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过锋

作品数:22 被引量:23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海域
  • 6篇营养
  • 6篇污染
  • 4篇营养化
  • 4篇营养盐
  • 4篇水质
  • 4篇富营养化
  • 3篇营养现状
  • 3篇有机污染
  • 3篇湿地
  • 3篇磷酸盐
  • 3篇近岸
  • 3篇近岸海域
  • 3篇胶州湾湿地
  • 2篇养殖
  • 2篇营养水平
  • 2篇鱼礁
  • 2篇人工鱼礁
  • 2篇污染状况
  • 2篇活性磷

机构

  • 2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辽宁省海洋水...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22篇过锋
  • 17篇陈聚法
  • 11篇陈碧鹃
  • 10篇张艳
  • 9篇赵俊
  • 8篇崔毅
  • 5篇曲克明
  • 5篇李秋芬
  • 5篇刘传霞
  • 4篇夏斌
  • 3篇宋云利
  • 3篇朱建新
  • 3篇马绍赛
  • 3篇崔正国
  • 2篇李娇
  • 2篇周明莹
  • 2篇孙耀
  • 2篇袁伟
  • 2篇孙雪梅
  • 2篇徐勇

传媒

  • 14篇渔业科学进展
  • 4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图书情报工作
  • 1篇黄渤海海洋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虾养殖池生态环境的人工调控及其特征被引量:26
2000年
通过人工调控对虾养殖池的水色、透明度、溶解氧和 COD,建立了较稳定的对虾养殖生态体系。其特征为 ,生产力水平高 ,物质循环速度快 ,各项水质指标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幅度和变化速度较快。提出了人工调控虾池生态环境应以维持稳定的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和数量为主要内容 ,同时 ,讨论了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及数量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曲克明李秋芬陈碧鹃李键孙修涛过锋袁有宪赵法箴
关键词:虾池生态环境
近年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渤海封闭性强,水动力条件和自净能力较弱,其生态系统较为敏感和脆弱。2011年位于渤海中部的蓬莱19-3油田发生重大溢油事故,对渔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解和掌握该起溢油污染事故发生后渔业生态环境的变化状况,分别于2012-2014年在渤海中部海域进行了9个航次的生态环境跟踪调查。利用其中部分调查资料,作者对渤海中部活性磷酸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显示,(1)2012-2014年春季和夏季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秋、冬季部分海域已受到活性磷酸盐的污染。(2)不同季节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的平面分布趋势各异,垂直分布也存在季节差异。春季和夏季活性磷酸盐呈现由表层至底层递减的趋势,秋季和冬季接近呈垂直分布均匀状态。(3)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季节变化明显,其含量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冬季明显高于夏季。2014年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含量低于2013年,呈逐年降低趋势。(4)渤海中部海域活性磷酸盐时空变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营养盐的外源补充、内源再生和生物消耗是影响活性磷酸盐时空变化的最重要因素。
陈聚法赵俊过锋曲克明崔正国孙雪梅朱建新丁东生刘传霞
关键词:活性磷酸盐影响因素
渤海中部COD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富营养化的贡献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以2013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对渤海中部海区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调查海域表、中、底层水体的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时空分布、来源及其对富营养化的贡献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COD平均含量以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垂直分布差异表现为春季表层最高,中层最低;夏季表层最高,底层最低;秋季和冬季均为中层最高,底层最低。各站位COD平均浓度水平分布在春季无明显的高值出现,含量分布较均匀,夏季COD从西向东呈降低趋势,高值主要分布于西部海域;秋季和冬季COD从北向南呈递减趋势,高值分布于调查海域北部。调查海域各站位营养指数E值变化范围为0.088–2.995,平均值为0.337±0.403,大于1的站位有25个,其中,秋季20个,冬季5个,表明大部分调查海域水质未达到富营养化状态,处于较低营养水平。COD对调查海域富营养化的贡献率为46.15%–141.41%,平均值为(71.36±14.98)%,表明COD在渤海海区富营养化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张艳李秋芬赵俊崔正国周明莹朱建新丁东生过锋刘传霞曲克明
关键词:COD
渤海中部海域沉积物中Hg的校正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以2013年5月从渤海采集到的表层沉积物及水样为研究对象,对渤海中部海域汞(Hg)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Hg的含量为(1.058–9.256)×10^(-3)mg/kg,平均值为4.781×10^(-3)mg/kg;水体中,Hg的含量为0.005–0.240μg/L,平均值为0.090μg/L。由于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是影响重金属元素沉积中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故本研究采用归一化法对Hg的"粒度效应"进行校正,并以水体中的Hg作为参照与校正结果进行对比,来分析沉积物中的Hg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将校正后沉积物与水体中的Hg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相关性显著(R=0.634,P<0.001,n=29)。推测,水体中的Hg主要来自于沉积物中Hg的释放。由此可见,这种"二次污染"会对周边环境造成长期的危害,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
