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庆杰

作品数:300 被引量:806H指数:15
供职机构: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0篇期刊文章
  • 90篇专利
  • 33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2篇化学工程
  • 4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4篇动力工程及工...
  • 20篇理学
  • 6篇电气工程
  • 6篇文化科学
  • 5篇生物学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5篇流化
  • 84篇流化床
  • 40篇化学链
  • 30篇催化
  • 29篇热解
  • 27篇载氧体
  • 20篇分布板
  • 19篇射流
  • 19篇气化
  • 19篇催化剂
  • 17篇电池
  • 17篇生物燃料电池
  • 17篇燃料电池
  • 17篇微生物燃料
  • 17篇微生物燃料电...
  • 16篇反应器
  • 15篇化学链燃烧
  • 14篇射流流化床
  • 14篇流化速度
  • 13篇最小流化速度

机构

  • 233篇青岛科技大学
  • 28篇中国石油大学...
  • 27篇清华大学
  • 22篇中国科学院山...
  • 12篇宁夏大学
  • 6篇烟台大学
  • 4篇青岛农业大学
  • 4篇国家工程研究...
  • 3篇兰州交通大学
  • 3篇天津大学
  • 3篇石川岛播磨重...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2篇潍坊学院
  • 2篇中国石油
  • 1篇济南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299篇郭庆杰
  • 57篇刘永卓
  • 54篇王许云
  • 39篇田红景
  • 32篇刘新民
  • 30篇吴曼
  • 22篇岳光溪
  • 21篇曹长青
  • 20篇张济宇
  • 20篇徐东彦
  • 17篇司崇殿
  • 16篇赵书菊
  • 15篇吕俊复
  • 14篇岳学海
  • 14篇刘振宇
  • 13篇陈爽
  • 12篇张秀丽
  • 12篇耿启金
  • 12篇刘会娥
  • 10篇王铭华

传媒

  • 25篇化工学报
  • 22篇青岛科技大学...
  • 13篇燃料化学学报
  • 13篇中国粉体技术
  • 12篇化工进展
  • 12篇高校化学工程...
  • 9篇过程工程学报
  • 7篇煤炭转化
  • 6篇山东化工
  • 6篇化学反应工程...
  • 3篇现代塑料加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燃烧科学与技...
  • 2篇热能动力工程
  • 2篇太阳能学报
  • 2篇石油学报(石...
  • 2篇煤化工
  • 2篇化工高等教育

