涛动、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冬季风等是影响东北冬季气温年际变化的主要因子;北极涛动、东亚冬季风、东亚中高纬环流型等的持续性是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因子。对多种变化特征集中出现的20世纪70年代末的气候变化值得深入探讨,也有必要在整个东北三省的范围内,深入开展冬季气温预测方法的系统研究。另外,测站气温序列的非均一性问题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刘实闫敏华隋波
关键词:中国东北三省冬季气温气候变化
吉林省农作物生长季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6
2007年
将5-9月作为吉林省农作物的生长季,利用吉林省47个气象站1961-2001年实测月降水数据,采用滑动平均、累计距平、EOF、REOF、Man-Kendall趋势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研究生长季降水的时间序列、空间分布以及趋势性、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41a中,吉林省生长季降水表现为减少趋势(0.969mm/a);从空间上看,生长季降水存在4个相关性大的次区域;全省大部地区的变化趋势都与过去相同,即未来生长季降水变化趋势仍为减少趋势。
张伟闫敏华陈泮勤许荷兰刘哲姝
关键词:EOFR/S分析法
三江平原气候变暖的进一步认识: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变化被引量:36
2005年
利用三江平原17个站1951-2000年的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几种突变检测方法,定量研究了最高、最低气温和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比较了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的差异性。结合前期的相关研究结果,对研究区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三江平原气候变暖过程和成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75-2000年的变暖时期主要由两个阶段构成:1975-1987年为第一阶段,以夜间升温为主要特征,相对应的是气温日较差明显减小,超过一定面积的湿地开垦是该阶段气候变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1987-2000年为第二阶段,以白天和夜间同时升温且幅度相当,气温日较差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为特点,这一阶段的升温是对全球气候变暖同步的区域响应。
闫敏华陈泮勤邓伟梁丽乔
关键词:气候变暖三江平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辽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趋势分析被引量:32
2000年
系统探讨了辽河流域的水环境问题 ,针对水土流失、水污染加剧 ,旱涝灾害频繁 ,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等环境问题 ,在分析流域降水量、地表径流时空演化基础上 ,探讨了辽河断流的可能性 。
闫百兴宋新山闫敏华邓伟严登华
关键词:辽河流域水土流失水质恶化旱涝灾害降水量地表径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