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建祥

作品数:11 被引量:108H指数:4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房
  • 3篇起搏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2篇瑞舒伐他汀
  • 2篇他汀
  • 2篇起搏器
  • 2篇慢性
  • 2篇伐他汀
  • 2篇反应蛋白
  • 2篇房颤
  • 1篇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态脉压
  • 1篇心病
  • 1篇心房纤颤
  • 1篇心房纤颤患者
  • 1篇心肌

机构

  • 9篇扬州大学
  • 2篇南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无锡市第一人...

作者

  • 9篇赵建祥
  • 8篇邓新桃
  • 7篇石桂良
  • 7篇郑金国
  • 3篇洪渊
  • 2篇潘闽
  • 2篇王如兴
  • 1篇鲍颖芳
  • 1篇耿海华

传媒

  • 2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江苏实用心电...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双腔心脏起搏器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临床评价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对双腔心脏起搏器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与探讨。方法:将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149例分为观察组(n=75,实施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与对照组(n=74,实施单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运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33%)高于对照组(70.27%)(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心指数以及心输出量等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腔心脏起搏器用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洪渊赵建祥
关键词:双腔心脏起搏器缓慢性心律失常
256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256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收集256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共28例,其中囊袋血肿12例,囊袋破溃感染2例,电极导线脱位2例,起搏综合征4例,心外肌肉收缩2例,精神神经症状3例,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3例。结论:提高起搏器并发症早期识别能力并及时处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定期随访及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洪渊邓新桃石桂良赵建祥郑金国
关键词:永久起搏器并发症心律失常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兴化市人民医院6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替格瑞洛片,初始剂量采用单次负荷剂量180 mg,此后90 mg/次,2次/d。同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片/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芪苈强心胶囊,4粒/次,3次/d。两组均治疗和观察周期为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血胞介素6(IL-6)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hsCRP、IL-6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hs-CRP、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均较治疗前上升,LVEDD和LVESV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炎性反应,使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降低MACE的发生率。
洪渊邓新桃赵建祥解建霍洪业
关键词:芪苈强心胶囊阿司匹林陈旧性心肌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
白细胞介素6-634C/G多态性与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和重度左房超声自发显影的关系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634C/G多态性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和重度左房超声自发显影的关系。方法:76例汉族房颤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按是否合并心房血栓分为研究组(31例)与对照组(4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房颤患者基因型并检测其基因型频率。结果:研究组IL-6的基因型(CC、CG和GG)频率分别为29.03%、54.54%和16.13%,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5.56%、40.00%和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 1)。与CC基因型相比,G等位基因携带者(CG+GG)血栓形成或重度左心超声自发性显影的风险增加了2.79倍。结论:IL-6-634C/G多态性与血栓和重度左房超声自发显影相关,G等位基因是汉族房颤患者血栓形成和重度左房自发性显影的独立危险因素。
石桂良邓新桃赵建祥郑金国耿海华潘闽王如兴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房血栓白细胞介素-6
起搏方式及瑞舒伐他汀钙对起搏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及CR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方式及瑞舒伐他汀钙对起搏术后血浆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植入起搏器资料完整且排除心房颤动等因素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按植入起搏器的类型分为双腔起搏治疗(DDD)组与单腔起搏治疗(VVI)组,各组再按是否加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分为2个亚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中加入瑞舒伐他汀钙)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测定术前,术后1、6、12、24个月时血浆中CRP水平,并随访观察24个月,记录心房颤动发生率。结果 DDD组与VVI组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以及术后6、12、24个月的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DDD治疗组与对照组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颤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VI组2个亚组术前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的CRP水平及24个月后心房颤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D组起搏方式较VVI组更能降低心房颤动发生率及血浆中CRP水平,瑞舒伐他汀钙能降低起搏术后CRP水平及起搏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率。
赵建祥邓新桃潘闽郑金国石桂良
关键词:心房颤动C反应蛋白质瑞舒伐他汀钙
动态脉压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2010年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21例高血压患者按脉压值分为A、B、C组,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心室射血分数、肾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不同脉压组在病程和血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脉压的增加,高血压病患者的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A峰与E峰峰值流速比(PVA/PVE)、室间隔厚度(IVST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d)、尿微量白蛋白(Um-Alb)均增加,肌酐清除率(Ccr)下降。结论:高血压患者脉压增宽与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
石桂良邓新桃赵建祥郑金国
关键词:高血压病动态脉压左心室功能肾功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晕厥为主要症状的14例冠心病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以晕厥为主要症状的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疗效。方法选择合适条件的患者行PCI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 14例患者造影结果显示有冠脉病变,植入支架治疗后随访:1例猝死,1例死于心肌梗死,1例再发行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2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起搏器,其余患者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发作性晕厥患者伴有冠心病易患因素者,应警惕冠状动脉病变,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如发现冠状动脉病变,采取PCI术解除狭窄,对防治冠心病猝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赵建祥石桂良邓新桃郑金国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晕厥冠心病
瑞舒伐他汀在持续性心房纤颤患者复律中的作用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持续性心房纤颤(房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以及在复律中的作用。方法 338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按复律是否成功分为A组(复律成功组,n=217)和B组(复律不成功,n=121),A组按是否使用瑞舒伐他汀分为对照组(103例)和治疗组(11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随访终点按是否复发房颤分为两亚组:窦性心律维持组与房颤复发组。分别于当天和随访终点抽静脉血5ml,测定血清hs-CRP、IL-6、Hcy水平。比较组间水平差异及随访房颤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结果 A组与B组hs-CRP、IL-6及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hs-CRP、IL-6及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56.8%(n=63),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40.4%(n=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治疗组和对照组亚组间比较:房颤组较窦性心律组hs-CRP、IL-6、Hcy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抗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心肌纤维化作用来降低患者血清hs-CRP、IL-6、Hcy水平,从而减少房颤的发生与复发。
赵建祥邓新桃郑金国石桂良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白介素6同型半胱氨酸心房纤颤
B型利钠肽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2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B型利钠肽(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62例CHF患者初次人院后测定血液BNP水平,并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检查。根据BNP水平高低分为高BNP组(BNP〉1500ng/L)和低BNP组(BNP≤1500ng/L)。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心脏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数据及2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再按随访2年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与非事件组,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BNP组和低BNP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40.9±5.6)%和(44.04-5.9)%(P〈0.01)。高BNP组和低BNP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9.1%和21.0%(P〈0.01)、心原性病死率分别为25.5%和9.0%(P〈0.01)。事件组和非事件组BNP水平分别为(2875.4±325.7)ng/L和(1136.94-298.6)ng/L(P〈0.000)。事件组BNP水平与组织多普勒心肌做功指数(TDI—Tei)呈正相关(r=0.793,P〈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5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LVEF、TDI.Tei和B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是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BNP水平预测事件组CHF患者2年内发生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以事件组患者BNP水平均数1910ng/L作为分组的界值,通过Kaplan—Meier法作BNP不同水平患者在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曲线,计算Log.rank为24.11(P=0.000)。结论BNP水平是CHF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BNP水平对CHF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界值超过1910ng/L的患者预后较差。
邓新桃石桂良王如兴赵建祥郑金国鲍颖芳
关键词: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