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伟涛

作品数:47 被引量:434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天文地球
  • 5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夏季
  • 12篇年代际
  • 11篇年代际变化
  • 11篇气候
  • 8篇降水
  • 7篇年际
  • 7篇气温
  • 6篇涛动
  • 6篇年际变化
  • 6篇夏季降水
  • 6篇海温
  • 4篇短期气候
  • 4篇短期气候预测
  • 4篇气候学
  • 4篇气候预测
  • 4篇淮河流域
  • 4篇教学
  • 3篇冬季气温
  • 3篇再分析资料
  • 3篇热带

机构

  • 45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安徽省气候中...
  • 4篇南京铁道职业...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安徽省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气象局广...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民用航空...
  • 1篇淮北市气象局
  • 1篇安徽省铜陵市...
  • 1篇宝鸡市气象局

作者

  • 47篇邓伟涛
  • 21篇孙照渤
  • 15篇曾刚
  • 12篇李忠贤
  • 10篇倪东鸿
  • 5篇何冬燕
  • 5篇谭桂容
  • 4篇刘向文
  • 3篇陈海山
  • 3篇彭丽霞
  • 3篇李碧兰
  • 3篇田红
  • 2篇邓学良
  • 2篇张建伟
  • 2篇贾建颖
  • 2篇吴玲玲
  • 1篇孙善磊
  • 1篇李春晖
  • 1篇聂肃平
  • 1篇周顺武

