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百孝

作品数:281 被引量:1,746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1篇期刊文章
  • 60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2篇标准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7篇医药卫生
  • 17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70篇艾灸
  • 52篇艾烟
  • 40篇针灸
  • 30篇小鼠
  • 26篇灸法
  • 22篇针刺
  • 20篇中医
  • 17篇耳穴
  • 15篇灸疗
  • 15篇灸疗法
  • 14篇动脉
  • 13篇细胞
  • 12篇动脉粥样硬化
  • 12篇经络
  • 12篇DNA条形码
  • 11篇疗效
  • 10篇蛋白
  • 10篇艾灸疗法
  • 8篇色谱
  • 7篇草药

机构

  • 275篇北京中医药大...
  • 19篇北京中医药大...
  • 15篇军事医学科学...
  • 1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0篇北京华邈中药...
  • 9篇北京市药品检...
  • 9篇新疆医科大学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上海中医药大...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复旦大学
  • 5篇天津中医药大...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中国航天员科...
  • 5篇河南省药品审...
  • 4篇成都中医药大...
  • 4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281篇赵百孝
  • 51篇韩丽
  • 35篇黄畅
  • 32篇杨佳
  • 26篇刘钧天
  • 22篇刘平
  • 20篇崔莹雪
  • 19篇王磊
  • 14篇刘春生
  • 13篇马长华
  • 13篇嵇波
  • 13篇和蕊
  • 12篇朱茂祥
  • 12篇惠鑫
  • 12篇王昊
  • 10篇靳然
  • 10篇胡海
  • 10篇杨陟华
  • 9篇李军
  • 8篇郭洪祝

传媒

  • 28篇世界中医药
  • 26篇中国针灸
  • 24篇中华中医药杂...
  • 23篇环球中医药
  • 12篇中医教育
  • 10篇北京中医药大...
  • 8篇上海针灸杂志
  • 7篇中国中医基础...
  • 6篇辽宁中医杂志
  • 5篇针刺研究
  • 5篇中国中医药信...
  • 4篇中国中医急症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山东中医杂志
  • 2篇中医药管理杂...
  • 2篇现代中医药

