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恩典

作品数:21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胃镜
  • 4篇胃镜检查
  • 4篇镜检
  • 3篇伤寒
  • 3篇结肠
  • 3篇溃疡
  • 3篇甲型
  • 3篇甲型副伤寒
  • 3篇副伤寒
  • 3篇鼻腔
  • 3篇鼻胃镜
  • 3篇鼻胃镜检查
  • 3篇超声
  • 2篇血性
  • 2篇胰腺
  • 2篇胰腺炎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上消化道
  • 2篇上消化道疾病

机构

  • 16篇温州市第三人...
  • 6篇温州医学院附...
  • 4篇温州医科大学
  • 3篇温州市人民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21篇郑恩典
  • 10篇郑亮
  • 9篇倪双双
  • 5篇翁雪健
  • 4篇陈艳
  • 4篇林细州
  • 3篇王英
  • 3篇郑亮
  • 2篇柯建莉
  • 2篇吴道珠
  • 2篇兰巧丽
  • 2篇叶慈慈
  • 2篇陈艳
  • 1篇叶蕤
  • 1篇陈益川
  • 1篇林晓晓
  • 1篇任爱群
  • 1篇余颖聪
  • 1篇柯建利
  • 1篇陆小锋

传媒

  • 3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2篇浙江实用医学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及生物反馈治疗在功能性排便障碍的应用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特点及生物反馈治疗对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对29例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进行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及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每次20 min,每周3次,4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分析29例治疗前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特点,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定疗效。结果 29例患者中排便不协调者26例(89.7%)、排便推进力不足者3例(10.3%)。括约肌静息压松弛率小于20%为20例(69.0%)。排便反射感知阈值增加24例(82.8%)。经治疗后临床痊愈2例(6.9%),显效7例(24.1%),有效14例(48.3%),无效6例(20.7%),总有效率为79.3%。结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多存在盆底肌不协调收缩,排便反射感知阈值增加,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排便困难症状。
兰巧丽王英郑恩典郑亮陆小锋翁雪健
关键词:肛门直肠测压生物反馈功能性排便障碍
缺血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点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比较缺血性结肠炎(IC)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诊断为IC 17例(IC组)和UC 24例(UC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IC组发病年龄(66.1±15.9)岁,显著高于UC组发病年龄(42.8±11.4)岁,P〈0.05;IC组合并动脉硬化相关性疾病13例(76.5%),UC组1例(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组主要临床症状:血便16例(94.1%),腹痛12例(70.6%),腹泻6例(35.3%);UC组主要临床症状:腹痛20例(83.3%),腹泻19例(79.2%),血便16例(66.7%)。内镜检查两组在溃疡、脓苔、息肉样增生和分界清楚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病年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以及内镜表现对IC和UC的鉴别有重要的意义。
郑恩典翁雪健任爱群郑亮
老年人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被引量:1
2008年
郑恩典郑亮倪双双翁雪健柯建莉
关键词:老年人大肠息肉病理结肠镜
甲型副伤寒的腹部超声特征
2007年
目的探讨甲型副伤寒的腹部超声图像特征,以协助早期诊断。方法对1997年至2005年经血培养证实的364例甲型副伤寒的腹部超声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甲型副伤寒的患者中脾肿大最多见,占57.1%,肝肿大占36.3%,胆囊炎症性改变占18.9%。结论腹部超声检查有助于甲型副伤寒的早期诊断。
倪双双郑恩典
关键词:甲型副伤寒超声诊断
鼻胃镜检查鼻腔插镜方法探讨
<正>经鼻胃镜检查是胃镜检查的一种新方法 ,它较普通胃镜检查痛苦小,但是目前经鼻胃镜如何从鼻腔进镜尚无统一的方法。本研究通过观察患者耐受情况及鼻腔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旨在评价经鼻胃镜直接插镜的鼻腔插入方法。1.临床资...
郑亮郑恩典林细州陈艳
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表现及误漏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对其误漏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超声诊断率。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8年3月术前行超声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的61例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患者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3.9%(39/61)。胆囊癌的超声声像图分型:小结节型6例,蕈伞型11例,厚壁型22例,混合型18例,实块型4例,超声诊断率分别为83.3%(5/6)、100.0%(11/11)、27.3%(6/22)、72.2%(13/18)、100.0%(4/4)。本组35例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其中显示Ⅰ级血供3例,Ⅲ级血供21例,Ⅳ级血供11例。2例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均显示呈“快进快出”增强模式。结论超声检查对厚壁型胆囊癌的诊断率非常低,超声医师需加强对不典型胆囊癌的认识,对可疑病灶要多方位、多切面的仔细扫查,必要时行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检查。
倪双双郑恩典吴道珠
关键词:胆囊肿瘤超声检查误诊
