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玉兴

作品数:78 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建筑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标准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5篇化学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5篇肿瘤
  • 20篇颌骨
  • 14篇坏死
  • 12篇细胞
  • 11篇细胞癌
  • 11篇鳞状
  • 11篇鳞状细胞
  • 11篇鳞状细胞癌
  • 11篇颅底
  • 10篇手术
  • 10篇下颌
  • 10篇口腔
  • 9篇预后
  • 9篇水泥
  • 9篇颞下
  • 7篇颌骨坏死
  • 7篇口腔鳞
  • 7篇口腔鳞状细胞...
  • 6篇头颈
  • 6篇颌骨骨髓炎

机构

  • 57篇北京大学口腔...
  • 13篇北京大学口腔...
  • 9篇天津水泥工业...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市第...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78篇郭玉兴
  • 58篇郭传瑸
  • 15篇王佃灿
  • 14篇彭歆
  • 10篇刘筱菁
  • 9篇张雷
  • 9篇毛驰
  • 8篇王琳
  • 7篇王洋
  • 6篇安金刚
  • 6篇俞光岩
  • 4篇蔡志刚
  • 3篇胡敬民
  • 3篇苏家增
  • 3篇张明飞
  • 3篇王晶
  • 3篇朱建华
  • 2篇刘涛
  • 2篇鲍圣德
  • 2篇袁广银

