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莉萍

作品数:43 被引量:1,304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9篇土壤
  • 11篇黄土高原
  • 11篇草地
  • 9篇植被
  • 9篇土壤酶
  • 8篇养分
  • 7篇酶活性
  • 7篇干旱
  • 6篇土壤酶活
  • 6篇土壤酶活性
  • 5篇土壤养分
  • 5篇黄土区
  • 4篇天然草地
  • 4篇培肥
  • 4篇群落
  • 4篇旱区
  • 3篇有机质
  • 3篇玉米
  • 3篇土壤性质
  • 3篇土壤有机

机构

  • 42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北京自然博物...

作者

  • 43篇邱莉萍
  • 21篇程积民
  • 17篇张兴昌
  • 12篇杨云贵
  • 12篇杨培志
  • 12篇李伟
  • 12篇金晶炜
  • 12篇井赵斌
  • 5篇魏孝荣
  • 5篇刘军
  • 5篇王益权
  • 5篇李维军
  • 3篇孙慧敏
  • 3篇郝明德
  • 3篇程杰
  • 2篇赵新宇
  • 2篇高海龙
  • 2篇呼天明
  • 2篇和文祥
  • 2篇白于

传媒

  • 6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2006年中...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5种典型草地群落土壤酶活性的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以长芒草(Stipa bungeana)、苜蓿-长芒草-铁杆蒿(Medicago sativa-S.bungeana-Artemisia sacrorum)、苜蓿-铁杆蒿(M.sativa-A.sacrorum)、长芒草-铁杆蒿(S.bungeana-A.sacrorum)和苜蓿-长芒草(M.sativa-S.bungeana)5种弃耕后自然演替形成的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群落中土壤淀粉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分布,进一步阐释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弃耕农地不同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土壤淀粉酶外,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受地上植物群落的显著影响,并且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小。长芒草群落土壤酶活性低且土壤养分和生物量均低于其他4个群落,表明弃耕后以单一种为优势种的草地群落植被恢复效果并不理想。4种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土壤酶活性可以指示土壤质量的变化。
刘建邱莉萍程积民张金娥
关键词:水蚀风蚀交错区草地群落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
旱地长期培肥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研究了连续25年长期培肥试验条件下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从酶学角度揭示长期培肥的效应。结果表明,长期培肥增加了脲酶和碱性磷酸酶酶促反应的Vmax、Vmax/Km和k值;降低了Ea、△G、△H和△S值,说明培肥能提高酶促反应速度、减小活化自由能、加快土壤中物质的生物循环过程。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和热力学参数与土壤性质相关分析表明,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大多依赖于土壤化学性状,基于动力学参数的土壤肥力指标体系可评价土壤肥力水平,且U-Vmax、P-Km、P-Vmax可作为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邱莉萍王益权刘军张兴昌
关键词:长期培肥土壤酶动力学热力学
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酶活性对植被恢复的响应被引量:41
2012年
结合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自然坡面和不同植被恢复条件下剖面土壤酶活性的分布特征,以及土壤酶活性对植被恢复的响应.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坡地土壤的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为高度变异指标,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为弱变异指标.土壤剖面酶活性受植被恢复措施的显著影响,随土层的加深,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3种水解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并与土壤物理性质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化学性质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除与含水量和pH正相关外,与其他理化性质呈负相关.土壤水解酶类可以敏感指示植被恢复的土壤效应,植被恢复措施可以改善表层和深层土壤的生物学性质.
李林海邱莉萍梦梦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酶活性坡面土壤剖面黄土高原沟壑区
长期施肥土壤中酶活性的剖面分布及其动力学特征研究被引量:28
2005年
对连续25年的长期培肥试验地中土壤剖面酶活性的分布及土壤酶的催化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从表层到深层,酶活性依次减小;而多酚氧化酶呈“波浪”型分布。土壤中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与相应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多酚氧化酶无此相关性。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趋于一个稳定值,且各个时段酶活性均为施肥处理高于不施肥处理,说明施肥能显著提高土壤酶活性。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酶促反应初速度(V0)均随温度和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至一定温度和底物浓度时,V0不再增加;不同培肥措施下V0为:厩肥>秸秆>化肥>对照。
邱莉萍刘军王益权张兴昌
关键词:长期施肥酶活性剖面分布底物浓度
坡向坡位和撂荒地对云雾山草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0
2007年
对封育21年的云雾山典型草坡不同坡位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4种酶活性在坡顶和坡底分布均为阴坡>阳坡>撂荒地。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坡面任何坡位均表现为阴坡>阳坡>撂荒地;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坡面则表现为阴坡>撂荒地>阳坡。不同坡向、不同坡位剖面土壤4种酶活性随剖面层次的增加而降低;在坡顶和坡中部土壤剖面脲酶活性波动较大,在坡底为阳坡>阴坡>撂荒地。封育增加了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其影响深度从坡顶向下而增加;长期封育增加了深层土壤水分和有机碳含量,从而降低了相应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不同坡向、不同坡位剖面土壤4种酶的活性与对应土层土壤有机碳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敏感地揭示了植被恢复对土壤肥力提高的积极作用。
