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障
  • 4篇白内障
  • 3篇晶状体
  • 3篇B超
  • 2篇上皮
  • 2篇手术
  • 2篇B超诊断
  • 2篇病因
  • 2篇波诊断
  • 2篇超声
  • 2篇超声波诊断
  • 1篇单纯翼状胬肉...
  • 1篇蛋白
  • 1篇凋亡
  • 1篇眼病
  • 1篇眼晶状体
  • 1篇眼眶
  • 1篇眼眶肿瘤
  • 1篇眼前房
  • 1篇眼前房出血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1篇邹尉玉
  • 2篇孙京华
  • 2篇张旭
  • 1篇孙旭芳
  • 1篇李晓青
  • 1篇李玲俐
  • 1篇孙京华
  • 1篇蒋炎云
  • 1篇赵长松
  • 1篇赵长松
  • 1篇张虹
  • 1篇戴莉
  • 1篇黎春蕾
  • 1篇张晓农
  • 1篇罗爱珍
  • 1篇刘海霞
  • 1篇蒋珍新
  • 1篇杨红
  • 1篇薛蔚
  • 1篇赵长松

传媒

  • 3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眼科研究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国外医学(眼...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病因研究
孙京华邹尉玉杨红李玲俐薛蔚
该课题将血浆儿茶酚胺浓度与整个中浆的病程、黄斑中心凹的厚度、视力转归联系起来,并且检测了儿茶酚胺对RPE细胞的毒性作用,为血浆儿茶酚胺与中浆的关系提供了更为详尽的依据。实验研究CA与中浆发病和进展的关系,探讨中浆的病因和...
关键词:
关键词:儿茶酚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
肝素壳多糖缓释剂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通过观察肝素壳多糖缓释剂置入兔眼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ECCE)后的后囊膜的病理变化 ,探讨其对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 青紫蓝兔 2 4只共 48眼随机分 4组 ,建立白内障动物模型 ,在ECCE中分别应用缓冲液 (PBS)、2 0 0U/ml肝素、2 %壳多糖、2 0 0U/ml肝素壳多糖缓释剂 0 1ml注入囊袋内 ,术后不同时间应用裂隙灯显微镜、光镜观察角膜、前房及晶状体后囊膜等眼部组织的变化。结果 肝素壳多糖组后囊膜偶见细胞生长 ,后囊膜光滑。肝素壳多糖组与其他 3组的后囊膜混浊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肝素壳多糖缓释剂能有效地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蒋炎云蒋珍新戴莉邹尉玉赵长松
关键词:肝素壳多糖缓释剂后发性白内障白内障摘除术术后并发症
紫外光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研究紫外光 (ultravioletUV)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 (lensepithelialcellLEC)凋亡特征。方法 :10 0mw/m2 紫外光照射Vistar大鼠双眼 15min ,照射后 1,6 ,2 4h剥取晶状体囊膜。DNA缺口末端原位标记法定量检测凋亡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学改变。结果 :DNA缺口末端原位标记法检测仅在照射后 2 4h组发生凋亡特染细胞 ,其百分比为 14.3%。透射电镜下可见染色质边集浓缩现象。结论
孙旭芳赵长松邹尉玉
关键词:凋亡晶状体上皮细胞紫外光白内障
青少年近视眼病的社会因素及预防对策被引量:1
1998年
邹尉玉李晓青
关键词:青少年近视社会因素
αB-晶状体蛋白在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眼晶状体中的表达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检测轻、中、重度混浊的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可溶性αB 晶状体蛋白和不溶性αB 晶状体蛋白的表达 ,探讨αB 晶状体蛋白与白内障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 50 %半乳糖注射液腹腔注射诱发半乳糖性白内障作为实验组 ,依晶状体混浊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组 ,对照组则同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与实验组大鼠同期分为三组。大鼠处死后 ,取晶状体作匀浆 ,其上清 (可溶性晶状体蛋白质 )和沉淀 (不溶性晶状体蛋白质 )分别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analysis)检测αB 晶状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可溶性αB 晶状体蛋白含量较对照组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实验组含量随晶状体混浊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 ,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不溶性αB 晶状体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实验组含量随晶状体混浊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 ,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αB 晶状体蛋白的分子伴侣功能参与白内障的发病 。
张旭邹尉玉
关键词:晶状体蛋白白内障半乳糖晶状体混浊不溶性显著性差异
70例单眼球突出的B超诊断
1998年
为了探讨单眼球突出的发病因素与B超声像图的关系,对1989年~1097年间70例单眼球突出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对单眼球突出的阳性诊断率达98.6%,不仅能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范围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而且可供定性诊断参考,包括对肿瘤性质(良性或恶性)及组织学的判断。提示B超对单眼球突出的病因诊断有重大价值,对选择手术进路和估计预后有重大意义。
邹尉玉孙京华黎春蕾
关键词:超声波诊断B超病因
B超诊断先天性无睑裂囊性眼临床分析(附2例报告)
1993年
报告 2例先天性无险裂囊性眼的B超图像,例 1左眼球前后径 28.2 mm,横径 31.3 mm,未见角膜、前房、虹膜及晶体回声,整个眼球均为暗区;例2右眼球均为暗区,前后径16.6 mm,未见角膜、前房、虹膜及晶体回声,眼球前外方另见13.8 mm×9.1 mm 的暗区。并对其发病机理与B超图像的关系进行讨论。
邹尉玉
关键词:胎儿畸形超声波诊断
B超和CT导向眼眶肿瘤的手术进路
1997年
为了探索眼眶肿瘤手术的最佳进路,采用B超和CT联合检查指导眼眶肿瘤入路。结果表明单纯B超导向手术进路的成功率为75%,而B超和CT联合导向手术进路的成功率为95.7%,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B超和CT联合检查优势互补,既可得到正确的诊断,又可导向手术进路,达到完整地切除肿瘤的目的。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眼的功能和保持良好的容貌。
邹尉玉
关键词:眼眶肿瘤B超CT手术进路
尿激酶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分析
1997年
孙京华邹尉玉
关键词:眼前房出血尿激酶类挫伤性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对晶状体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02年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 (sHSP)是晶状体中的成分蛋白 ,与眼晶状体的α 晶体蛋白在氨基酸和基因水平上高度同源 ,对晶状体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为 :( 1 )降低胞内活性氧水平 ,提高谷胱甘肽含量 ;( 2 )影响与晶状体抗氧化有关的酶防御系统 ;( 3)可对抗凋亡。系统地研究sHSP在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 。
张旭邹尉玉
关键词:白内障化学结构生物学小分子热休克蛋白晶状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