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东雅

作品数:8 被引量:103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重工业
  • 4篇外部性
  • 3篇重工业优先发...
  • 3篇重工业优先发...
  • 3篇经济增长
  • 2篇金融
  • 2篇金融外部性
  • 2篇经济发展
  • 2篇技术外部性
  • 1篇支持性
  • 1篇中等收入陷阱
  • 1篇上涨
  • 1篇资本
  • 1篇纵向外部性
  • 1篇校准
  • 1篇经济时代
  • 1篇经济投资
  • 1篇拉动
  • 1篇拉动效应
  • 1篇挤出效应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8篇郑东雅
  • 4篇姚洋
  • 2篇皮建才
  • 1篇刘志彪

传媒

  • 1篇世界经济
  • 1篇经济研究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南开经济研究
  • 1篇工业经济
  • 1篇金融评论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工业基础、纵向外部性和经济增长
本文分析了构建工业基础在经济起飞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以中间投入品的数量的多少代表工业基础的规模。中间投入品数量的增加具有规模经济,但是规模经济的效应在边际上是递减的。在一个自由市场中,每年能够用于投资的资本量取决于国民在...
姚洋郑东雅
关键词:工业化纵向外部性
文献传递
中国的房价上涨与实体经济投资:拉动效应还是挤出效应?被引量:8
2019年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括家庭、房地产部门、房地产相关部门和其他实体经济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发现房价上涨影响实体经济投资的机制有静态和动态的拉动效应和挤出效应。综合静态和动态效应,房价上涨有可能会拉动实体经济投资,也有可能会挤出实体经济投资,还有可能对实体经济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基于2001-2015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房价上涨挤出了实体经济的投资,其中房价上涨1%,实体经济投资下降0.219%;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房价上涨挤出了实体经济投资,其中房价上涨1%,实体经济投资下降0.295%,中西部地区房价上涨对实体经济投资的影响不显著。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增加实体经济投资需要控制房价,特别是东部地区的房价。
郑东雅皮建才刘志彪
关键词:房价拉动效应挤出效应
外部性、重工业与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三十年中建立的工业基础上的,我们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时往往忽略计划经济的三十年,甚至许多学者认为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化道路是一个失败。但是,考虑到中国当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郑东雅
外部性与重工业优先发展
2007年
本文建立了一个最终品种类和中间品种类均为内生决定的动态模型,同时考虑重工业投资和轻工业投资的外部性,通过比较分散经济下和社会计划者经济下对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投资,分析私人对重工业投资是否不足,以此来考察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否合理。由于生产方式越迂回,生产效率越高,重工业投资具有正的技术外部性和正的金融外部性;由于消费者偏好多样性,轻工业投资具有正的金融外部性。重工业投资的外部性始终超过轻工业投资的外部性,所以私人对重工业投资不足。如果不考虑补贴造成的扭曲效应,需要一直对重工业投资进行补贴,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轻工业投资的外部性和重工业投资的外部性的差距越来越小,所以对重工业投资的补贴应该越来越小。
姚洋郑东雅
重工业与经济发展:计划经济时代再考察被引量:68
2008年
改革开放初期,学术界和政策界对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几乎彻底否定。本文的出发点是,由于投入要素的迂回生产提高轻工业的效率,重工业的发展具有正的外部性,因此必要的补贴有利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在一个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最优补贴期限和补贴率。本文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校准,然后做了两个政策实验,一是中国实行平衡发展战略,二是中国实行适当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并将其和实际结果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实际结果下居民的效用贴现和低于平衡战略下的效用贴现和;但是,如果我们实行最优赶超战略,那么,实行补贴的时间短于实际发生的情形,而且补贴率低于实际水平,同时,居民的效用贴现和比平衡战略下的还要高。
姚洋郑东雅
关键词: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校准
中国的资本偏向型经济增长:1998-2007被引量:15
2017年
1998-2007年对中国来说是比较特殊的阶段,连续数年经济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现有文献认为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要素(特别是资本)的贡献,而技术进步的贡献较少。通过考察提高资本边际产出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本文认为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长是由资本从轻工业转移到重工业带来的。从理论研究来看,提高资本边际产出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会加快投资增长、降低消费占比以及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从经验研究来看,仅考虑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根据校准的参数进行模拟的人均产出增长率路径和中国的实际路径平均拟合度为75%。这意味着1998-2007年中国存在资本偏向型经济增长。
郑东雅皮建才
关键词:经济增长
外部性与重工业优先发展被引量:21
2007年
本文建立了一个最终品种类和中间品种类均为内生决定的动态模型,同时考虑重工业投资和轻工业投资的外部性,通过比较分散经济下和社会计划者经济下对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投资,分析私人对重工业投资是否不足,以此来考察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否合理。由于生产方式越迂回,生产效率越高,重工业投资具有正的技术外部性和正的金融外部性;由于消费者偏好多样性,轻工业投资具有正的金融外部性。重工业投资的外部性始终超过轻工业投资的外部性,所以私人对重工业投资不足。如果不考虑补贴造成的扭曲效应,需要一直对重工业投资进行补贴,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轻工业投资的外部性和重工业投资的外部性的差距越来越小,所以对重工业投资的补贴应该越来越小。
姚洋郑东雅
关键词:技术外部性金融外部性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扩大消费能跨越“上中等收入陷阱”吗?
2016年
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很多学者提出要扩大消费,本文对这个渐趋主流的观点进行考察。首先运用1980—2010年89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不同类型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消费模式。研究发现:跨越"下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地区)消费占比先下降,在8327美元左右消费占比开始上升,这似乎可以支持扩大消费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观点。但是,类似的U型消费模式会使上中等收入国家(地区)陷入"上中等收入陷阱"。而跨越"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地区)消费占比一直在缓慢下降,这意味着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非但不需要扩大消费,反而需要降低消费占比。其次对消费占比和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U型消费模式可能会导致上中等收入国家(地区)陷入"上中等收入陷阱",而消费占比一直下降的模式只是跨越"上中等收入陷阱"的前提条件。据此本文推断,目前认为消费占比应该增加的观点是非常危险的,它有可能会让中国陷入"上中等收入陷阱",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我们应该继续压低消费、建立创新型经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郑东雅
关键词:经济增长中等收入陷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