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佳佳

作品数:7 被引量:5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跃层
  • 2篇中国近海
  • 2篇温跃层
  • 2篇近海
  • 2篇POM
  • 1篇淡水
  • 1篇遥感
  • 1篇时空变化分析
  • 1篇输运
  • 1篇水温
  • 1篇台湾暖流
  • 1篇逆温
  • 1篇逆温层
  • 1篇暖平流
  • 1篇气体排放
  • 1篇全球变暖
  • 1篇周日
  • 1篇浒苔
  • 1篇熵谱
  • 1篇温室气体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郝佳佳
  • 2篇袁东亮
  • 1篇王德
  • 1篇邢前国
  • 1篇刘东艳
  • 1篇张渊智
  • 1篇王晶
  • 1篇陈永利
  • 1篇禹定峰
  • 1篇王凡
  • 1篇温小虎
  • 1篇林鹏飞
  • 1篇施平
  • 1篇梁守真
  • 1篇郑向阳

传媒

  • 3篇海洋科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科技纵览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的黄、东海绿潮影响区检测被引量:36
2011年
利用不同空间分辨率、多时相卫星遥感数据,对2007—2010年间黄海、东海发生的绿潮(大型绿藻———浒苔)进行了监测与评估。江苏北部浅滩沿岸水体浑浊,浒苔在该海域中光谱混合现象严重,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有利于其检测;在水体极浑浊的射阳河口检测到的浒苔离岸最近距离为1 km左右。反演结果表明,浒苔在5月初会沿苏北沿岸流向南漂移、影响东海海域;随着东亚夏季季风的加强,浒苔主要漂向南黄海并影响山东半岛邻近海域;在有利的风和海流作用下,亦可横跨黄海、影响朝鲜半岛南部邻近海域。
邢前国郑向阳施平郝佳佳禹定峰梁守真刘东艳张渊智
关键词:绿潮浒苔遥感
烟墩角海域二测站周日水温及潮流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2年
为加深对山东半岛东部养殖区的海流、海温变化特征,及其与该地区生态特征分布之间关系的认识,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计算了烟墩角海域两个测站的O1,K1,M2,S2,M4,MS46个主要分潮的北、东分量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测站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结果表明:该海区水温呈现层化结构,在1天内呈现两个波动,与N-S向潮流变化关系密切。海区除湾内表层外属日潮性质外,潮流属于正规半日潮流性质,半日分潮流的北分量大于东分量,呈现典型往复流特征,最大流流向多为南北向。分析结果也反映出表层、中层的浅水分潮在观测海流中所占的份额高于底层的浅水分潮。
郝佳佳林鹏飞温小虎王德
河流和暖平流对中国东部近海逆温层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为定量化研究影响中国东部近海逆温层产生和发展过程的主要因素,基于Princeton Ocean Model(POM),通过进行河流和暖流的增减试验,对逆温层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受海表失热影响,逆温层主要出现在9月至翌年3月份,山东半岛北部及东部近海、闽浙沿海为三个主要逆温层发生区域,其中山东半岛北部近海逆温层范围和强度最大。当无河流输入时,整个研究海域无逆温层出现,而河流加倍或减半对逆温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出现概率分别增高22%和降低15%。当暖流加倍或减半时,长江口邻近海域逆温层出现概率大幅增高23%和降低69%,山东半岛东部近海次之,分别增高34%和降低25%。当关闭暖流时,长江口外海逆温层消失,山东半岛东部近海逆温层出现概率降低约70%,且变浅76%。以上表明,河流淡水是中国东部近海逆温层形成的必要条件,在保持必要河流淡水输入条件下,暖流的变化对中国东部近海逆温层形成的影响比河流变化大,其中对长江口外海影响最大,山东半岛东部近海次之。暖流流量的增减可引起100 m以浅陆架区的海表面高度异常,影响跨40 m等深线海水交换和温盐锋面的形成,造成逆温层大范围的转移和变化。
郝佳佳
关键词: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黑潮逆温层POM
印尼海流背后的新发现
2016年
通过对印尼贯穿流的研究,对厄尔尼诺现象的预报突破了“春季预报障碍”的限制,预报效果大大提高。
袁东亮郝佳佳王晶
关键词:海流厄尔尼诺现象
中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温跃层时空变化分析、模拟及预报
温度跃层是反映海洋温度场的重要物理特性指标,对水下通讯、潜艇活动及渔业养殖、捕捞等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科学数据库”在中国近海及西北太平洋(110°E-140°E,10°N-40°N)的多年历...
郝佳佳
关键词:温跃层熵谱EOF分解
文献传递
不同温室气体排放背景下东海冬季跨陆架碳输运通量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马普耦合模式,结合现场水文观测资料,估算了东海冬季跨陆架环流的流量及其向深海大洋的碳输送量.由于黄东海冬季的跨陆架环流强度远大于其他季节,且进入黑潮次表层,因此,黄东海跨陆架埋碳过程主要发生在冬季.分析结果表明,黄东海存在明显的跨陆架输运,其中跨越台湾岛至济州岛一线陆架边缘向外海的年平均水体输送量为3.92Sv(1Sv=10~6m^3s^(-1)),净输送量为向外海0.82Sv,与台湾海峡和济州海峡流量之差相当.冬季,跨陆架向外海的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净输运量分别为98、12和0.1百万吨.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RCP4.5)和持续增加(RCP8.5)背景下,该跨陆架输运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其中冬季跨越台湾岛至济州岛一线陆架边缘向外海的流量从2006~2099年分别增加了0.54和0.65Sv,增幅分别达15.3%和19.6%.受其影响,冬季跨陆架向外海的DIC、DOC和POC的输运量增加幅度在15.4~25.2%.本文首次评估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东海冬季跨陆架碳输运量,揭示了跨陆架输运在中国近海碳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袁东亮郝佳佳郝佳佳何蕾
关键词:全球变暖RCP
中国近海温跃层判定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根据东海以及南海东北部多组资料,探讨了拟阶梯函数法和垂向梯度法在浅海区(水深<200m)、陆架坡折海域(水深在200m左右)和深水开阔海区(水深>200m)的应用情况,分析了温跃层在陆架坡折海域的水平衔接问题。对比分析表明:在浅海区,两种方法结果比较一致,特别对某些垂直温度梯度较弱的曲线,拟阶梯函数法和实际水文廓线符合更好。陆架坡折海域,垂向梯度法对于温度梯度相对较弱的跃层刻画不好,而拟阶梯函数法可以对较弱温跃层进行判定,与实际垂直水文结构一致。深水开阔区域,垂向梯度法所得温跃层特征量与实际符合较好,而拟阶梯函数法获得的温跃层强度偏大。因此,对本研究海域来说,当水深≤200m时,采用拟阶梯函数法,当水深>200m时采用垂向梯度法,最小判定标准统一采用0.05℃/m,可以有效避免陆架坡折海域的水平不连续问题,与实际水文廓线符合较好。
郝佳佳陈永利王凡
关键词:温跃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