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荣
-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消退素RvD1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炎性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消退素RvD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胰腺腺泡细胞(AR42J)炎性效应的干预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AR42J细胞分为6组:RvD1(100nmol/L)组,LPS组,RvD1(1、10、100nmol/L)+LP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其中LPS组和RvD1+LPS组以100mg/L LPS刺激AR42J细胞,构建急性胰腺炎的体外模型,RvD1+LPS组在建模前先用不同浓度(1、10、100nmol/L)RvD1对AR42J细胞预处理30mi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AR42J细胞TNF-α、IL-6、及NF-κB活性亚基p65的mRNA表达;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中TNF-α、IL-6蛋白浓度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AR42J细胞的NF-κB激活率。结果 RvD1可以抑制LPS诱导的AR42J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mRNA及蛋白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方式。RvD1同样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LPS诱导的AR42J细胞p65mRNA表达及NF-κB激活率。结论 RvD1可以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LPS诱导的腺泡细胞NF-κB激活,进一步抑制TNF-α、IL-6等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抑制胰腺腺泡细胞的炎性反应。
- 邹丹刘勇肖桂荣吴逢波鄢荣
- 关键词:脂多糖核因子
- 二巯丙磺钠治疗汞中毒患者有效性安全性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了解二巯丙磺钠注射液治疗汞中毒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因尿汞升高收治入院的179例患者(200例次)的电子病历,按职业病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职业病组和非职业病组,分析使用二巯丙磺钠注射液治疗期间尿汞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评价疗效。结果:179例患者(200例次)中职业病患者130例(148例次),非职业病患者49例(52例次),确诊为汞中毒的63例次,经1~6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症状大都治愈或好转,患者出院前尿汞值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01),职业病且非患者出院前尿汞值显著低于职业病组患者(P<0.001)。治疗总有效率为96.50%。收集到113例次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 d后的尿汞值,治疗1 d后的尿汞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患者尿汞值在第1~2个疗程下降最快。200例次患者中有34例次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0%,均为轻度一般不良反应,转归良好。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结论:二巯丙磺钠注射液用于治疗汞中毒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明显加速患者尿汞排泄速度,降低患者体内汞含量。
- 樊王冬赵劲松喻颜江莉鄢荣程小宁
- 关键词:二巯丙磺钠尿汞药品不良反应疗效
- 我院患者用药习惯及对用药知识的了解现状与需求调查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完善我院的药学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选取我院患者面对面或通过网络平台就其用药习惯及对用药知识的了解现状与需求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本调查面对面发放问卷289份,回收有效问卷282份,有效回收率为97.58%;通过网络平台回收有效问卷51份,两种途径共回收有效问卷333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4.14%的受访患者会在服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41.14%的受访患者会特别关注药品说明书上标注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超过60%的受访患者出现过各种不良服药方式;病情好转后66.07%的受访患者会自行停药或减量;病情未好转时26.73%的受访患者会自行换药或加量。"向医护人员咨询"是受访患者最主要的(69.07%)也是信任度最高的(84.08%)的用药知识来源。受访患者最希望了解的用药知识是"不良反应和副作用"(65.46%),且"适应证和适用人群""注意事项""服用多种药物时药物的相互作用""用法用量"等的选择率也较高;其中年龄和学历等人群特征对于患者某些选项的选择存在显著影响(P<0.05)。"当面咨询"是受访患者期望获取用药知识的最主要的渠道(72.97%),其余还有"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且年龄和学历等人群特征对于患者某些选项的选择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结论:我院患者对药品说明书及其内容关注度还不够高,不良用药习惯仍普遍存在;其用药知识来源多样,但对于除医护人员外的其余来源信任度均不高;其对于用药知识需求呈多样性,而我院目前提供的药学服务形式及内容还不能充分满足患者的需要。
- 黄琳樊王冬喻颜刘培尧鄢荣程小宁
- 关键词:用药习惯用药知识
- 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颅内高压的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系统评价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与甘露醇注射液比较治疗颅内高压(IC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12期)、Pub Med、Embase、VIP、CNKI、WanFang Data和SinoMed数据库,搜集关于20%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与甘露醇注射液比较治疗ICH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12月27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个RCTs,包括2 3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甘露醇注射液相比,20%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在降低颅内压(ICP)有效率方面表现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05,95%CI(1.03,1.07),P<0.000 1]。两组在ICP降低幅度[MD=0.31,95%CI(-0.32,0.94),P=0.34]、起效时间[MD=-0.02,95%CI(-0.05,0.01),P=0.29]、药物达峰时间[MD=-0.03,95%CI(-0.11,0.05),P=0.46]以及作用持续时间[MD=0.03,95%CI(-0.19,0.24),P=0.81]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的胃肠道不良反应[RR=0.30,95%CI(0.13,0.71),P=0.006]、尿素氮或肌酐升高[RR=0.25,95%CI(0.11,0.57),P=0.000 8]、电解质紊乱[RR=0.32,95%CI(0.12,0.87),P=0.03]、血尿[RR=0.25,95%CI(0.05,1.17),P=0.08]的发生率均低于甘露醇注射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降低在IC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甘露醇注射液。受研究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RCTs来验证。
- 鄢荣樊王冬程小宁
- 关键词:吡拉西坦甘露醇颅内高压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