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保国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新闻
  • 2篇新闻专业
  • 2篇新闻专业主义
  • 2篇专业主义
  • 2篇密勒
  • 2篇跨界
  • 1篇新闻业
  • 1篇新闻娱乐
  • 1篇新闻娱乐化
  • 1篇英华书院
  • 1篇娱乐化
  • 1篇战地
  • 1篇战地记者
  • 1篇政治
  • 1篇政治传播
  • 1篇社区报
  • 1篇社区报纸
  • 1篇审视
  • 1篇太阳
  • 1篇重新审视

机构

  • 6篇北京外国语大...
  • 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7篇郑保国

传媒

  • 2篇现代传播(中...
  • 1篇国际新闻界
  • 1篇新闻与写作
  • 1篇中国记者
  • 1篇对外大传播
  • 1篇北大新闻与传...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战地记者·职业报人·政府顾问:“美国在华新闻业之父”密勒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密勒氏评论报》是西方报人在中国创办的一份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英文周刊,该刊物以其创办者托马斯·F·密勒命名。密勒于1900年以职业记者的身份来华报道义和团运动,在中国的经历以及日俄战争的结果使得这位经验丰富的战地记者意识到远东地区对美国的重要性。他要以办报的形式拓展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大国视野和影响力",并先后在上海创办了著名的《大陆报》和《密勒氏评论报》。此举打破了英国新闻业在华一家独大的局面,同时也加剧了列强在华的新闻竞争。密勒不但是最早来华办报的西方职业记者,而且还被学者誉为"美国在华新闻业之父"。在他的引领之下,大批受过新闻专业教育的西方记者于上世纪20—40年代奔赴中国,从而将西方对华报道推到了一个顶峰。这些西方专业记者在华的新闻活动也促进了中国新闻业的现代化和专业化进程。
郑保国
关键词:密勒战地记者
《密勒氏评论报》:美国来华专业报人的进与退被引量:2
2015年
《密勒氏评论报》(简称《密》)由美国专业报人在1917年创办于上海。该刊在华出版发行了约32年,先后经历了3任发行人和主编。他们是密勒和鲍威尔父子。创办者密勒是最早来华从事新闻活动的西方职业记者,被誉为"美国在华新闻业之父"。另一位创办者老鲍威尔则是第一位受过新闻专业教育的外国来华办报人士。在他们的引领之下,一大批美国专业记者来华从事新闻活动,在国际新闻界留下了珍贵的一笔。《密》堪称一份转折性的在华外报。它是第一份由西方新闻专业人士来华创办的报刊。小鲍威尔主笔下的《密》在新中国建立后呈现出迥异的风格。刊物几经周折仍难以为继,最终于1953年7月停刊,成为最后一份离开中国大陆的外国在华英文报刊。
郑保国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
《密勒氏评论报》专业新闻团队的跨界特征及效用被引量:4
2015年
《密勒氏评论报》是由托玛斯·F·密勒在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约翰·B·鲍威尔(老鲍威尔)1的协助下于1917年6月9日在上海创办的。该刊物在1941年12月到1945年10间因美日开战而停刊。抗日战争结束后,老鲍威尔的儿子约翰·W·鲍威尔(小鲍威尔)子承父业,在上海恢复《密勒氏评论报》的出版发行,直到1953年7月彻底停刊。《密勒氏评论报》在华前后共出版发行了约32年时间。刊物的英文名称6次更改,却始终沿用了一个中文名称——《密勒氏评论报》。它也是最后一份离开中国大陆的外国人在华英文报刊。它的停刊,标志着外国人在华(台、港、澳除外)外文报刊历史的终结。
郑保国
关键词:政治传播
从英国太阳报看小报新闻的娱乐化被引量:3
2004年
新闻娱乐化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我国,港台地区新闻娱乐化的趋势也早已成定势,大陆新闻也开始出现娱乐化的苗头.本文以英国的太阳报为例,对新闻娱乐化作一简单的分析.
郑保国
关键词:《太阳报》小报新闻娱乐化
重新审视美国社区报——从巴菲特购买社区报说起被引量:2
2012年
2009年以前巴菲特对报业的发展一直持悲观论调,然而现在却拥有88家美国社区报纸,他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了对报业的看法,转而对它充满信心了呢?为什么他选择购买社区报,而不是闻名世界的大报呢?
郑保国
关键词:社区报纸巴菲特悲观论大报
《密勒氏评论报》专业新闻团队的跨界特征及效用
2013年
1917年6月9日诞生于上海的《密勒氏评论报》象征着新闻专业人士在华办报的开端。该刊由'美国在华新闻业之父'密勒和鲍威尔携手创办。随着刊物逐步在上海公共租界站稳脚跟,两位创办人希望吸收更多美国新闻专业人士来华从事新闻活动。与此同时,羽翼日丰的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正急于向全美乃至全世界扩张其影响力。于是,《密勒氏评论报》自然而然地成为密苏里新闻学予来华的落脚点和跳板。刊物也借此打造了一支别具特色的专业新闻团队。这支团队在华呈现出跨国、跨地域、跨领域和跨党派的跨界分布特征。这一特征使得刊物及其团队发挥了特殊的功效:(1)克服了语言的障碍;(2)获取了更多的消息来源;(3)突破了新闻检查和新闻封锁。
郑保国
从外国人来华办报开端看当代中国之对外传播
2007年
从19世纪初开始,外国人开启了中国近现代报刊的历史。这一段历史对后世的中国对外传播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其中,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和威廉·米怜(William Milne,1785—1822)是开创这一段历史的奠基者。今年恰逢他们来华办报两百周年。他们当年的经历对今日中国对外传播应该采取什么策略颇具启发意义。本文将从对外传播人才培养、孔子学院与英华书院的异同以及“附会儒学”的启发意义三方面论述当代中国对外传播所应采取的策略。
郑保国
关键词:外国人办报现代报刊英华书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