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飞
- 作品数:138 被引量:187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大型桁架面天线的机电耦合优化设计被引量:5
- 2010年
- 该文针对桁架面天线结构优化设计中的机电分离问题,将天线表面的微小变形表示为口径场的相位变化,得到包含结构因素的天线远场耦合计算公式,通过实验验证了该耦合公式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利用该公式将电性能指标引入传统的天线结构优化中,建立了以天线重量或电性能为优化目标,以结构强度和多种电性能变化量为约束的机电耦合优化模型,可以在天线结构设计过程中直接考察天线的主要电性能(包括增益、副瓣、波瓣宽度、指向精度等),同时避免了单一使用天线面精度的预估电性能的不足。通过某8m天线的仿真结果表明了该耦合优化模型的优点。
- 李鹏杨东武王伟郑飞
- 关键词:面天线机电耦合桁架结构
- 空间反射面天线在轨热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首先得出太阳光与地球和卫星在同步轨道上的关系,然后运用ANSYS软件对星载天线反射面进行热分析得出在轨温度场,为进一步的在轨热变形计算以及热控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必要的温度数据,提供了一种新的地球静止轨道热分析的途径。
- 刘忠祥郑飞白院生
- 关键词:热分析地球同步轨道抛物面天线ANSYS
- 固定桁架结构的可展开面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桁架结构的可展开面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面密度高、结构复杂、展开可靠性低等问题。该装置包括:复数个折叠环和连接关节,每两个折叠环(2)之间通过一个环连接关节(1)连接,构成圆形收拢、展开环结构,...
- 陈梅郑飞戎有兰罗光程乙邢亭亭张园园
- 变形反射面天线馈源最佳相位中心的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针对变形反射面天线馈源相位中心选取的问题,提出了寻找天线馈源最佳相位中心的优化模型.该模型基于变形反射面天线馈源相位中心与远场方向图的函数关系式,可得到天线反射面存在任意表面误差时的馈源最佳相位中心,使得天线的增益损失最小.将该模型应用于某8 m反射面天线的工程计算中.在仅考虑天线自身重力荷载的情况下,确定了天线不同仰角时的馈源最佳相位中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所确定的增益损失小于最佳吻合抛物面时的增益损失.
- 宋立伟段宝岩郑飞
- 关键词:反射面天线增益损失
- 复杂三维模型网格简化及多细节层次描述的新方法
- 复杂三维模型的网格简化往往采用几何元素删除型算法.近年来出现的几何图像描述方法开拓了网格简化的新思路.基于相近的思想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先将三维网格无遮挡、均匀地映射到平面正方形中;再通过正方形中最简网格的自动细化和重采样...
- 陈梅郑飞
- 关键词:网格简化多细节层次
- 文献传递
- 面向因特网环境的面部三维变形
- 2002年
- 因特网环境下 ,与面部相关的三维造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此 ,采用全景深度图象及其对应的全景颜色图象来描述面部三维模型 ,在此基础上 ,进行面向因特网环境的面部三维变形操作 ,并通过虚拟现实造型语言 ,在网络浏览器中 ,采用合理的折衷方法来实现 .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适当的自动网格划分和逼真的纹理映射等措施 ,可以在保证较好逼真度的情况下 ,使描述的数据量尽可能小 ,适合于因特网中应用 .该研究可为网上虚拟交流、网上播音、网上远程教育等提供技术支持 .应用该技术可望有效地改善因特网的人机交互界面 ,提高网络趣味性 .
- 陈梅郑飞
- 关键词:因特网环境全景图象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界面
- 反射面天线馈源的定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变形反射面天线馈源相位中心与远场方向图的函数关系式的馈源定位方法,该方法以天线结构力学分析为基础,确定反射面面变形节点坐标与外部载荷的关系,分别给出表面误差和馈源误差与远场方向图的函数关系式。综合表面...
- 段宝岩宋立伟郑飞马洪波王伟王从思李鹏李娜
- 文献传递
- 基于误差因素的反射面天线机电综合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误差因素的反射面天线机电综合分析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分析方法无法分析非理想模型,无法在分析过程中施加制造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的问题。其具体过程是:将制造误差融入到结构参数之中,进行几何造型;施加环境载荷...
- 郑飞李娜段宝岩陈梅李鹏
- 空间绳系可展开面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绳系可展开面装置,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成型难和稳定性差问题。它包括:多个反射面或透射面(1)、多根柔性牵引索(2)、卫星平台(4)和多个牵引索控制机构(3)。每个反射面或透射面(1),由折叠环(4)和环连...
- 郑飞陈梅洪学飞
- 文献传递
- 并行工程的虚拟仿真图形环境被引量:3
- 1995年
- 本文从科学可视化和虚拟现实的角度提出了一个用于模拟并行工程的图形环境,并建立了该模型的原型系统,以便通过虚拟产品的开发来发现并协调并行工程中各方面相互间的关系,并促进对并行工程本身的理论的研究。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提出了通过扫描交换方法来结合面元模型和体元模型的方法,以便为该模型的具体实现提供强大而灵活的图形支撑.
- 郑飞叶尚辉
- 关键词:并行工程图形环境C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