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晓萍

作品数:617 被引量:2,135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卫生局重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36篇期刊文章
  • 27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3篇医药卫生
  • 7篇农业科学
  • 4篇电子电信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机械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96篇肿瘤
  • 168篇细胞
  • 96篇胃癌
  • 83篇化疗
  • 72篇抗肿瘤
  • 65篇血管
  • 53篇体外
  • 52篇恶性
  • 50篇血管生成
  • 50篇肠癌
  • 49篇药物
  • 43篇癌细胞
  • 40篇抗血管生成
  • 39篇预后
  • 37篇小细胞
  • 35篇疗效
  • 35篇基因
  • 35篇MRNA表达
  • 34篇免疫
  • 33篇直肠

机构

  • 560篇南京大学医学...
  • 70篇南京医科大学
  • 26篇南京大学
  • 18篇南京中医药大...
  • 17篇东南大学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江苏省中医院
  • 3篇常州市第四人...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江苏省苏北人...
  • 2篇青岛滨海学院
  • 2篇商丘市第一人...
  • 2篇宜兴市人民医...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昌市第九医...
  • 1篇靖江市人民医...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济南医院

作者

  • 617篇钱晓萍
  • 562篇刘宝瑞
  • 257篇禹立霞
  • 116篇胡静
  • 104篇谢丽
  • 97篇邹征云
  • 91篇胡文静
  • 88篇杨阳
  • 79篇魏嘉
  • 75篇王立峰
  • 57篇任伟
  • 49篇杨觅
  • 42篇闫婧
  • 38篇孔炜伟
  • 38篇李茹恬
  • 33篇朱丽晶
  • 29篇杜娟
  • 29篇刘娟
  • 27篇李丽
  • 27篇沈洁

