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平

作品数:76 被引量:28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病理
  • 20篇细胞
  • 13篇临床病理
  • 12篇肿瘤
  • 11篇免疫
  • 10篇横突
  • 10篇横突综合征
  • 9篇腰椎
  • 9篇腰椎横突
  • 9篇腰椎横突综合...
  • 8篇第三腰椎
  • 8篇第三腰椎横突
  • 8篇第三腰椎横突...
  • 8篇淋巴
  • 8篇病理观察
  • 7篇免疫组化
  • 7篇病理学
  • 6篇病理分析
  • 5篇胶原酶
  • 5篇肝硬化

机构

  • 74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贵阳中医学院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6篇路平
  • 25篇孟宇宏
  • 24篇虞积耀
  • 17篇宁浩勇
  • 15篇康筱玲
  • 13篇洪柳
  • 11篇胡明
  • 10篇王嘉羚
  • 10篇乔晋琳
  • 10篇马广昊
  • 7篇金博
  • 6篇李进让
  • 6篇刘肖
  • 6篇孙建军
  • 5篇陈蕾
  • 5篇王健瑞
  • 5篇付山峰
  • 5篇郭红光
  • 5篇刘凤桐
  • 4篇汲广成

传媒

  • 12篇诊断病理学杂...
  • 9篇海军总医院学...
  • 4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现代妇产科进...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国骨伤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第十四届全军...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眼科新进展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2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12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 1篇1999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颌窦源性后鼻孔囊性息肉临床与病理学特点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分析上颌窦来源的后鼻孔息肉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1998年10月至2004年9月,在施行鼻内镜手术的鼻息肉鼻窦炎患者1023例(1895侧)中,确诊为上颌窦源性后鼻孔息肉46例(4.5%),均为单侧发病,年龄5~65岁,平均15岁,有前期手术史者5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息肉组织标本经石蜡包埋后切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特点。结果1年随访治愈率达100%,其中3例局部复发再行鼻内镜下处理治愈。上颌窦源性后鼻孔息肉的临床特点:①单侧发病;②以单侧进行性鼻阻为主诉症状;③儿童多见,多为单个息肉;④息肉均源于上颌窦口窦内侧,蒂部悬于后鼻孔,上颌窦内为一薄壁囊肿,破溃后常有淡黄色液体流出。病理学检查:息肉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黏膜下炎性细胞浸润,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较少见,间质水肿,并有潴留囊肿形成,囊肿为单个,较大,内有炎性潴留物。结论上颌窦源性后鼻孔息肉特殊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说明其发病机制可能存在特殊性,临床治疗也应区别对待。依其病理特征诊断为“上颌窦源性后鼻孔囊性息肉”更为确切。
钱进李厚恩孙建军李进让郭红光路平
关键词:上颌窦病理学内窥镜检查
蛋白酶激活受体-1促进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功能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对人类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法,将正义和反义 PAR-1重组质粒"pC/PARls"和"pC/PARlas"分别转染至人肺巨细胞癌低转移株(PLA801C)和高转移株(PLA801D)细胞中;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 Western 印迹检测转染后 PAR-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通过 MTT、软琼脂集落形成、流式细胞仪、细胞-基质黏附和 Transwell 细胞侵袭实验检测 PAR-1对肺癌细胞转移相关功能的影响。结果转染正义和反义 PAR-1分别明显上调和下调了 PLA801C 和 PLA801D 的 PAR-1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转染正义 PAR-1对细胞的生长和克隆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并可明显增强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黏附和侵袭能力(与空载体对照组比较均 P<0.01)。相反,转染反义 PAR-1对细胞模型的生长和克隆形成具有抑制作用;能明显降低细胞的 S 期和 G_2/M 期(与空载体对照组比较分别为 P<0.05、0.01)、升高 G_1/G_1期所占比例(P<0.01);还可使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黏附力(P<0.05)和侵袭力明显降低(P<0.01)。结论正义和反义 PAR-1基因能够分别上调和下调 PAR-1的表达水平;PAR-1能够影响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黏附和侵袭特性。抑制 PAR-1的表达可能是一种治疗肺癌的途径。
孟宇宏虞积耀张金强路平宁浩勇胡明陆应麟
关键词:肿瘤转移肺肿瘤
以神经淋巴瘤为主要表现的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一例
2005年
臧贵明张昭馥袁云路平王洪瑛
关键词:肿瘤
蛋白酶激活受体-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2006年
目的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与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法对80例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标本进行PAR-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形态计量学分析方法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AR-1表达与肺癌转移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80例肺癌组织中PAR-1阳性表达数为59例(73.8%)。有转移组的56例中PAR-1阳表达数为48例(85.7%),无转移组的24例中PAR-1阳性表达数为11例(45.8%),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图像分析结果表明:有转移病例(7.84±6.11)和无转移病例(4.48±2.59)组间积分光密度的差异则有显著意义(p<0.05),肿瘤组织(6.505±3.086)与肺组织(2.91±1.97)及原发灶(6.505±3.086)与转移灶(10.827±2.20)各组之间积分光密度的差异度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PAR-1可能在肺癌进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AR-1过度表达可能与肺癌的恶性表型及侵袭和转移表型有关。