邱莉萍张兴昌程积民
关键词:坡向坡位撂荒地酶活性
一种黄土区天然草地土壤含水量的简易测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土区天然草地土壤含水量的简易测定方法,该具体过程为:步骤a,采集黄土区天然草地的植物叶片;步骤b,用扫描仪将采集的所述植物叶片转化为图像;步骤c,利用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其叶面积,扫描之后的在烘箱中烘干后,测...
程积民李伟井赵斌金晶炜邱莉萍杨云贵杨培志
文献传递
农牧交错带本氏针茅坡地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分布特征被引量:12
2013年
明确农牧交错带草坡地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分布特征对于草坡地生态系统磷素管理、空间分布和磷素流失预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针对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本氏针茅坡地,分析了草坡地土壤-植物系统磷素沿坡面的分布特征,并且从不同空间尺度研究了土壤-植物系统磷素的空间结构特征,以揭示农牧交错带草坡地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坡位的降低,草坡地植物生物量、植物磷素含量和储量均逐渐增加,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在坡上部和坡中部相近,且均低于坡底部;这些变量的变异系数均以坡底部最小。植物磷素含量和土壤全磷的变异系数由坡顶向下依次为34.25%、25.98%、10.02%和24.05%、15.27%、10.85%,表明坡底部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分布相对均匀。各变量的最佳拟合模型在3个分析尺度上均保持一致,植物生物量和土壤速效磷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土壤全磷以球状模型拟合效果最佳,而植物磷素以高斯模型拟合效果最好。随分析尺度的增加,块金常数、块金效应逐渐增大。植物磷素含量在5、10、15 m 3个尺度上的块金常数和块金效应依次为0.010、0.010、0.011和7.9、8.5、8.9,即样点间的空间依赖性逐渐减弱,空间相关性减弱。这表明农牧交错带草坡地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在不同尺度上空间结构比较稳定,属中等或强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来源于结构性因素。
王辽宏邱莉萍高海龙张兴昌
关键词:土壤-植物系统农牧交错带
外源重金属Cr、Cu、Se和Zn对土娄土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研究外源重金属Cr、Cu、Se和Zn对土娄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建立土娄土重金属污染评价的酶学指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施入不同剂量的重金属来模拟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采用温室平衡培养并结合室内化学分析,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外源重金属(Cr、Cu、Se和Zn)污染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随着土壤中Cr、Cu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对过氧化氢酶产生了明显激活效应,而对碱性磷酸酶和脲酶却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3种土壤酶均随土壤中Se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不同程度的激活效应;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土壤中Zn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不同质量浓度Zn对土壤脲酶的活性影响有差异,当Zn质量浓度低于100 mg/kg时有一定激活作用,大于200 mg/kg则表现为抑制效应。【结论】虽然不同重金属元素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差异较大,但很难用某一专有土壤酶来反映特定重金属的污染,而且关于酶系统与重金属以及土壤自身和外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所以土壤重金属酶学指标的建立还需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闫峰吴雄平梁东丽张兴昌邱莉萍
关键词: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17
2004年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地中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将其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可以作为土壤肥力的指标,且酶活性大小受到土壤化学性质和其它酶活性影响。土壤主成分分析能较为客观地评价土壤肥力水平。
邱莉萍刘军王益权孙慧敏和文祥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土壤肥力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
云雾山不同坡向草地土壤养分的坡面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0年
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云雾山不同坡向草地土壤养分的坡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封育草坡表层(0—15cm)土壤碳、氮、磷全量远远高于撂荒坡;阳坡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距坡顶距离的延长呈先降后增趋势,而阴坡则随距坡顶距离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全磷在不同坡地的变异性较大。在土壤剖面分布上,3个坡地土壤有机碳、全氮、矿质氮、速效磷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含量或值基本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且在大致表现出封育阴坡>封育阳坡>撂荒坡的趋势;pH值则与之相反;速效钾和全磷均呈现出撂荒坡>封育阴坡>封育阳坡。这些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坡地自然封育后土壤养分状况有所改善,其改善程度以阴坡较大。
邱莉萍张兴昌程积民
关键词:草坡土壤养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