传媒

  • 108篇现代肿瘤医学
  • 19篇第十五届全国...
  • 19篇第十四届全国...
  • 17篇江苏医药
  • 17篇第五届中国肿...
  • 16篇第六届中国肿...
  • 15篇临床肿瘤学杂...
  • 15篇实用临床医药...
  • 12篇中华肿瘤杂志
  • 1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1篇中华肿瘤防治...
  • 8篇中国癌症杂志
  • 8篇第三届中国肿...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中华医学会肿...
  • 6篇世界华人消化...
  • 6篇南京中医药大...
  • 6篇癌症进展
  • 5篇肿瘤防治杂志
  • 5篇实用老年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7篇2019
  • 8篇2018
  • 15篇2017
  • 20篇2016
  • 27篇2015
  • 47篇2014
  • 42篇2013
  • 53篇2012
  • 115篇2011
  • 44篇2010
  • 80篇2009
  • 33篇2008
  • 35篇2007
  • 24篇2006
  • 19篇2005
  • 17篇2004
6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RAIL联合化疗药物或热疗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作用的研究
目的:在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数种化疗药物:顺铂、羟基喜树碱、丝裂霉素、健择或热疗联合TRAIL体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效果,以确定联合方案是否具有协同效应。方法:使用MTT法测定单独或联合应用TRAIL及化疗药物羟基...
杨阳刘宝瑞钱晓萍杨觅
关键词:TRAIL化疗热疗SMMC-7721细胞株
文献传递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和血清IL-6、IL-15的临床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腔液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关系。方法EM组为EM患者74例(其中Ⅰ~Ⅱ期26例,Ⅲ~Ⅳ期48例),对照组为卵巢良性畸胎瘤或行输卵管结扎术患者4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腹腔液和血清IL-6、IL-15的水平。结果EM组腹腔液和血清IL-6[(1017.81±361.98)ng/L和(455.47±161.52)ng/L]均高于对照组[(284.63±70.50)ng/L和(149.37±43.09)ng/L],EM组Ⅲ~Ⅳ期腹腔液和血清IL-6[(1253.44±189.63)ng/L和(556.504-93.34)ng/L]较Ⅰ~Ⅱ期[(582.81±107.75)ng/L和(268.964-63.48)ng/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液和血清IL-6呈正相关(r=0.950,P=0.01)。EM组腹腔液IL-15[(333.45±63.94)ng/L]较对照组[(203.85±70.52)ng/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M组和对照组血清IL-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组Ⅲ-Ⅳ期腹腔液和血清IL-15与Ⅰ~Ⅱ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液IL-6、IL-15的改变可能与EM的发病机制有关,血清IL-6可能成为诊断EM并评估其分期的无创性指标之一。
陈莉萍施如霞王家平钱晓萍丁玲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5
安博立酸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正>目的:运用现代中药分离提取方法从中药连翘中分离获得中药单体安博立酸(Ambrolic acid, AmbA),观察AmbA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AmbA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其抗肿瘤作...
施建民孙婧张国铎禹立霞钱晓萍刘宝瑞
关键词:连翘胃癌细胞细胞周期抗肿瘤
文献传递
BRCA1 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标准方案化疗临床预后相关性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石蜡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The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1)mRNA表达水平与接受标准方案化疗的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
张一帆钱晓萍刘宝瑞胡静杨阳王立峰禹立霞
弗式不完全佐剂诱导小鼠腹腔淋巴管瘤模型方法的改进
目的改进弗式不完全佐剂诱导小鼠腹腔淋巴管瘤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20只C57BL/6小鼠中的16只按照小鼠体重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d1、d15(实验Ⅰ组)和d1、d8、d15(实验Ⅱ组)模式每次腹腔注射弗氏不完全佐剂与P...
周雪飞钱晓萍刘宝瑞胡静王立峰禹立霞
文献传递
非细胞性miRNA与恶性胸腹腔积液诊断及肿瘤细胞多西紫杉醇敏感性相关
背景:循环游离miRNA已显示其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巨大潜能.然而,胸腹腔积液游离miRNA是否可以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判断胸腹水肿瘤细胞的情况尚未见报道.本文选择了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血清差异表达的22个miRNA,探讨了胸腹...
谢丽陈熹王立峰钱晓萍禹立霞刘宝瑞
关键词: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荧光定量PCR
石见穿活性部位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考察石见穿不同提取部位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确定其体外抗肿瘤作用的活性部位.方法:使用95%工业酒精对石见穿饮片进行提取,然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依次对乙醇提取部位进行分段萃取,采用MTT法(四甲基偶氮...
徐敬宣薛姣林黎钱晓萍刘宝瑞
重楼复方对人胃癌细胞MKN-45增殖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重楼复方对人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重楼复方作用于MKN-45细胞48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显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c-IAP1、c-IAP2、Bcl-2 mRNA的表达。结果重楼复方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人胃癌细胞株MKN-45的细胞增殖,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0.67 mg.mL-1。重楼复方0.2,0.4,0.8 mg.mL-1作用于MKN-45细胞48h后,其早期凋亡率分别为7.0%、13.8%、36.3%,而对照组为3.4%,其诱导凋亡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重楼复方0.8 mg.mL-1作用于MKN-45细胞24 h后,细胞积聚在G0/G1期(对照组63.30%,重楼复方73.16%),同时S期细胞比例减少(对照组32.48%,重楼复方22.52%)。重楼复方0.8 mg.mL-1作用MKN-45细胞48 h后,Survivin、c-IAP1、c-IAP2、Bcl-2的mRNA水平均下调。结论重楼复方具有抑制人胃癌细胞株MKN-45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并能阻滞细胞于G0/G1期,下调Survivin、c-IAP1、c-IAP2、Bcl-2 mRNA的表达可能为其诱导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之一。
胡文静刘宝瑞钱晓萍涂云霞王婷婷禹立霞
关键词:胃癌凋亡细胞周期凋亡抑制因子
抗血管生成热化疗靶向治疗转移性胰胆系肿瘤的初步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抗血管生成热化疗对转移性胰胆系肿瘤的靶向治疗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的化疗药物环磷酰胺、紫杉醇、多希紫杉醇、羟基喜树硷在小剂量(通常是最大耐受剂量的1/10/3)、长疗程连续或高频率(如每周...
钱晓萍刘宝瑞殷海涛杜娟王立峰孔炜伟
关键词:热疗
文献传递
参麦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对荷瘤裸鼠肿瘤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3
2009年
背景与目的:血管生成在肿瘤从良性向恶性转变、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转移灶的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参麦注射液10联合多西他赛对裸鼠人大肠癌LOVO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建立裸鼠人大肠癌LOVO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lovo肿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①空白对照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0.4ml,每天腹腔注射。②参麦组(20ml/kg),每天给药,连续给药2周,腹腔注射。③泰素帝组(5mg/kg),每3天给药1次,连续2周,腹腔注射。④参麦+泰素帝组,参麦(20ml/kg)连续给药2周,腹腔注射;泰素帝(5mg/kg),每3天给药1次,连续2周,腹腔注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的抑瘤作用,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参麦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对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VEGF、TS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参麦注射液的抑瘤率为49%,多西他赛的抑瘤率为72.4%,两者联合的抑瘤率为80.0%。参麦注射液、多西他赛及联合用药均能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P分别为0.007,0.003,0.001),下调VEGF蛋白的表达(P分别为0.011,0.002,<0.001)。参麦注射液对TSP1蛋白无调节作用,多西他赛及联合用药可上调TSP1蛋白的表达。结论:①参麦注射液与多西他赛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具有次加效应;②下调VEGF蛋白可能是参麦注射液与多西他赛抗血管生成作用机制之一;③上调TSP1蛋白可能是多西他赛抗血管生成另一作用机制,而参麦注射液对此无调节作用。
钱晓萍马亚军胡静胡文静禹立霞刘宝瑞
关键词:血管生成肿瘤微血管密度
共6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