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宇佳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显像
  • 4篇肿瘤
  • 2篇凋亡
  • 2篇细胞
  • 2篇核素
  • 2篇核素显像
  • 2篇放射性
  • 2篇放射性核素
  • 2篇放射性核素显...
  • 2篇PET/C
  • 2篇PET/CT
  • 2篇PET/CT...
  • 2篇18F
  • 1篇蛋白
  • 1篇凋亡显像
  • 1篇乙酸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酸合酶
  • 1篇肾癌
  • 1篇肾细胞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6篇郑宇佳
  • 6篇章英剑
  • 5篇王明伟
  • 3篇张勇平
  • 3篇徐俊彦
  • 3篇程竞仪
  • 2篇张建平
  • 2篇鲍晓
  • 1篇潘禾戎
  • 1篇潘玲玲
  • 1篇王新村
  • 1篇蒋津津
  • 1篇叶定伟
  • 1篇杨忠毅
  • 1篇胡四龙
  • 1篇卢麟俊
  • 1篇罗建民

传媒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核技术
  • 1篇肿瘤影像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Na^(18)F用于肿瘤骨转移病灶显像及其诊断效能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介绍骨转移瘤的Na18F PET/CT显像,并比较其与Na18F PET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ECT显像对骨转移病灶的诊断效能。方法对临床15例多发性骨转移瘤患者,分别行Na18F PET/CT、Na18F PET和99Tcm-MDP ECT显像,将肉眼可见的骨骼热区记为转移、无法定性和非转移病灶,通过临床随访最终定性诊断为转移病灶、非转移病灶,比较3种检查方法探测骨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Na18F PET/CT和Na18F PET均检出全部168处病灶,99Tcm-MDP ECT探测到全部病灶的64.88%(109/168)。当无法定性的病灶被计入转移病灶时,Na18F PET/CT、Na18F PET和99Tcm-MDP ECT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100%;99.17%、72.92%;66.67%、39.58%。前两者与后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8、χ2=8.2、χ2=18.0、χ2=25.4,P均<0.05)。当无法定性的病灶被计入非转移病灶时,Na18F PET/CT、Na18F PET和99Tcm-MDP ECT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93.75%;93.33%、79.17%;57.50%、81.25%。PET/CT、PET较ECT灵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6.1、χ2=22.5,P均<0.05),而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8、χ2=0.44,P均>0.05)。结论 Na18F PET/CT用于骨转移瘤显像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兼备的优势。
程竞仪章英剑王新村王明伟潘玲玲张勇平胡四龙郑宇佳卢麟俊潘禾戎
关键词:骨疾病
新型^(18)F-RGD二聚体的正常生物分布及U87MG荷瘤裸鼠小动物PET/CT显像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背景与目的:整合素αvβ3受体在促进、维持以及调节血管生成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RGD多肽序列可与整合素αvβ3受体特异性结合,有助于评价肿瘤的生长状况和侵袭性。本实验主要研究18F标记的RGD二聚体18F-E[c(RGDfK)2]在正常昆明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和荷人神经胶质瘤裸鼠模型的小动物PET/CT显像情况。方法:以硝基RGD二聚体4-NO2-3-TFMBz-E[c(RGDfK)2]为前体,使用改进的自动化合成模块Explora GN,一步法直接标记合成18F-E[c(RGDfK)2]。用昆明小鼠分析18F-E[c(RGDfK)2]0.5、1、2、4 h的生物分布,计算每克组织放射性占注入量的百分比(%ID/g)。观察荷人神经胶质瘤裸鼠模型1、2、4 h的小动物PET/CT显像情况。结果:18F-E[c(RGDfK)2]的标记率约为10%,放化纯度>98%,稳定性可达10 h。18F-E[c(RGDfK)2]主要经肾排泄,血液清除迅速,注射后1 h,肾、肝、小肠、肌肉和血的放射性摄取值分别为(1.02±0.16)%ID/g、(0.24±0.06)%ID/g、(0.35±0.03)%ID/g、(0.13±0.03)%ID/g和(0.11±0.03)%ID/g。注射后1 h,肿瘤对18F-E[c(RGDfK)2]的摄取达到高峰(5.2±0.56)%ID/g,T/M为5.36。阻断显像中,可见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明显减低,T/M平均值为1.57。结论:18F-E[c(RGDfK)2]与整合素受体特异性结合,肿瘤摄取较高、显像清晰,可用于整合素表达阳性肿瘤的预后判断、血管靶向治疗适应证的选择及疗效判断。
鲍晓王明伟徐俊彦郑宇佳蒋津津章英剑
肾癌摄取^(11)C-乙酸的分子机制及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11C-乙酸(11C-AC)PET/CT诊断肾细胞癌的灵敏度高于18F-脱氧葡萄糖(18F-FDG),但其显像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其被肾细胞癌摄取是否与细胞膜脂肪酸合成相关。方法 1细胞抑制实验:培养3株肾癌细胞(786-0、ACNH和Caki-1),分别以脂肪酸合酶(FAS)抑制剂C75、二甲基亚砜(DMSO)预处理后加入11C-AC,30 min后测细胞摄取放射性计数,并收集细胞提取液测定蛋白浓度,以蛋白免疫印迹检测FAS表达。2小动物PET/CT显像:对786-0荷瘤裸鼠行11C-AC显像,测得肿瘤与软组织的靶本比(T/B),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AS表达。结果 786-0细胞株实验组比对照组摄取11C-AC量明显降低,每微克蛋白的放射性摄取值分别为2.430±0.107和3.544±0.443(P=0.013),降低率为31.42%。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显示,实验组FAS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ACNH和Caki-1细胞株实验组与对照组每微克蛋白的放射性摄取和FAS表达均无显著差异。小动物PET/CT显示,裸鼠皮下肿瘤11C-AC摄取明显增高,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FAS表达强阳性。结论肾透明细胞癌原发灶的11C-AC摄取与FAS表达有关,但不同病理类型摄取乙酸的程度不同。