年份

  • 2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9篇2019
  • 11篇2018
  • 10篇2017
  • 14篇2016
  • 18篇2015
  • 21篇2014
  • 20篇2013
  • 25篇2012
  • 18篇2011
  • 28篇2010
  • 15篇2009
  • 22篇2008
  • 15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3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流化床发生高温烟气的方法及装置
一种流化床发生高温烟气的方法及装置,属于燃煤生产高温烟气的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还原气氛燃烧的流化床,将煤的热解气化和燃烧同时进行,使产生的高温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可燃性气体,并使其流入设置在流化床外部的绝热二次燃烧室,在切...
吕俊复岳光溪郭庆杰刘青王昕
文献传递
CuO修饰的赤泥载氧体废弃活性炭化学链燃烧被引量:2
2018年
以拜耳法赤泥为基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CuO修饰的赤泥载氧体(Cu0.5RM1、Cu1RM1)。利用SEM-EDS mapping、XRD对其进行物化表征,并在高温流化床反应器及热重分析仪中考察了赤泥载氧体的废弃活性炭化学链燃烧特性。结果表明,浸渍法可准确制备定量CuO修饰的赤泥载氧体;相比于纯赤泥载氧体,CuO修饰的赤泥载氧体具有化学链燃烧载氧体与化学链氧解耦燃烧载氧体的双重特性,能够加快碳转化速率,有效提高出口气体中CO_2浓度;Cu1RM1反应活性较高,875℃为其较优的反应温度,此时t95为28min,出口气体中CO_2浓度为92.9%(体积分数),燃烧效率达93.0%。10次循环实验表明Cu1RM1载氧体具有相对稳定的循环反应特性。
王博郭庆杰
关键词:化学链燃烧
流化床内颗粒最小粘结温度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流化床内颗粒最小粘结温度的测试装置及方法,涉及高温流化床操作参数的测试技术。该装置主要由石英二维流化床、石英观察窗、系统加热器及温控系统、流量控制阀、流量计及压差计等组成。其优点在于不仅能方便地判别流化床不同温度下的气固...
郭庆杰王昕吕俊复岳光溪
文献传递
厌氧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堆栈产电性能被引量:1
2014年
研究了三级液固厌氧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串并联的产电性能。同时考察了活性炭装填高度、阳极面积等因素对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燃料电池串联时,总电压为1 500mV,等于3个单级电池的电压之和,能够有效地提高燃料电池的输出电压,最大功率密度为0.28W·m-2。而并联时,输出电压仅为450mV左右,和单级电池输出电压大体相当,最大功率密度为0.074W·m-2。活性炭的装填高度增加1倍,电压升高了20%左右。阳极面积增加1倍,产电量增大了30%。
宫本月刘新民郭庆杰
关键词:厌氧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
流化床生物质惰性颗粒混合分离特性被引量:2
1999年
在Φ99×1000mm的圆柱流化床中,选用不同粒径的沙子/锯末、沙子/菜籽体系,研究了不同沉积组分含量,尤其研究了生物质、惰性颗粒在富沉积组分情形下床层表观气速、静床高度对流化床二组分混合物的混合与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静床高度对分高度无影响,沉积组分适宜的粒度及高表观气速有利于流化床二组分混合物的混合,可使混合度达到87%。
郭庆杰张济宇刘振宇
关键词:生物质混合物分离度流化床
废弃线路板非金属粉/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热解特性研究
本文通过热重分析系统研究了废弃线路板非金属粉(NWPCB)/聚丙烯(PP)复合材料从室温升至1000℃的热解行为.在高纯氮气氛围下,分别考察NWPCB添加量以及升温速率对NWPCB/PP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等...
陈义忠吴曼郭庆杰
关键词:复合材料聚丙烯热解特性废弃线路板
文献传递
基于典型期刊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外化工领域研究特点及趋势——对《化工学报》、AIChE Journal、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和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发文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利用Scifinder Web数据库,从年发文量、研究机构、索引词、被引文献和施引文献等不同角度对《化工学报》、AICh E Journal、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CES)和Industrial&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IECR)4个国内外主流化工期刊近20年(1996—2015年)发表的49565篇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以期为我国化工学科"双一流"建设及同类期刊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中国机构在国际期刊上日益增多的发文量和上升的发文机构排名,显示了近年来国内化工科研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国际影响力。同时,国内各机构化工学科的学术研究日益活跃,高水平学术论文成果的产出仅仅集中于少数顶尖科研机构的现象有所变化。《化工学报》与三大主流期刊AICh E Journal、CES和IECR的发文重点及热点基本一致。近10年(2006—2015年),中国机构在"聚合物形态"、"离子液体"、"纳米颗粒"等方面对三大国际期刊发文有较大的贡献。
吴曼宋爱芳张岩郭庆杰
关键词:化工学科文献计量学
餐厨垃圾热解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利用热重分析仪及管式炉反应器研究了餐厨垃圾的热解行为。餐厨垃圾的热解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结合微分法与积分法对两阶段进行了动力学计算,确定管式炉热解实验反应温度。对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体产物主要是CO和CH4;固体产物焦的恒容低位发热量为20.33 MJ kg 1;液体产物焦油主要是醇和烃,占焦油总量的70.55%。通过分析不同热解温度焦的红外谱图、元素组成及热解过程的小分子气体释放规律,探究了餐厨垃圾的热解机理。290℃时,餐厨垃圾中肽键断裂,释放出大量CO2和CO;350℃时,脂类化合物已经完全分解或挥发;500℃时,焦中甲基及亚甲基峰消失,释放出大量烃类;未分解的物质主要是淀粉。最后考察了升温速率对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发现提高升温速率,焦收率基本不变,焦油收率下降,气体产物收率增加。
黄云龙郭庆杰田红景侯良玉
关键词:餐厨垃圾热解动力学分析气质联用升温速率
脱硫石膏改性固体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脱碳性能
2018年
将榴莲壳碳化制备生物炭(BC),与硅钙渣混合作复合载体,在其表面浸渍负载五乙烯六胺(PEHA),并加入含水分的脱硫石膏(FGDG),得到胺功能化的含水CO_2固体吸附剂,与不含脱硫石膏的吸附剂相比吸附活性明显改善。通过FT-IR、TGA、SEM及N2吸脱附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吸附剂脱硫石膏含量、吸附温度和CO_2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石膏中水的存在改变了氨基与CO_2的相互作用机理。当脱硫石膏含量为30%、吸附温度为85℃时,CO_2最大吸附量为2.33 mmol/g。经12次循环再生后吸附量仅下降了4.2%,表现出良好的吸附稳定性。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的等量吸附热介于物理与化学吸附热之间,说明吸附过程中物理与化学作用同时进行。用多个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pseudo-first-order与pseudo-second-order模型均不能准确拟合实验数据,而Avrami模型可较好地拟合整个吸附过程,进一步验证BC/SCS-PEHA-30%FGDG的CO_2吸附过程并非单纯的物理或化学吸附,而是两者同时发生。
许静文昌晶远富启田红景郭庆杰王凯
关键词:生物炭稳定性动力学模型
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基质降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研究了在30℃左右条件下,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FBMFC)处理有机废水的基质降解动力学。在空气阴极、单室、无膜液固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中,以污水和椰壳活性炭为液相和固相,通过实验考察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的污水COD变化。选取Monod模型和简单动力学模型,通过合理的假设推导出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模拟有机废水时的基质降解动力学模型。将实验数据代入到理论推导得到的动力学模型中,进行线性拟合和对比分析,得到Monod模型和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表达式。结果表明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基质降解为一级反应;Monod模型表达式为:t/s0-st=4.769 7/st+15.885,一级动力学模型为:lnCA=-0.025 32t+8.109 15,理论推导模型与实验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性。
王振刘新民郭庆杰
关键词: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有机废水MONOD方程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