调节肠道微生态疗法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意义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研究调节肠道微生态疗法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作用。方法将38例肝硬化SBP患者(SBP组)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18例,采用抗感染、保肝、利尿等常规综合治疗,微生态治疗组2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和乳果糖口服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LPS)、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与15例肝硬化无菌性腹水(SA组)和1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SBP组血浆LPS、PCT、CRP水平明显高于sA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态治疗组治疗前血浆LPS、PCT、CRP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生态治疗组治疗后血浆LPS、PCT、CR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下降l(0.032±0.016)kU/L比(0.068±0.027)kU/L、(0.98±0.72)μg/L比(3.24±1.12)μg/L、(5.74±2.89)mg/L比(12.35±7.65)mg/L](P〈0.05)。结论加用微生态调节治疗能明显改善肝硬化SBP患者体内LPS水平,降低炎性反应,从而控制SBP发生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王英郑恩典郑亮
关键词:肝硬化腹膜炎内毒素血症微生态疗法
血清-腹水脂质梯度在腹水鉴别中的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脂质梯度(SALG)在腹水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A组)24例,自发性腹膜炎(B组)9例,腹膜转移癌(C组)32例,结核性腹膜炎(D组)4例,分为门脉高压组与非门脉高压组,比较两组AFTP、SAAG及SALG的差异以及SAAG与SALG在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上的统计学差异。结果门脉高压组(A、B组)和非门脉高压组(C、D组)SALG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SALG(TC)、SALG(TG)、SALG(HDL-C)、SALG(LDL-C)用于门脉高压相关性腹水鉴别诊断,其临界值分别为2.0mmol/L、0.6mmol/L、0.5mmol/L、1.3mmol/L,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9%和88.9%、51.5%和61.1%、84.8%和80.6%、84.8%和80.6%;SALG(TC)、SALG(HDL-C)、SALG(LDL-C)对门脉高压相关性腹水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与SAAG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SALG(TC)、SALG(HDL-C)、SALG(LDL-C)对腹水的初步诊断有重要意义。
郑恩典倪双双郑亮张东矗陈益川叶蕤王英兰巧丽
关键词:白蛋白梯度门静脉高压腹水
非幽门螺杆菌非NSAID溃疡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非幽门螺杆菌(Hp)非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溃疡的临床特征。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温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473例患者均进行组织学和/或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及病史询问,分为4组:非Hp非NSAID溃疡组(A组),单Hp感染所致溃疡组(B组),单NSAID所致溃疡组(C组),Hp感染和NSAID共同所致溃疡组(D组)。统计A组所占比率,及其性别、年龄分布特点;比较A组与B组、C组、D组消化性溃疡在临床症状和内镜表现方面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56例,占消化性溃疡的11.8%(56/473);A组同其他组比较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分布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同其他组比较,腹痛、腹胀等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消化道出血较D组少见(P<0.05),腹部压痛体征较B组、C组和D组多见(均P<0.05);A组有吸烟史者所占比率高于其他组(均P<0.05),同B组比较在既往消化性溃疡病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胃底溃疡和单发溃疡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其他组比较溃疡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Hp非NSAID溃疡在消化性溃疡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好发年龄较大,腹部压痛较多见,胃底溃疡及单发溃疡较单Hp感染所致溃疡多见。吸烟可能是非Hp非NSAID溃疡的病因之一。
郑恩典倪双双林细州林晓晓叶慈慈陈艳余颖聪郑亮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螺杆菌非甾体类抗炎药
肿块型慢性胰腺炎3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并与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17例胰腺癌患者进行比较。结果39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17例胰腺癌患者中黄疸分别有14例和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111,P=0.045);血清癌胚抗原升高分别为0例和3例,糖链抗原(CA)19-9升高分别为12例和1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T显示胰腺萎缩、胰腺周围及血管侵犯分别有0、5例和3、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1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14例胰腺癌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胰管扩张、胰管中断、胆管扩张分别有14、2、15例和11、6、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8例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和14例胰腺癌患者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检查,前者未找到肿瘤细胞,后者中10例发现恶性肿瘤细胞。结论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诊断困难,结合临床特点、肿瘤血清标志物检查、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尤其活组织病理检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郑恩典邹多武李淑德
关键词:胰腺炎慢性疾病特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