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同源

作品数:40 被引量:205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动脉
  • 17篇血管
  • 14篇动脉瘤
  • 12篇栓塞
  • 10篇介入
  • 9篇颅内
  • 7篇动脉闭塞
  • 6篇血管内治疗
  • 6篇颅内动脉
  • 6篇颅内动脉瘤
  • 6篇介入治疗
  • 6篇颈内
  • 6篇颈内动脉
  • 5篇动脉狭窄
  • 4篇造影
  • 4篇成形术
  • 4篇出血
  • 3篇弹簧圈
  • 3篇动脉闭塞性
  • 3篇血栓

机构

  • 22篇河南省人民医...
  • 15篇郑州大学
  • 3篇郑州市妇幼保...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
  • 2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长沙市中心医...
  • 1篇天津泰达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9篇赵同源
  • 29篇李天晓
  • 23篇薛绛宇
  • 17篇白卫星
  • 12篇贺迎坤
  • 12篇李钊硕
  • 12篇许岗勤
  • 12篇王子亮
  • 9篇朱良付
  • 7篇冯光
  • 6篇李立
  • 4篇翟水亭
  • 4篇梁晓东
  • 4篇曹会存
  • 4篇张坤
  • 3篇刘路玖
  • 3篇史帅涛
  • 3篇邵秋季
  • 3篇薛降宇
  • 3篇刘健