孟宇宏朱彦君路平胡明宁浩勇虞积耀
关键词:蛋白酶激活受体-1免疫组化肺癌
针刀干预对L_3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背景:前期实验关于针刀疗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治疗机制研究主是从调控软组织炎性反应为主要切入点,但尚未从软组织损伤修复的角度加以研究。目的:观察针刀疗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4/05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海战伤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68只,其中51只用于制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方法:68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7只。针刀干预组:于造模后15d,在麻醉下,用针刀于大鼠第三腰椎横突后半段表皮投影处刺入至深筋膜下,行疏通切割两三刀,出针,按压针孔止血;封闭对照组:在无菌条件下,用0.45mm×12mm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刺入腰3横突后半段深筋膜下,注入20g/L利多卡因注射液0.05mL+地塞米松注射液0.01mL+维生素B120.01mL+氯化钠注射液0.13mL,出针,按压止血。模型对照组造模但不干预、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主要观察指标:于造模后15d各组取1只大鼠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造模后21,30d,每组各处死8只大鼠,取材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并计算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指数。结果:68只SD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后15d正常对照组结构正常;其他3组血管充血,并见淋巴小结形成。造模后21d针刀干预组与封闭对照组大鼠组织内成纤维细胞较少,毛细血管增生扩张,胶原重建开始;模型对照组成纤维细胞较多,胶原分泌增多。造模后30d模型对照组成纤维细胞增生,可见红细胞散在分布,有增生的毛细血管;针刀干预组与封闭对照组可见纤维组织排列成行;针刀干预组较其他各组胶原纤维形成减少,瘢痕面积小。②造模后21d正常对照组可偶见增殖的成纤维细胞;封闭对照组与针刀干预组大鼠组织内的成�
乔晋琳汲广成李金牛郭长青陈裔英路平付本升向东东马广昊刘灿坤
关键词:针刀疗法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成纤维细胞增殖
腹痛、黄疸、贫血、骨髓抑制
2010年
邱宝安祝建勇白宏伟路平沈建良
关键词:骨髓抑制腹痛黄疸贫血持续性钝痛巩膜黄染
伴绒毛状淋巴细胞的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伴绒毛状淋巴细胞的脾边缘区B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发生在脾的淋巴瘤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伴绒毛状淋巴细胞的脾边缘区淋巴瘤是原发于脾脏的一种淋巴瘤,它以循环中存...
宁浩勇孟宇宏吴惠洪柳路平康筱玲虞积耀
声带息肉临床形态和病理特征观察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观察声带息肉的临床形态和病理特征。方法选择在海军总医院进行手术储存图像清晰的156例声带息肉患者的喉内镜图像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88例,女性68例;年龄14~76岁,中位数43.0岁;病程1~132个月,中位数6.5个月。右侧声带息肉57例,左侧6l例,双侧38例。患者有单个声带息肉的118例,2个声带息肉的36例,3个声带息肉的2例。无蒂型声带息肉129例(声带息肉的基底长度大于或等于与声带息肉基底平行的声带息肉的最大径),有蒂型声带息肉27例(声带息肉的基底长度小于与声带息肉基底平行的声带息肉的最大径)。所有标本经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 染色观察。结果根据喉镜照片,对比病理观察结果把声带息肉分为五型:水肿型、血管扩张型、出血型和出血血栓型、纤维型、淀粉样变性型。156例声带息肉患者中水肿型70例(44.9%),无蒂者66例,有蒂者4例;血管扩张型49例(31.4%),无蒂者47例,有蒂者2例;纤维型15例(9.6%),无蒂者5例,有蒂者10例;出血型或出血血栓型13例(8.3%),无蒂者10例,有蒂者3例;淀粉样变性型9例(5.8%),无蒂者1例,有蒂者8例。不同类型声带息肉患者的病程进行统计分析,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临床形态将声带息肉划为不同的类型对指导临床工作有一定意义,对一部分水肿型、血管扩张型和出血型声带息肉,病变比较小、病程较短的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纤维型声带息肉和淀粉样变性型声带息肉一般需要手术切除,淀粉样变性型声带息肉应注意与喉癌相鉴别。
李进让路平孙建军
关键词:息肉声带喉镜检查
伴组织细胞样分化的心黏液瘤病理学观察
2011年
目的探讨伴有组织细胞样分化的心黏液瘤的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伴有组织细胞样分化的心黏液瘤,进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标记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56岁。活动后呼吸困难伴心悸。超声发现右心房肿块。镜下肿瘤组织呈短条索状或实性巢样排列,大部分区域缺乏黏液样基质。肿瘤细胞呈组织细胞样,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空泡状,有明显小核仁,缺乏核分裂。免疫组化:瘤细胞vimentin和calretinin(+),SMA、actin(sarcomeric)和S-100灶状(+),desmin、myoglobin、HMB45、melan-A、CDla、CD21、CD23、CD35、F、CD68、CD117、CK(AE1/AE3)、CK5/6、EMA、mesothelial和WT-1(-)。结论伴有组织细胞样分化的心黏液瘤为一种特殊类型,与经典型心黏液瘤相比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需与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及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相鉴别。
路平孟宇宏虞积耀宁浩勇洪柳康筱玲
关键词:临床病理免疫表型
颅内肿瘤样脱髓鞘病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误诊病理分析
目的 回顾性研究肿瘤样脱髓鞘病(tumefactive demyelinating lesions,TDL)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
孙辰婧洪柳刘建国路平桂秋萍戚晓昆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