年份

  • 13篇2023
  • 14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20篇2019
  • 12篇2018
  • 8篇2017
  • 29篇2016
  • 32篇2015
  • 23篇2014
  • 18篇2013
  • 24篇2012
  • 19篇2011
  • 12篇2010
  • 14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2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烟和香烟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及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
2022年
目的:观察艾烟和香烟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及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从神经炎症角度探讨艾烟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24周龄雄性APP/PS1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艾烟组、香烟组,12只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小鼠作为空白组。艾烟组和香烟组分别采用5~15 mg/m^(3)浓度的艾烟及香烟进行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仅抓取固定。各组小鼠干预时间为20 min/d,6 d/周,连续干预8周。采用刚果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沉积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刚果红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香烟组见大量β-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艾烟组偶见散在β-淀粉样蛋白沉积颗粒。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NF-α、IL-8、CR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香烟组血清TNF-α、IL-8、SAA、CR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烟组血清IL-8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香烟组比较,艾烟组血清TNF-α、IL-8、CR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烟可减少APP/PS1小鼠海马Aβ沉积并减轻炎症反应,提示艾烟对AD脑内神经炎症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香烟则加剧AD脑内病变发展。
何梦如王昊刘雅洁黄跃平吴嘉威赵百孝
关键词:艾烟神经炎症Β-淀粉样蛋白炎症介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巴西桑叶与中国桑叶中芦丁含量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产地桑叶中芦丁含量,为桑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初步的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对11份不同产地药材样品的芦丁含量进行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条件为Tech Mate C18(4.6 mm×250 mm,5μm,NO.AKAD06833),以甲醇-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8 nm,柱温为30℃。结果 8份国产样品的芦丁含量均未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的含量标准,3份巴西样品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要求。结论国内桑叶中芦丁含量普遍较低,巴西黑桑叶中芦丁含量较高。
艾则孜江.艾尔肯田志浩李莉徐文英高山山韩丽赵百孝刘春生马长华
关键词:桑叶芦丁
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法比较巴西肉桂CANELA与中国肉桂中桂皮醛的含量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巴西肉桂CANELA与中国肉桂中桂皮醛的含量差异,为肉桂药材的新品种选育及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分别测定6批巴西肉桂CANELA与中国肉桂中桂皮醛的含量。结果 6批巴西肉桂CANELA及中国肉桂中桂皮醛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3%和5.27%,均明显高于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规定的1.5%。结论以桂皮醛为指标进行评价,巴西肉桂CANELA品质优于中国肉桂。本研究为确定巴西肉桂CANELA化学成分与药用价值奠定了基础,也可为肉桂药材品种的资源普查、新品种选育、品质评价等提供科学参考。
李莉冯孟鑫马恺悦王佳宇侯文珍赵百孝刘春生马长华
关键词:桂皮醛
基于DNA条形码—产地—形态分析联用的巴西草药PICO(鬼针草)的鉴定及生药学研究
2015年
目的对巴西鬼针草药材进行基原鉴定及生药学研究,为药材质量控制和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样品总DNA,扩增ITS基因序列,利用相似度搜索法进行分子鉴定。利用通过DNA条形码—产地—形态分析方法鉴定巴西鬼针草。按照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方法分析样品性状、显微特征。结果 DNA条形码—产地—形态分析联用的鉴定方法鉴定巴西鬼针草药材来源于菊科植物鬼针草Bidens pilosa。结论巴西鬼针草药材来源于菊科植物鬼针草Bidens pilosa,生药学特征可以作为药材鉴定的依据。
顾选张晓芹宋晓娜李妍芃韩丽赵百孝刘春生马长华哈略
关键词:鬼针草DNA条形码生药学
基于DNA条形码—产地—形态分析联用的巴西草药DENTEDE LEO(蒲公英)的混伪品鉴定及生药学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对巴西市场上销售的药用蒲公英的混伪品进行鉴定及生药学研究。方法通过提取样品DNA、PCR扩增及双向测序,获得样品的ITS序列。采用相似度分析法进行分子鉴定;根据植物产地分布特征和形态特征验证结果,三种方法联用获得鉴定结果;分析混伪品的性状和显微特征。结果 DNA条形码研究表明巴西药用蒲公英的混伪品来源于菊科植物假蒲公英猫儿菊Hypochaeris radicata的全草,产地分析和形态分析验证了DNA条形码鉴定结果。结论巴西药用蒲公英的混伪品来源于菊科蒲公英属植物假蒲公英猫儿菊Hypochaeris radicata的全草。混伪品的生药学特征能够为巴西草药DENTE DE LEO的真伪鉴别提供依据。
顾选崔秀梅余春霞马长华肖瑶韩丽刘春生赵百孝哈略
关键词:混伪品DNA条形码
