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蕾蕾

作品数:16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浦东新区卫生局卫生科技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近视
  • 4篇斜视
  • 2篇单色光
  • 2篇上斜肌
  • 2篇手术
  • 2篇细胞
  • 2篇斜肌
  • 2篇斜视度
  • 2篇基质
  • 2篇肌麻痹
  • 2篇发病
  • 2篇发病率
  • 2篇复视
  • 2篇高度近视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动眼肌
  • 1篇多巴

机构

  • 1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3篇邹蕾蕾
  • 8篇刘红
  • 4篇戴锦晖
  • 4篇刘睿
  • 4篇刘艳
  • 4篇黄莉雯
  • 3篇朱晓宇
  • 3篇刘帅
  • 2篇张晓慧
  • 2篇周行涛
  • 2篇周浩
  • 2篇陈敏洁
  • 2篇仇晨
  • 1篇王蔼侯
  • 1篇姚静
  • 1篇林晶

传媒

  • 6篇中国眼耳鼻喉...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年份

  • 5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获得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表现及术式选择
2012年
目的探讨获得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特点、术式选择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41眼)获得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对术前及术后1周、4周、3个月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获得性上斜肌麻痹以双侧为主,病因主要为闭合性颅脑外伤,常有昏迷病史,有旋转复视主诉,代偿头位以下颌内收多见,斜视检查表现为双下方为主的外旋。本组病例中35眼行Harada-Ito术,5眼行上斜肌折叠术,1眼行下斜肌减弱术。术中及术后随访未见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旋转复视消失,1例仍有轻微头向肩倾斜的代偿头位。41眼术前同视机检查上方注视野外旋(9.1±2.1)°,正前方注视野外旋(11.0±2.4)°,下方注视野外旋(15.0±3.3)°,与术后1周[分别为内旋(7.5±2.3)°,内旋(4.7±2.4)°,内旋(2.2±2.4)°],术后4周[分别为内旋(5.3±1.9)°,内旋(3.5±2.3)°,内旋(1.9±2.3)°],术后3个月[分别为内旋(1.8±2.2)°,外旋(1.4±2.1)°,外旋(4.2±2.3)°]相比,旋转斜视度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随着时间推移,术后旋转斜视度有一定程度的回退趋势。结论获得性上斜肌麻痹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旋转性复视,需依据临床检查结果选择Harada-Ito术、上斜肌折叠术或下斜肌减弱术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以适度过矫为宜。手术安全可靠,效果显著。
刘艳张晓慧刘睿邹蕾蕾刘红
关键词:旋转斜视复视眼外科手术
部分直肌转位术治疗外直肌完全麻痹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外直肌完全麻痹斜视患者的术式选择、影响因素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行加强的部分直肌转位术治疗外直肌完全麻痹的内斜患者共28例(31只眼),对术前及术后眼位、代偿头位、复视、双眼单视注视野以及眼球运动等进行比较分析。对术前及术后双眼单视注视野,麻痹眼的运动情况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依据牵拉实验以及术前术后检查结果,28例患者(31只眼)中,8只眼行单纯直肌转位术,10只眼行麻痹肌的拮抗肌后退术及直肌转位术,7只眼行直肌转位术及对侧眼配偶肌后退术,6只眼行直肌转位术、对侧眼配偶肌后退术及麻痹肌的拮抗肌后退术。术后3-8个月(平均5个月),28例患者中术后第一眼位完全正位者17例,其余患者均轻度欠矫在10△以内。27例术前有复视及代偿头位的患者中,26例术后第一眼位复视及代偿头位消失,1例双眼外直肌完全麻痹患者,术后残余10°,第一眼位主诉仍有复视并伴轻度代偿头位,予配戴三棱镜矫正,患者复视及代偿头位消失。所有患者双眼注视野从术前的27.0°±6.4°扩大到术后的40.5°±4.8°(t=-34.692,P〈0.001),受累眼的眼球运动从术前的-4.9±0.4增加到术后的-2.9±0.9(t=-13.418,P〈0.001)。结论加强的部分直肌转位术能安全有效地改善外直肌完全麻痹内斜患者的第一眼位,消除患者异常头位以及第一眼位的复视,提高受累眼眼球运动能力,显著扩大患者双眼单视范围。在确定手术方式和术式的先后顺序时,麻痹肌的拮抗肌的被动牵拉实验是一个关键因素。
刘睿张晓慧邹蕾蕾黄莉雯刘红刘艳周行涛周浩
关键词:眼肌麻痹动眼肌眼球运动
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手术治疗的探讨
刘红邹蕾蕾刘帅刘睿姚静刘艳林晶