传媒

  • 5篇介入放射学杂...
  • 5篇中华放射学杂...
  • 4篇中华介入放射...
  • 3篇临床急诊杂志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危重症医...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和颅内段狭窄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比较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和颅内段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使用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单发狭窄103例患者的资料,共103处狭窄,根据狭窄部位分为椎动脉起始部组(33例)和椎动脉颅内段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再狭窄率及并发症。结果①支架到位率为100%。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残余狭窄率<10%的有86处,其余16处的残余狭窄率均<20%,1处因出血用弹簧圈闭塞。②有3例在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占2.9%(3/103),其中1例并发脑出血,2例并发脑梗死,均为椎动脉颅内段组患者。椎动脉起始部组并发症的发生率(0/33)与颅内段组(3/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9。③术后6个月影像学随访67例,其中13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椎动脉起始部组再狭窄的发生率(32.1%,9/28)高于颅内段组(10.3%,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④术后临床随访94例,平均9个月,无死亡病例。有8例再次发生后循环脑梗死,其中椎动脉起始部组3例(3/30,10.0%),颅内段组5例(5/64,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椎动脉颅内段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起始部组,而椎动脉起始部组再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内段组。
李立李天晓薛绛宇朱良付王子亮白卫星赵同源李钊硕许岗勤
关键词:椎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
破裂的脉络膜前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1例被引量:1
2017年
临床资料 患者女,67岁,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10h”于2016年6月15日转入我院,人院查体:嗜睡,唤醒后可正确回答简单问题,颈稍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稍迟钝,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头颅CT平扫提示。
蔡栋阳薛绛宇赵同源李天晓
关键词:动脉瘤介入治疗脉络膜前动脉
替罗非班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预防性应用研究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且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患者的临床资料。替罗非班应用方案:支架释放前或单纯弹簧圈栓塞完成时经静脉给予负荷剂量(8.0μg/kg,3 min内推注完毕),继而维持剂量(0.1μg·kg-1·min-1)至术后24 h,撤药前2 h给予负荷剂量抗血小板口服药物替换。观察分析替罗非班相关颅内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结果入组208例患者中支架辅助栓塞166例(79.81%),单纯弹簧圈栓塞42例(20.19%)。替罗非班相关颅内出血4例(1.92%,均发生在支架辅助栓塞队列),其中术中3例(1.44%),术后1例(0.48%);血栓栓塞事件6例(2.88%,支架辅助栓塞5例,单纯弹簧圈栓塞1例),其中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0.48%),术后维持用药期间血栓栓塞相关症状5例(2.40%)。结论经静脉负荷剂量继而维持剂量替罗非班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中预防性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梁晓东王子亮李天晓贺迎坤赵同源许岗勤汪勇锋周腾飞邵秋季
关键词:替罗非班颅内动脉瘤抗血小板血栓栓塞
复合手术开通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的初步应用(附24例报道)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总结复合手术开通长节段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2013年8月~2017年4月行颈内动脉复合手术开通24例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均成功开通,出院后3个月复查头颈CTA示开通的颈内动脉皆通畅,1例术中出现医源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周后成功闭塞瘘口,颈内动脉通畅,20例术后3个月复查DSA示颈内动脉通畅,4例电话随访诉说无异常表现。结论对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行复合手术开通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需谨慎开展。
薛绛宇赵同源张坤贺迎坤蔡栋阳夏金超李天晓
关键词:颈内动脉闭塞长节段支架成形术
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肾错构瘤
目的:探讨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在肾错构瘤(RAML)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20例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19-46岁,中位年龄31岁;单发8例,多发12例;...
曹会存刘健赵同源
关键词:动脉栓塞肾错构瘤
文献传递
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再通治疗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评价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经复合手术(斑块位于颈动脉窦部)或血管内介入(斑块位于颈内动脉闭塞段远端)治疗的51例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动脉闭塞超过2个解剖节段)患者的资料.记录患者血管开通、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期间卒中事件及再闭塞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45例闭塞动脉(88.2%,45/51)成功开通,6例因导丝头端无法通过闭塞远端导致手术失败.25例患者行复合手术治疗,24例(96.0%,24/25)成功开通;26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21例(80.8%,21/26)成功开通.经血管内治疗的患者2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术中血栓移位引起小分支栓塞、1例大面积脑梗死;经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2例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出现颈内动脉开通术后急性再闭塞.开通成功患者中44例获得临床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7~43个月),无缺血性卒中或死亡发生,34例临床症状改善;44例获得影像随访,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4~28个月),其中6例再闭塞、2例再狭窄.结论慢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长节段闭塞再通治疗技术可行、安全,短期随访临床效果良好,但其远期疗效还有待大样本长期随访研究证实.
赵同源时伟玉薛绛宇蔡栋阳杨博文李天晓张鹏
关键词:颈内动脉动脉闭塞性疾病放射学介入性
介入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26例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按瘤体大小分为大型-巨大型组和中小型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记录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 26例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获得成功治疗,其中接受单纯支架植入9例,支架植入结合弹簧圈栓塞17例。围手术期共发生5例并发症,其中3例为后循环梗死(单纯支架组1例,支架结合弹簧圈组2例),2例为小脑出血(均发生于支架结合弹簧圈组),随后4例恢复良好出院,1例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死亡。22例患者获得DSA随访,结果显示12例改善,7例稳定,3例复发(2例有新发症状)。亚组分析显示单纯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支架结合弹簧圈组,两组远期疗效相当;大型-巨大型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严重残死率均高于中小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0,Z=3.247)。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多重支架技术仍然是目前优先推荐的术式,需依据不同病变特点确定是否使用弹簧圈辅助。大型和巨大型夹层动脉瘤治疗仍然棘手,需要进一步研究。
李钊硕李天晓薛绛宇冯光王子亮白卫星朱良付赵同源许岗勤杨博文
关键词: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
颅内大动脉瘤或巨大动脉瘤栓塞术后再破裂三例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大动脉瘤(15~25 mm)或巨大动脉瘤((>25 mm)是具有高度危险性的颅内血管疾病,手术难度和风险大,栓塞术后再出血是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导致患者死亡[1-2].2009年7月至2013年2月本中心共治疗大动脉瘤或巨大动脉瘤36例,其中3例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再破裂,导致患者死亡.笔者回顾性分析该3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讨论相关原因及应对策略.
赵同源李天晓薛绛宇李钊硕
关键词:巨大动脉瘤栓塞术后再破裂颅内血管疾病严重并发症术后再出血
颈动脉超声检查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8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在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介入科收治的45例慢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资料.结果 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颈内动脉颈段的闭塞有直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也可通过分析颈动脉颅外段结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频谱形态的改变对颅内段颈内动脉闭塞作出初步的定位诊断,并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查是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首选初筛检查方法,可提供初步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可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朱好辉薛绛宇王一洒李杨赵同源蔡栋阳袁建军
关键词:超声颈动脉
大脑后动脉近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2016年
目的 评估血管内治疗大脑后动脉近段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分析2009年12月至2015年12月,35例血管内治疗大脑后动脉近段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47.2±11.5)岁,19例有脑出血病史,16例无脑出血病史.结果 35例均获得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5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5例,载瘤动脉闭塞术25例;动脉瘤完全栓塞30例,几乎完全栓塞2例,不完全栓塞3例.围手术期发生4例并发症:其中3例在载瘤动脉闭塞组,包括2例新发小卒中,恢复良好,1例同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遗留明显残疾;1例在支架结合弹簧圈组,术中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恢复良好.平均随访(26±11)个月,载瘤动脉闭塞组1例患者非症状性复发,再次栓塞;支架结合弹簧圈组1例复发出血;单纯弹簧圈栓塞1例非症状性复发,定期复查.至随访结束,改良Rankin评分(mRS)0-2分者31例,3分者3例,6分者1例.结论 血管内治疗大脑后动脉近段动脉瘤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仍应该依据不同的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李钊硕李天晓薛降宇冯光王子亮白卫星赵同源
关键词:动脉瘤大脑后动脉血管内治疗栓塞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