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玮和

作品数:10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耐药
  • 3篇内酰胺
  • 3篇耐药基因
  • 3篇可移动遗传元...
  • 3篇获得性耐药基...
  • 3篇杆菌
  • 3篇不动杆菌
  • 2篇新生儿
  • 2篇指标聚类分析
  • 2篇内酰胺类
  • 2篇酰胺类
  • 2篇耐药鲍曼不动...
  • 2篇基因
  • 2篇Β-内酰胺类
  • 2篇鲍曼不动杆菌
  • 1篇调节性
  • 1篇动脉
  • 1篇新生儿败血症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胱抑素

机构

  • 8篇淮安市第二人...
  • 3篇无锡市克隆遗...
  • 2篇徐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0篇钱玮和
  • 4篇张建明
  • 4篇万长标
  • 4篇程建平
  • 4篇金跃
  • 4篇韩雪花
  • 3篇张凯
  • 3篇糜祖煌
  • 2篇杨娟
  • 2篇柏进
  • 2篇单春明
  • 1篇许将
  • 1篇陈灿华
  • 1篇杨娟
  • 1篇李侠
  • 1篇陈海燕
  • 1篇成玉花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与指标聚类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探讨一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我们收集2009年1月至12月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进行了54种水平转移获得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12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UPGMA法)。
张建明糜祖煌万长标钱玮和张凯程建平金跃
关键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
一种可维护的检验科细菌微生物标本制备台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维护的检验科细菌微生物标本制备台,包括制备框,制备台,排污斗和排污管,所述的制备台螺栓安装在制备框的上部;所述的制备台的右侧嵌入有排污斗;所述的排污斗的下部安装有排污管,且排污管下部贯穿制备框的右下侧,其...
钱玮和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与结果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2—12月间在该院接受诊疗的肺炎支原体患儿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各项检验结果(血常规、尿常规、血免疫学检查、血气分析、细菌培养等),并对这些临床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结果经血常规分析,500例患儿中,共有245例存在白细胞计数升高的情况,占比为49.0%;经尿常规分析,共有104例患儿存在尿潜血阳性或尿蛋白的情况,占比为20.8%。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气分析异常的患儿分别占38.2%、50.2%和33.4%。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冷凝集试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0.4%和72.2%,有酶联免疫吸附法显著高于冷凝集试验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咽拭子细菌培养,共检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86例,占比为17.2%,显著高于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阴沟肠杆菌等的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可综合应用血尿常规检查、血气分析、酶联免疫法检验、冷凝集试验及细菌培养等,以提高确诊率,为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钱玮和陈海燕王莹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水平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测得结果的指标聚类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调查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水平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54种水平转移获得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12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检测以及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基因(ISaba1与ADC、ISaba1与OXA-23)连锁检测,再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 20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4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PER、ADC、OXA-23),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armA),2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adeB、qacE△1),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intⅠ1、tnpU、tnp513、IS26、IS903、ISaba1、ISaba9);指标聚类分析提示,获得性耐药基因armA、ADC、ant(3″)-Ⅰ、qacE△1、adeB、TEM、aac(3)-Ⅰ与可移动遗传元件tnpU、IS26、intⅠ1、tnp513、ISaba1高度相关,阳性率均>90.0%;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基因(ISaba1与ADC、ISaba1与OXA-23)连锁检测均呈阳性。结论该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有一定的关联度,菌株携带的获得性耐药基因可能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
张建明糜祖煌万长标钱玮和张凯程建平金跃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可移动遗传元件指标聚类分析耐药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ADC基因和膜孔蛋白carO基因新变异型被引量:7
2013年
据报道,鲍曼不动杆菌是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病房所分离出占首位的病原菌(构成比21.6%)[1],在非ICU病房所分离病原菌中也居第4位(构成比9.4%)[2]。全球报告出现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到出现泛耐药和极度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仅10年时间旧J,其耐药性已备受全球同行的关注[4-5]。
张建明金跃糜祖煌万长标钱玮和张凯程建平
关键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膜孔蛋白C基因变异型ICU病房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毛细支气管炎外周血CD_4^+CD_(25)^+Treg的影响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将4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入院顺序分成孟鲁司特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取综合治疗,孟鲁司特干预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4 mg,每晚1次口服。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Treg的水平,并观察2组患者咳嗽、喘憋、肺部体征的持续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孟鲁司特干预组外周血中CD4+CD25+Treg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上升(P<0.05),同时咳嗽、喘憋、肺部体征持续时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孟鲁斯特纳可缩短病程,提高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的水平,在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杨娟钱玮和韩雪花柏进成玉花许将单春明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CD4+CD25+调节性T细胞
窒息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Apgar评分将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41例)、重度窒息组(39例)。同期健康足月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Scc、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的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1)窒息组CysC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1),重度窒息组CysC较轻度窒息组有显著升高(P<0.01);(2)窒息组Scc的异常率较高,而BUN、Scr的异常率相对较低;(3)Scc与BUN、Scr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817,0.848,P<0.01)。结论:CysC可作为判断窒息新生儿肾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杨娟钱玮和韩雪花陈灿华单春明
关键词:窒息新生儿胱抑素C肾功能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全血CD40L和CD64检测分析
2011年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全血CD40L和CD64检测结果。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技术对30例AMI组,30例UAP组及20例健康对照组的全血CD40L和CD64及其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CD40L,CD64在AMI组,UA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中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不显著。AMI组CD40L,CD64明显高于UAP组,而UAP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血CD40L和CD64量的升高可能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敏感标志。
韩雪花李侠钱玮和
耐药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医院2007年1-12月患者标本中分离的20株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42种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以及10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并对上述检测结果做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检出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TEM-1及CTX-M-55,检出率为80.0%、50.0%,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aac(3)-Ⅱ、aac(6′)-Ⅰb、ant(3″)-Ⅰ、aadA5、aph(3′)-Ⅰ,检出率分别为45.0%、5.0%、10.0%、45.0%、5.0%,可移动遗传元件检出intⅠ1、tnp513、IS26、ISEcp1、traA、trbC,检出率分别为55.0%、25.0%、90.0%、65.0%、80.0%、75.0%;其他39种基因未检出。结论 20株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药物与细菌产2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5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相关;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使细菌的耐药性在同种细菌菌株之间甚至不同种细菌菌株之间得以快速传播;样本聚类分析提示,该组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尚无克隆传播。
张建明万长标钱玮和程建平金跃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
新生儿败血症早发型与晚发型病原菌及其药敏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败血症早发型与晚发型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使用,降低耐药菌的产生。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血培养阳性的16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根据发病时间分早发型和晚发型,对其病原菌、药敏情况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发型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晚发型病原菌以CNS、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结论重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根据药敏选用合适的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柏进杨娟韩雪花钱玮和
关键词:新生儿败血病病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