预温针灸与温针灸大鼠“神门”穴对缺血性心律失常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对比观察预温针灸和温针灸对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心电图的改变以及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正常组、模型组、预温针灸组和温针灸组,每组9只。舌下注射氯化钡制作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采用心电图观测预温针灸和温针灸"神门"穴对心率、QRS波和复率时间的影响,生化法检测血清中CK、LDH活性的影响。结果温针灸和预温针灸可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变异的QRS波形;温针灸可以使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心率降低,复率时间缩短,使血清中CK和LDH活性显著降低。结论温针灸在改善缺血性心律失常同时,可以保护心肌损伤,而预温针灸对此病效应不稳定。2种治疗方法效应差异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杨佳嵇波张露芬赵百孝王亚萍王晔时丽媛赵文斌
关键词:温针灸缺血性心律失常
电针不同穴位对模拟失重效应大鼠HPA轴相关激素及神经递质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寻电针不同穴位对失重条件下机体内分泌轴及相关神经递质的影响及变化规律。方法:40只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尾吊组、电针内关组、电针三阴交组,每组10只。尾吊组、电针内关组、电针三阴交组大鼠尾部悬吊模拟失重效应。正常组常规饲养;尾吊组尾吊28天;电针内关组大鼠尾吊的同时,予以电针双侧"内关"30min,隔日1次,共治疗14次;电针三阴交组大鼠尾吊的同时,予以电针双侧"三阴交"穴30min,隔日1次,共治疗14次。均于4周后取材。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血清中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及下丘脑中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尾吊组大鼠垂体组织ACTH含量降低(P<0.05),下丘脑中5-HT含量明显降低(P<0.01);电针"内关"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CRH、5-HT的含量降低(P<0.01,P<0.05);电针三阴交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CRH、5-HT的含量降低(P<0.01,P<0.05),血清中CORT的含量降低(P<0.05)。与尾吊组比较,电针内关组垂体组织ACTH含量降低(P<0.05);电针三阴交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CRH含量、垂体组织ACTH含量、血清中CORT含量亦降低(P<0.05,P<0.01)。与电针内关组比较,电针三阴交组大鼠血清CORT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以调节尾吊大鼠下丘脑中5-HT的含量,抑制尾吊大鼠HPA轴的兴奋状态,电针"三阴交"较电针"内关"抑制作用更明显,但对NE、DA的作用并不明显。
张鹤赵国桢汪德生赵百孝嵇波宋艳张平刘亚利李莹辉
关键词:电针HPA轴激素神经递质
耳尖刺血对去卵巢拟阴虚内热大鼠性激素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通过观察耳尖刺血对去卵巢拟阴虚内热大鼠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探讨耳尖刺血对围绝经期潮热机制,为临床耳尖刺血治疗围绝经期潮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健康雌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耳尖刺血组,每组12只。模型组、雌激素组、耳尖刺血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行同样操作,但不切除卵巢。模型组去卵巢术后10d起开始灌服附子干姜液,连续2周。以后每日灌服蒸馏水20mL/kg,连续2周。雌激素组去卵巢术后10d起开始灌服附子干姜液,连续2周。以后每天灌服用蒸馏水配成的0.003mg/mL己烯雌酚溶液,20mL/kg,连续2周。耳尖刺血组去卵巢术后10d起开始灌服附子干姜液,连续2周。以后每天进行耳尖刺血治疗,连续2周。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同时开始每日灌服等容积蒸馏水,连续4周。于末次治疗后24h断头取血5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摘取大鼠子宫,精密测量重量并计算子宫指数。结果:造模后,模型大鼠血清E2水平降低,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血清FSH水平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雌激素组和耳尖刺血组经治疗干预后,血清E2水平较模型组升高,血清FSH水平较模型组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雌激素组和耳尖刺血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血清LH水平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耳穴刺血治疗对去卵巢拟阴虚内热大鼠血清性激素具有很好的良性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潮热的机制之一。且为临床耳尖刺血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潮热提供了实验依据。
王旭赵百孝周冰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潮热雌二醇促卵泡生成激素促黄体生成激素
艾烟可控式动态吸入染毒对大鼠血清中LDL-r、ICAM-1及心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长期暴露于不同浓度艾烟环境下大鼠的脂质代谢、血管内皮及心脏组织形态的变化,探讨不同浓度艾烟对大鼠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为艾烟心血管系统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16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2只分别暴...
赵百孝刘平白桦韩丽王磊黄剑杨佳刘钧天黄畅杨陟华朱茂祥
关键词:艾烟LDL-RICAM-1
多元评价在实验针灸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探究式小组学习已经在实验针灸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中得到应用,将多元化评价方式,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时机、评价过程和计分方法,鼓励学生加强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鼓励教师根据评价结果随时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推动了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改革。
李晓芳任秀君卢峻嵇波朱文莲赵百孝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课程实验针灸学教学改革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