传媒

  • 8篇大气科学学报
  • 7篇南京气象学院...
  • 6篇热带气象学报
  • 3篇大气科学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气象科学
  • 2篇黑龙江生态工...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气象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二届长三角...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阳活动对NAO与冬季中东急流轴线位置之间关系的调制作用被引量:4
2018年
利用NCEP/NCAR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和NOAA提供的太阳黑子资料,讨论了冬季中东急流年际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太阳活动对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与冬季中东急流轴线位置之间关系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冬季中东急流的轴线位置表现出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在空间上主要表现了中东急流东西两侧轴线南北移动呈反向变化(Middle East Jet Axis shift east-west Out-phase,MEJAO)型和中东急流轴线南北移动呈整体一致的变化特征(Middle East Jet Axis shift In-phase,MEJAI)型。另外,在太阳活动强时期,NAO(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北大西洋涛动)的空间结构更靠近北大西洋东侧的大陆上,欧洲大陆北侧与地中海地区出现相反的SLP(Sea Level Pressure,海平面气压)异常,通过Ekman抽吸作用形成次级环流,在对流层高层地中海地区易出现辐合异常,并激发Rossby波波列,在伊朗高原上空会形成位势高度异常,从而中东急流东部轴线南北侧西风呈相反的变化。同时,在对流层高层欧洲大陆南侧形成的位势高度异常,也会使得中东急流西部轴线北侧西风出现异常。中东急流东、西部西风异常的空间结构呈反相变化,即出现了MEJAO型。而在太阳活动弱时期,NAO的空间结构主要局限在北大西洋地区,不易形成地中海辐合异常,NAO与MEJAO型的关系不密切。因此,太阳活动对NAO与MEJAO型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调制作用。
吴玲玲张建伟张建伟邓伟涛陈宇杨
关键词:太阳活动调制
中国气象台站迁移对平均气温资料均一性的影响
采用1951—2010年753站逐日观测数据,分析了中国气象台站的迁移状况,采用T检验方法分析了中国气象台站迁移前后年平均气温变化的特点,利用标准正态检验(standard normal homogeneity test...
孙照渤周建平倪东鸿邓伟涛
文献传递
春季热带大西洋北部海温异常与我国盛夏降水异常的联系被引量:6
2019年
利用Hadley中心的海表温度资料、全国160站降水资料以及NCEP-DOE AMIP-II再分析等资料,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春季(3—5月)热带大西洋北部海温异常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盛夏(7、8月)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热带大西洋北部模态是热带大西洋海温异常REOF分解的第一模态,方差贡献率为34.5%。热带大西洋北部海温异常年际变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其中春季最为显著。春季热带大西洋北部海温异常与我国盛夏华中地区降水异常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春季热带大西洋北部的海温正异常可以激发出Rossby波,在热带大西洋西北部和热带东太平洋北部产生异常的气旋式环流,引起上述区域的对流层低层(上层)大气出现异常辐合(辐散),并通过热带大西洋北部地区和太平洋之间的垂直环流异常,在中太平洋地区对流层低层大气出现异常辐散,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地区产生异常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反气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有利于水汽输送至我国华中地区,使该地区降水偏多。且这种影响可以通过热带大西洋北部海温异常的持续性,从春季一直持续到盛夏。
李忠贤陈晨曾刚邓伟涛吴玲玲
关键词:海温盛夏降水
淮河流域大气环流型的特征分析
利用基于英国Lamb(1950年)发展的大气环流分型方法的Jenkinson(1977年)法对淮河流域地区1948~2009年的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进行环流分型,分析主要环流类型频率的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规律,为改进气候...
邓伟涛杨琼吴玲玲
关键词:淮河流域
文献传递
三种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在青藏高原区域的适用性分析被引量:31
2013年
利用气象台站观测地表温度,比较和分析了ERA-Interim、NCEP/NCAR和NCEP/DOE再分析地表温度资料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三种再分析资料都揭示了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基本特征,并较好地描述了高原地表温度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但三种再分析资料都比观测地表温度明显偏低,且对地表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估计不足。比较而言,ERA-Interim再分析地表温度产品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最好,与观测地表温度的相关最显著,且能较好地反映高原地表温度的异常变化强度,可作为研究高原地表温度年际变化的代用资料;而NCEP/NCAR和NCEP/DOE再分析地表温度产品在青藏高原的适用性不佳,其适用时段和适用区域需要进一步考察。
何冬燕田红邓伟涛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表温度再分析资料
不同海域SSTA对东半球越赤道气流年代际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1950—2000年逐月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对比ERA-40再分析资料,讨论了这些海域海表温度异常(SSTA)对东半球越赤道气流年代际变化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全球、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均能模拟出索马里、120°E和150°E越赤道气流在1970年代中后期由弱变强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模拟的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关系均与观测结果较一致,而热带外海表温度驱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未能模拟出此年代际变化现象,表明全球、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均对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在1970年代中后期的年代际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热带太平洋是关键海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年代际变化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年代际背景变化密切相关,当热带太平洋处于暖(冷)背景年代,热带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从北到南呈"+、-、+"("-、+、-")"三明治"式距平分布,有利于赤道东太平洋南北两侧产生一对距平反气旋(气旋),然后可能通过"大气桥"的作用,与热带印度洋赤道南北两侧的一对距平气旋(反气旋)联系起来,从而引起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增强(减弱)。
曾刚孙照渤邓伟涛林朝晖李春晖
关键词:气候学数值模拟年代际变化海表温度异常
淮河流域大气环流型的特征分析
利用基于英国Lamb(1950 年)发展的大气环流分型方法的Jenkinson(1977 年)法对淮河流域地区1948~2009 年的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进行环流分型,分析主要环流类型频率的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规律,为改...
邓伟涛杨琼吴玲玲
关键词:淮河流域
冬季北极涛动与极涡的变化分析被引量:37
2006年
利用NCEP/NCAR资料计算出冬季极涡面积(PVA)指数和极涡强度(PVI)指数,对冬季北极涛动(AO)和北半球500 hPa极涡指数进行周期分析,讨论了冬季AO与极涡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冬季AO指数与PVA指数呈反相关关系,与PVI指数呈正相关关系,且AO指数呈上升趋势,PVA指数呈下降趋势。冬季AO指数、PVA指数以及PVI指数均具有多重周期。强(弱)AO指数年,极地500 hPa高度场降低(升高),PVI指数偏大(偏小),PVA指数偏小(偏大)。500 hPa高度场上亚洲大槽、北美大槽均减弱(加强)。AO可激发出类似EU遥相关型的异常,从而影响到东亚地区的气候。冬季AO指数在1982年发生突变,且突变后北太平洋地区的正中心位置更靠东,强度更大。此外,AO突变前后极涡变化不是很显著。
邓伟涛孙照渤
关键词:北极涛动极涡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
盛夏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被引量:4
2018年
利用1979—2014年ERA-Interim逐月的风场、海平面气压场和位势高度场等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160站降水观测资料,采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盛夏(7、8月)南海(South China Sea,SCS)低空越赤道气流(Cross-Equatorial Flow,CEF)的变化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联系,结果表明:盛夏南海低空越赤道气流(SCEF)强度指数与南海夏季风强度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盛夏SCEF偏强(弱)时,亚洲热带低压及西太平洋赤道辐合带增强(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减弱(增强)、东撤(西伸),南海北部和西北太平洋地区为明显的气旋式(反气旋式)环流异常,使得南海夏季风增强(减弱)和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减弱(增强)。此外,当盛夏SCEF偏强时,由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减弱,我国华南地区为东北风异常,华北地区为偏南风异常,受其影响,我国华南地区为显著的水汽辐合区,华中地区为显著的水汽辐散区,使得盛夏华南地区降水增多,华中地区降水减少;反之亦然。
李忠贤范倩莹曾刚邓伟涛
关键词:气候学盛夏中国降水
春季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变化及其与NAO和ENSO的联系被引量:7
2019年
利用1951—2016年HadISST逐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1958—2016年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WHOI)提供的OAFlux数据集,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和偏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春季北大西洋海温异常的主要特征及其与春季NAO和前期冬季ENSO联系。结果表明:春季北大西洋海温异常EOF的第一模态是自北而南出现的三极结构的海温距平型,其方差贡献率为35.7%。春季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的形成主要受到春季NAO主导作用,还受到前期冬季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影响。消除前期冬季Ni o3.4的影响后,春季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指数与同期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指数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0,通过了99%置信度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消除春季NAO的影响后,春季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指数与前期冬季Ni o3.4指数的偏相关系数为-0.26,通过了95%信度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春季NAO正(负)位相引起的海表风场和海表湍流热通量的异常,进而激发出正(负)位相的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前期冬季ENSO事件可以引起春季大气环流异常和热带外海温异常,进而调制春季NAO对北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的影响。
李忠贤于怡秋邓伟涛曾刚吴玲玲
关键词:ENSO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