徐俊彦郑宇佳罗建民张建平章英剑程竞仪叶定伟
关键词:肾细胞癌脂肪酸合酶
^(18)F-FMISO的自动化合成改进及其肿瘤乏氧Micro-PET/CT显像被引量:5
2013年
1-H-1-(3-[18F]氟-2-羟基丙基)-2-硝基咪唑(18F-FMISO)是特异性肿瘤乏氧分子影像探针,其PET/CT显像指导肿瘤放疗靶区的勾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旨在建立18F-FMISO的改进的自动化合成方法,开展其肿瘤乏氧Micro-PET/CT显像研究。基于标记前体NITTP和简便的"一锅法",利用升级、改进的Explora GN模块,依次完成放射氟化反应(NITTP(10 mg),MeCN(1.0 mL),120 oC,5.0 min)、水解反应(HCl(1.0 mol/L,1.0 mL),130 oC,8.0 min)和HPLC分离纯化,自动化合成18F-FMISO。同时,采取分析型Radio-HPLC和Radio-TLC等方法检测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利用Micro-PET/CT进行荷SW1990胰腺肿瘤乏氧显像实验。结果表明,18F-FMISO的自动化生产时间约为65 min,放射化学产率为(30 5.0)%(未衰变校正,n=20),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9%,比活度为(2.04 0.17)×1011Bq·mol–1,化学纯度得到改善。Micro-PET/CT显像表明,18F-FMISO在荷SW1990瘤鼠体内均呈全身分布,最佳的肿瘤乏氧显像时间为注射后3.0 h,肿瘤/肌肉吸收比为3.00 0.08。本研究建立了基于HPLC分离纯化而改进的18F-FMISO的自动化合成方法,而且其Micro-PET/CT肿瘤乏氧显像对比度高,为乏氧显像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制备方法和基本的实验参考依据。
王明伟张勇平郑宇佳鲍晓章英剑
关键词:肿瘤乏氧显像自动化合成
^(18)F-SFB-Annexin B1探测化疗后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背景与目的:诱导细胞凋亡是肿瘤化疗的机制之一,分子影像能在活体内无创、动态地检测细胞凋亡,有助于药物筛选和疗效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N-琥珀酰亚胺-4-氟苯甲酸酯偶联的氟-18-膜联蛋白B1(18F-SFB-AnnexinB1)显像剂早期评价化疗诱导细胞凋亡的可行性。方法:以SFB作为中间体将18F标记到AnnexinB1上。了解18F-SFB-Annexin B1在健康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特性。建立Walker-256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化疗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 200 mg/kg,n=3),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0.9%的氯化钠溶液(n=3)。24 h后静脉注射18F-SFB-Annexin B1,分别于注射后1、2、3、4 h进行PET/CT显像。比较肿瘤/肌肉放射性摄取率比值(T/M)与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测定凋亡指数(AI)的关系。结果:18F-SFBAnnexin B1放化纯度>95%,生物分布显示肾脏放射性最高,其次为肝、脾和心肌,显像剂在体内清除速率快。化疗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T/M比值分别为4.38±0.56、6.75±1.16、6.44±1.12、4.81±0.17和2.35±0.14、2.99±0.55、3.04±0.41、2.33±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3.790、16.913、14.046、77.517,P均<0.05)。TUNEL染色AI分别为(21.00±0.04)%和(8.58±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539,P<0.05),且T/M值与AI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91,P<0.05)。结论:18F-SFB-AnnexinB1能早期反映化疗诱导的细胞凋亡,有望用于活体细胞凋亡分子显像和早期疗效判断。
郑宇佳王明伟张建平徐俊彦杨忠毅程竞仪张勇平章英剑
关键词:凋亡放射性核素显像
膜联蛋白在肿瘤凋亡显像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目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尚不能在肿瘤治疗早期即对疗效进行有效判断,而活体凋亡显像能在细胞水平对肿瘤组织的改变进行早期、无创、动态监测,从而准确判断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反应。磷脂酰丝氨酸(PS)由细胞膜内侧翻转到细胞膜表面是细胞凋亡早期最具特征性的改变之一,这使得PS成为细胞凋亡显像的有效靶点。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膜联蛋白可选择性与翻转到细胞膜表面的PS结合,从而可在体内对早期疗效进行判断。由于在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开始24 h后即可观察到大量的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因此活体凋亡显像有助于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指导性意见。本文在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两方面对膜联蛋白凋亡显像在抗肿瘤治疗早期疗效评价中的机制、应用、局限性及未来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郑宇佳章英剑王明伟
关键词:凋亡放射性核素显像膜联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