传媒

  • 8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中华口腔医学...
  • 3篇现代口腔医学...
  • 3篇水泥技术
  • 2篇北京口腔医学
  • 2篇中国口腔颌面...
  • 2篇中华老年口腔...
  • 2篇中国实用口腔...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新世纪水泥导...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水泥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建材科技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国水泥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13篇2020
  • 14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1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8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导航技术在颅底-颞下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研究目的: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导航技术在颅底-颞下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概况,明确其优缺点.材料与方法:收治29例颅底-颞下区肿瘤患者,行计算机辅助手术方案设计及术中导航.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原发&复发、肿瘤性质...
郭玉兴彭歆刘晓箐张雷俞光岩郭传瑸
关键词:导航颅底肿瘤
颞下窝手术中安全距离的三维测量
:颞下窝解剖位置深在,空间狭小,一直是外科领域的难于处理的领域。外科医生在手术中最为担心的是损伤颈内动脉,拟通过在CT三维重建的影像上测量颅底区解剖标志的距离,以期获得在颞下窝手术中操作的安全距离。 方法:选取50...
郭玉兴孙志鹏刘晓箐郭传瑸
关键词:颈部血管
抑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通过促进E-Cadherin表达及β1,4型N-糖基化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
研究目的:探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颈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OSCC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G6PD的表达水平,分析与患者颈淋巴转移及预后相关性。在OSCC...
王逸飞王琳郭玉兴郭传瑸
关键词:G6PD口腔鳞状细胞癌葡萄糖代谢
文献传递
血管化游离组织皮瓣在颅底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血管化游离组织皮瓣在颅底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体会及注意事项。材料与方法:选择2008 年1 月-2014 年8 月间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颅底肿瘤患者10 例。其中男性3 例...
张雷郭玉兴彭歆毛驰张益蔡志刚郭传瑸伊志强吴震
关键词:颅底缺损
影响下颌牙龈癌预后的因素分析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影响下颌牙龈鳞状细胞癌局部复发和生存的因素,并确定不同骨侵犯是否是下颌牙龈鳞状细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研究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住院治疗的初诊下颌牙龈鳞状细胞...
卢汉杨榕徐乐李庆祥郭玉兴郭传瑸
关键词:TNM分期预后
文献传递
导航技术在颅底-颞下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设计导航技术在颅底一颞下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颅底一颞下区肿瘤患者行计算机辅助手术方案设计及术中导航。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原发或复发、肿瘤性质及手术人路。应用SPSS13.0软件计算生存率。结果肿瘤完全切除20例、近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2例;切除方式:整块切除20例、分块切除9例;切缘状态:阴性切缘8例、近肿瘤切除17例、阳性切缘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4/29)。随访期内良性肿瘤复发2例。恶性肿瘤复发7例、转移2例、死亡3例,恶性肿瘤5年总生存率和元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9%和40%。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导航技术可提高颅底.颞下区外科操作的手术安全性。
郭玉兴彭歆刘筱菁张雷俞光岩郭传瑸
关键词:颅底肿瘤
水泥工厂设计规范
徐培涛隋明洁雷鸣孟军狄东仁郭玉兴刘涛李蔚光范毓林胡芝娟高连松杨路林白波刘继开李惠李慧荣冯绍新丁奇生张万昌张志忠陶翠林张淑英汪洋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2023年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是一种因治疗全身其他疾病需要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等)、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发生的颌骨坏死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咀嚼障碍、面部软组织瘘管经久不愈、骨外露等,严重者可伴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迄今为止,国内对于MRONJ缺乏统一的分类、分期及相关治疗共识或指南,不同单位对于MRONJ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科学的诊疗标准及客观的疗效评价体系。为统一和规范MRONJ的诊疗标准,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国内MRONJ研究领域的专家经反复讨论,汇集全国12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的诊治意见,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MRONJ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制订本专家共识,供相关临床医师参考。
何悦陈珩安金刚郭玉兴潘剑田磊刘冰侯劲松李劲松蒋灿华李萌宇田臻许洁朱凌孙长伏郅克谦瞿晴宗春琳孙晶晶张志愿
新型镁合金支架材料的体外抑菌性能
2021年
背景:研究已证实部分生物医用镁合金产品具备抑菌性能,但是具体抑菌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新型生物医用镁合金支架材料的体外抑菌性能及可能抑菌机制。方法:制取新型镁合金支架材料浸提液,以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实验菌,通过浸提液接触培养的方式定量评估材料的相对抑菌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形态定性评估材料的抑菌性能,通过接触培养方式检测碱性磷酸酶、电导率、钾离子、细菌内外核酸及蛋白质含量等指标,初步探索新型镁合金支架材料可能的抑菌机制。结果与结论:①新型镁合金支架材料浸提液在与细菌接触培养的12 h内,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在56.23%-79.72%之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在62.34%-76.07%之间;②扫描电镜显示,与材料浸提液接触培养的两种细菌形态皱缩,体积变小,分布稀少;③材料浸提液对两种细菌细胞外环境中的碱性磷酸酶含量无影响,提高了两种细菌细胞外环境中的电导率、钾离子含量;④材料浸提液对大肠杆菌细胞外环境中的核酸与蛋白质含量无影响,提升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外环境中的核酸与蛋白质含量;⑤材料浸提液可抑制两种细菌内的核酸含量,对大肠杆菌细胞内可溶性蛋白含量无影响,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内可溶性蛋白合成;⑥结果表明,新型镁合金支架材料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强于大肠杆菌,其抑菌机制可能是破坏了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了细菌内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
王亮郭玉兴吴训黄华袁广银张雷
关键词:植入物镁合金抑菌性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与颅底-颞下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评价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联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颅底-颞下区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诊治的颅底-颞下区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入选病例17例,术前所有患者进行平扫CT、增强CT及MRI影像扫描。在导航软件中将平扫CT、增强CT及MRI影像融合后,三维重建肿瘤、血管及颅颌面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术方案,并联合导航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分析患者资料,评价应用效果。结果:17例病例均取得满意的多模态影像融合,在同一帧图像上精确显示通过不同图像描记的病变、颅颌面骨及重要血管。联合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及导航引导穿刺或手术设计,进行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设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尤其对肿瘤体积较小、复发及边界不清的病例效果显著。4例利用融合图像进行术前诊断与评估后行手术探查(无术中导航引导,其中3例手术切除,1例仅取活检),3例行导航引导穿刺活检,12例行导航引导手术切除(其中2例先行导航穿刺活检)。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穿刺或手术,1例脑膜瘤复发患者术中出现脑脊液漏,1例腮腺深叶肿瘤患者术后面瘫,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为100%(3/3)。手术切除的15例经术中导航检查及术后影像验证显示完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随访3~9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结论:充分利用多模态影像优势,准确分析肿瘤、血管及颅颌面骨的三维空间位置关系,有助于颅底-颞下区肿瘤的术前规划,联合导航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穿刺活检及手术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杨榕李庆祥毛驰彭歆王洋郭玉兴郭传瑸
关键词:多模态影像融合外科治疗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