诊断性遮盖试验对不同类型共同性外斜视斜视度及分型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比较诊断性遮盖试验(DOT)对不同类型外斜视斜视度及分型的影响。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共612例,每位患者行遮盖前及遮盖30 min后注视33 cm视标、5 m视标的棱镜片(三棱镜)+遮盖法斜视度测量。结果遮盖前集合不足型注视33 cm和5 m视标斜视度分别为(57.6±24.1)、(34.2±18.4)PD;遮盖后为(66.6±20.1)、(39.8±19.6)PD。遮盖前基本型注视33 cm和5 m视标斜视度分别为(50.6±28.9)、(48.1±28.7)PD;遮盖后分别为(63.2±27.0)、(53.6±27.8)PD。遮盖前分开过强型注视33 cm和5 m视标斜视度分别为(21.5±19.9)、(53.6±23.8)PD;遮盖后分别为(54.4±27.4)、(59.7±23.5)PD。遮盖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遮盖前集合不足型138例(22.2%)、基本型452例(72.8%)、分开过强型31例(5.0%);遮盖后集合不足型247例(39.8%)、基本型365例(58.8%)、分开过强型9例(1.4%)。遮盖后8.7%的集合不足型、26.5%的基本型、74.2%的分开过强型分型发生了变化。结论遮盖后各型外斜视注视33 cm视标、5 m视标斜视度都有所增加,注视33 cm视标斜视度增加更为显著。遮盖对分型的影响:分开过强型〉基本型〉集合不足型。
刘艳刘红邹蕾蕾刘帅
关键词:共同性外斜视
视觉敏感期后弱视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弱视是指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单眼或双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标准。然而,视觉敏感期后的弱视是患病率较高的眼部疾病,全球有接近3%的高发病率,但以往对于这类患者却是放弃治疗的。目前,视觉敏感期后弱视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就是对视觉系统可塑性的重新认识。本文就这一热点领域,针对视觉关键期后视觉系统可塑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视觉敏感期后弱视治疗的进展等作一综述。
黄莉雯邹蕾蕾刘红王蔼侯
关键词:弱视眼部疾病视觉系统器质性病变高发病率
SMILE和LASEK治疗高度近视术后一年视觉质量的比较
目的: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高度近视一年后的视觉质量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行LASEK手术和SMILE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24眼和26眼),并对两组在术前及...
朱晓宇于曼容邹蕾蕾仇晨陈敏洁戴锦晖
关键词:视觉质量高度近视SMILELASEK
RGS-2与形觉剥夺性近视巩膜胶原改变的相关研究
近视在全球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0%。高度近视会产生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以及黄斑变性等严重的致盲性并发症。近视受从视网膜到脉络膜到巩膜这一通路的局部机制调控。巩膜成纤维细胞在巩膜重塑以及眼轴延长中起重要作用。...
邹蕾蕾
关键词:近视形觉剥夺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430nm和530nm单色光对豚鼠眼球不同部位屈光发育的影响及视黄酸及相关因子的改变
目的:观察豚鼠在白光、430nm短波长光以及530nm中波长光照下眼球背侧、中央和腹侧屈光度数及眼轴的影响,研究视黄酸及相关因子在不同部位的表达变化.方法:90只2周龄三色豚鼠随机分成三组:430nm短波长光组(蓝光组)...
邹蕾蕾戴锦晖朱晓宇仇晨于曼容
关键词:单色光视黄酸
获得性中枢融合无力性复视1例
2015年
资料患者男性,26岁。因"视物重影5年"就诊。患者11岁时因车祸伤昏迷10 d,醒来后出现复视;3个月后逐渐出现外斜,外斜约30°,随后复视症状"消失"。5年前在当地医院行"外斜矫正术"(双眼外直肌后退术),术后出现视物重影。曾给予试戴三棱镜,重影不能消除,当地医院嘱遮盖一眼避免重影。患者希望消除复视遂来我院门诊就诊。
刘帅邹蕾蕾刘红
关键词:上斜肌斜视度同视机
近视与巩膜胶原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近视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屈光不正,而病理性近视可以导致严重致盲性并发症,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细胞外基质的重塑,眼轴的延长。然而胶原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在近视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明确近视眼胶原改变的关键因子有望揭示近视的发病机制。本文就目前近视与巩膜胶原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邹蕾蕾黄莉雯刘红
关键词:病理性近视细胞外基质屈光不正发病率致盲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