杨茜夏斌杨庶孙耀周明莹朱建新过锋刘传霞曲克明赵俊崔正国
关键词:沉积物二次污染
胶州湾外南沙水域渔业资源与文昌鱼数量调查评估及其栖息环境保护被引量:13
2003年
应用扫海面积法 ,并根据鱼类和文昌鱼栖息特点 ,采用了不同拖网取样方式 ,对胶州湾外南沙周围 2 4km2 水域 5、6月渔业资源数量与文昌鱼 (BranchiostomabelcheriGary)数量进行了调查评估。5月捕获的鱼类共 2 8种 ,总资源量 2 75 479kg ,其中玉筋鱼居第 1位 ,资源量 2 65 2 0 0kg。捕获的无脊椎动物共 1 3种 ,总资源量 3 489kg。6月文昌鱼数量约为 1 872 0 0 0 0尾。同时 。
马绍赛崔毅李秋芬陈碧鹃宋云利辛福言赵俊陈聚法过锋
关键词:渔业资源文昌鱼
青岛崂山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1
2013年
2012年5月和8月对崂山近岸和流清河湾网箱增养殖区的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月共检出浮游植物23属36种,细胞丰度变动范围为85.26×103~720.16×103cell/m3,夜光藻为优势种,数量占浮游植物总量的80%以上,受其影响,群落多样性较差,细胞丰度低。8月共检出浮游植物30属54种,细胞丰度变动范围为43.00×103~1116.27×103cell/m3,群落多样性较好,细胞丰度较低。对浮游植物群落进行聚类分析,5月相似性在60%以上,8月在50%以上。崂山近岸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值均大于流清河湾网箱增养殖区,而多样性均值前者均小于后者;相关性分析显示,细胞丰度平均值与N/P均值呈显著负相关(r=-0.81,P<0.05),而多样性均值与其呈显著正相关(r=0.98,P<0.05),认为影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多样性的最关键限制因子是无机氮。
孙雪梅夏斌过锋陈碧鹃石潇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营养盐
秋季莱州湾及附近水域营养现状与评价被引量:32
2007年
根据2004年10月对莱州湾水域调查结果,分析并评价了莱州湾水域秋季营养状况。结果表明,由于受黄河和小清河入海径流的影响,表层无机氮、磷酸盐和硅酸盐水平分布均表现为湾西部和西南部含量较高于其他水域。而底层分布却不尽相同,无机氮为湾南部近岸水域含量较高;磷酸盐为湾东部近岸水域含量较高;硅酸盐为除湾口外水域水平梯度较大外,整个湾内水域分布相对较均匀。从水域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看,N/P比值较大于Redfield比值,P显得相对缺乏。与Justic和Dortch等提出的营养盐化学计量限制标准比较符合硅限制条件。根据营养化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指数计算结果,2004年秋季莱州湾水域营养水平基本属于磷限制中度营养水平,有机污染程度属2级,表明该水域开始受到有机污染。
李广楼崔毅陈碧鹃陈聚法宋云利过锋
关键词:营养现状
青岛市崂山近岸海域水质营养现状与评价被引量:3
2007年
根据2005年7、9月和2006年9、11月对青岛市崂山近岸海域的4次调查结果,分析并评价了该海域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表层无机氮、PO4-P和COD含量,仰口至港东、石老人、流清河湾海域略高于其他水域。底层无机氮、PO4-P均为仰口至港东水域含量较高,COD为太清宫湾水域含量较高,其余水域分布相对较均匀。从营养结构分析,7和11月该海域表、底层,N与P相比显得相对缺乏;9月表层,N与P相比也显得相对缺乏;9月底层N/P比值接近16∶1,氮、磷均不受限制。从营养状况看,除2005年9月份该海域水质处于富营养化水平外,其他调查月份水质均未达到富营养化。
过锋陈聚法崔毅陈碧鹃张艳
关键词:水质营养现状
胶州湾北部氮、磷营养盐的分布及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05年
1999~2004年对胶州湾北部海域营养盐进行了连续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年际春季2003年无机氮含量最高,平均值为460.85 μg/L,超出海水水质三类标准,超标率为77.8%.夏季2001年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486.89 μg/L,2004年次之,平均含量461.82μg/L;秋季2003年无机氮平均值为633.46μg/L,均超出海水水质四类标准.磷酸盐的年际季节性变化及年际均值变化分析,该海域无机磷含量均在较高水平上波动(尤其在春、秋季),另,夏季高温期超标也较为严重.从氮、磷比值的季节变化来看氮、磷含量均较高.胶州湾海域富营养化程度严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过锋陈聚法陈碧鹃崔毅
关键词: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胶州湾海域
莱州人工鱼礁海域水质状况的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根据2010~2011年莱州人工鱼礁海域春、夏、秋、冬4个季节共8个航次的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DIP)、总氮(TN)、总磷(TP)、有机碳(TOC)等要素的分析结果,运用N/P比值、有机污染指数A和富营养化指数E等方法,对投放人工鱼礁海域不同年份水体的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该海域水环境在人工鱼礁投放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投礁区第2年DIN含量明显降低,而DIP含量略有上升,使得海区中的DIN/DIP值降低,由89.60降低到44.54.2011年和2010年投礁区DIN/DIP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区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人工鱼礁对水体有改善作用;营养化指数E分析表明,调查海域水质未达到富营养化状态,处于较低营养水平,且2010年与2011年、礁区和对照区E值的平均值均相差不大,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调查海域有机污染指数A小于0或小于1,且投礁区和对照区无明显差异,2010年与2011年也无明显差异,表明该海域未受到有机污染,水质状况良好或较好.
张艳陈聚法过锋王军李娇袁伟谢寒冰
关键词:人工鱼礁水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